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瘖·痰热壅肺证

目录

1 拼音

hóu yīn ·tán rè yōng fèi zhèng

2 英文参考

hoarseness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phlegm-heat congesting lu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喉瘖·痰热壅肺证(hoarseness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phlegm-heat congesting lung)是指痰热壅肺,以声音嘶哑,甚则失音,咽喉痛甚,喉黏膜及室带、声带深红肿胀,声带上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闭合不全,伴咳嗽痰黄、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1]

4 喉瘖·痰热壅肺证的症状

喉瘖·痰热壅肺证患者邪热传里,胃腑热盛,则症状加重,声嘶,甚则语音难出,喉痛增剧,吞咽困难,身壮热,口渴引饮,口臭,腹胀,痰黄稠,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洪大而数[2]

痰热壅肺,声音嘶哑,甚则失音,咽喉痛甚,喉黏膜及室带、声带深红肿胀,声带上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闭合不全,伴咳嗽痰黄、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2]

4.1 证候分析

喉为肺系,声音之门户,风热邪毒壅滞于肺,肺气不降而上逆,故干痒而咳[2]

邪热蕴结于喉,脉络痹阻,使声门开合不利,则音低而粗,声出不利,甚至声嘶,语音难出[2]

热灼肌膜,气血瘀阻,不通则痛,故见喉部灼热疼痛而红肿,甚则喉痛增剧,声带由淡红转至鲜红[2]

喉部有黄色点状分泌物,乃里热炽盛,煎炼津液而成[2]

吞咽困难,为喉部红肿波及咽部之故[2]

由于病在咽喉之深处,故喉关及关外红肿不明显[2]

邪热传里,胃腑热盛,则身壮热,口臭,腹胀,热伤津液,则口渴引饮,痰稠而黄[2]

热结于下,则小便黄赤,大便秘结[2]

舌红苔黄厚,脉洪大而数,为里热炽盛之象[2]

4.2 方药治疗

治宜泄热解毒,利喉开音,选用清咽利膈汤[备注]清咽利膈汤(《喉症全科紫珍集》):连翘、栀子、黄芩、薄荷、牛蒡子、防风、荆芥、玄明粉、玄参、金银花、大黄加蝉衣、千层纸、胖大海,以泻火解毒,助以通便,使热从下泄,达到清利咽喉,消肿止痛开音目的[2]

若无大便秘结,或服药后大便已通畅,可去大黄、芒硝[2]

因热已传里无表证者,去荆芥、防风[2]

若痰涎多,可选加贝母、天竺黄、瓜蒌、前胡、竹茹等清热化痰药物[2]

若有呼吸困难症状出现者,按急喉风处理[2]

4.3 草药

宜解表清热,解毒消肿,可用穿心莲、野菊花、五指柑、金锁匙、苦地胆备15 g,土牛膝根、羊蹄草各30 g,水煎服[2]

4.4 中成药

银翘解毒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泛丸每次5粒,每日2~3次;片剂每次4片,每日3次。

中黄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黄连上清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4.5 外治法

4.5.1 吹药

用冰硼散、珠黄散等药吹喉,每日5~6次,以清热消肿,化痰利喉[2]

4.5.2 含法

含服六神丸或铁笛丸,每日3~4次,以解毒消肿,止痛利喉[2]

4.5.3 含漱

用漱口方含漱,以清洁咽喉[2]。可用内服药渣再煎,取药液含漱。

4.5.4 蒸气吸入

用薄荷、藿香、佩兰、金银花、菊花等各适量,煎水,作蒸气吸入,每日1~2次,每次20~30 min,以芳香通窍,疏风清热[2]

或用以上药液、板蓝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作超声雾化喷喉。

4.6 针灸治疗

4.6.1 针刺

针刺合谷、尺泽、天突等穴,用泻法,以泻肺利喉开音[2]

4.6.2 耳针

取神门、咽喉、肺、平喘等穴,每次2~3穴,针刺留针15~20 min[2]

5 急喉瘖患者日常保健

注意减少发音,尤忌大声呼叫,使声门得以休息,防止加重病情[2]

禁食辛燥刺激及苦寒食物[2]。宜食生津润肺,滋水制火,忌苦寒及辛烈动火之品。

坚持体育锻炼,妥善安排作息时间,积极治疗鼻腔及口腔疾病。

6 关于急喉瘖

急喉瘖为病证名[3]。又称暴瘖(出《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猝痖(见《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是指以突然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为主要表现的喉病[3]。属喉瘖一种[3]。因其证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发病较急,病程较短而得名[3]。多因突然冒寒,或寒包热邪,或肺伤津枯所致[3]。本病以冬春两季的发病率较高,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从事使用嗓音较多职业的人发病率较高,可并发咳喘等症。小儿急喉瘖易致急喉风。

《张氏医通·瘖》:“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瘖总是寒包热邪,或本内热而后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并宜辛凉和解,稍兼辛温散之,消风散用姜汁调服,缓缓进之,或只一味生姜汁亦可,冷热嗽后失音尤宜。若咽破声嘶而痛,是火邪遏闭伤肺,昔人所谓金实不鸣,金破亦不鸣也。古法用清咽宁肺汤,今改用生脉散合六味丸作汤。”

急喉瘖与西医的急性喉炎相类似[3]。可见于西医的急性喉炎、痉挛性失音等[3]

详见急喉瘖条。

7 关于喉瘖

喉瘖(hoarseness disease)为病证名[4]。见《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是指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表现的喉病[4]。瘖同喑[4]。喉瘖即失音[4]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瘖者,谓有言无声,非绝然之不语也[4]。”

临床上常可分为暴瘖、久瘖[4]

此外舌瘖是由中风舌强转动不灵,语言謇涩,而喉咽声音如故[4]

聋哑人因耳聋,不会说话,不属于喉瘖[4]

详见喉瘖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8-8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8.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