踝部扭伤

目录

1 拼音

huái bù niǔ shāng

2 疾病分类

骨与创伤科

3 疾病概述

踝部扭伤的原因很多, 准备活动不够充分;砂土场地不平;穿的运动鞋不好;运动时精力不集中;跳跃跑动时踩在球上。

诊断较容易,根据外伤史和症状体征,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要鉴别轻重程度,然后作出正确诊断。一般来讲,如果自己活动足踝时虽然疼痛,但并不剧烈,大多是软组织损伤,可以自己医治。如果自己活动足踝时有剧痛,不能站立和挪步,痛在骨头上,扭伤时有声响,伤后迅速肿胀等,是骨折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诊治。

治疗:不很严重的踝扭伤,即刻冷敷(冷水泡10-15分)会减少痛苦,防止过渡肿大并帮助防止组织内部流血。若使用冰块,不应该直接与皮肤接触,否则可能灼伤皮肤,应用纱布捆扎脚踝。热水盆及凉水盆可有益治疗踝的扭伤,从刺激血液补充以最快治愈并减少肿大。将脚跟放入温度合适的热水盆内大约15秒,然后转至冷水盆大约5秒,以此类推。

4 疾病描述

踝关节关节囊纤维层增厚形成韧带,主要有三组:

(1)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是踝关节最坚强的韧带。主要功能是防止踝关节外翻,起自内踝,呈扇形向下,分束止于足舟骨、距骨和跟骨。根据纤维走向及止点的不同的又分为舟胫韧带,距胫韧带,跟胫韧带和距胫后韧带。

(2)外侧副韧带,起自外踝,分三束分别止于距骨前外侧,距骨外侧或距骨后方,故又称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是踝部最薄弱的韧带。

(3)下胫腓韧带,又称胫腓横韧带,有两条分别于胫腓骨下端的前方和后方将腓骨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加深踝穴的前、后方,稳定踝关节。若内侧副韧带损伤,将出现踝关节侧方不稳定,若外侧副韧带损伤,将出现踝关节各方向不稳定。

5 症状体征

踝部扭伤后出现疼痛,肿胀,皮下淤斑,活动踝关节疼痛加重。检查可以发现伤处有局限性压痛点,踝关节跖屈位加压,使足内翻或外翻时疼痛加重。

6 疾病病因

在下台阶时,或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行走,踝关节处于跖屈位,遭受内侧或外翻暴力时,使踝部韧带过渡牵拉,导致韧带部分损伤或完全断裂,也可导致韧带被拉长,撕脱骨折,踝关节或胫腓下关节半脱位、全脱位。若急性韧带损伤修复不好,韧带松驰,易致复发性损伤,导致踝关节慢性不稳定。

7 病理生理

踝关节关节囊纤维层增厚形成韧带,主要有三组:

(1)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是踝关节最坚强的韧带。主要功能是防止踝关节外翻,起自内踝,呈扇形向下,分束止于足舟骨、距骨和跟骨。根据纤维走向及止点的不同的又分为舟胫韧带,距胫韧带,跟胫韧带和距胫后韧带。

(2)外侧副韧带,起自外踝,分三束分别止于距骨前外侧,距骨外侧或距骨后方,故又称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是踝部最薄弱的韧带。

(3)下胫腓韧带,又称胫腓横韧带,有两条分别于胫腓骨下端的前方和后方将将故、腓骨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加深踝穴的前、后方,稳定踝关节。若内侧副韧带损伤,将出现踝关节侧方不稳定,若外侧副韧带损伤,将出现踝关节各方向不稳定。

8 诊断检查

踝部扭伤后出现疼痛,肿胀,皮下淤斑,活动踝关节疼痛加重。检查可以发现伤处有局限性压痛点,踝关节跖屈位加压,使足内翻或外翻时疼痛加重,即应诊断为踝部韧带损伤,对韧带部分损伤,松驰或完全断裂的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在加压情况下的极度内翻位行踝关节正位X线拍片,可发现外侧关节间隙显著增宽,或在侧位片上发现距骨向前半脱位,多为外侧副韧带完全损伤,踝关节正、侧位拍片发现撕脱骨折。

9 治疗方案

急性损伤应立即冷敷,以减少局部出血及肿胀程度。48是后和局部理疗,促进组织愈合,韧带部分损伤或松驰者,在踝关节背屈90度位,极度内翻位(内侧副韧带损伤时)或外翻位(外侧副韧带损伤时)靴形石膏固定,或用宽胶布、绷带固定2—3周,韧带完全断裂合并踝关节不稳定者,或有小的撕脱骨折片,也可采用靴形石膏固定4—6周,若有骨折片进入关节,可切开复位,固定骨折片,或直接修复断裂的韧带。术后用石膏靴固定3—4周。 对反复损伤副韧带松驰、踝关节不稳定者,宜长期穿高帮鞋,保护踝关节,后期由于慢性不稳定,可致踝关节脱位,关节软骨退变致骨关节炎,可在关节内注射药物如玻璃酸钠等,或采用关节成形术治疗。

10 预后及预防

避免创伤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