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瘖·风寒袭肺证

目录

1 拼音

hóu yīn ·fēng hán xí fèi zhèng

2 英文参考

hoarseness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wind-cold assaulting lu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喉瘖·风寒袭肺证(hoarseness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wind-cold assaulting lung)是指风寒袭肺,以卒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咳嗽声重,声带淡红肿胀,伴鼻塞、流涕、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1]

4 喉瘖·风寒袭肺证的症状

喉瘖·风寒袭肺证患者卒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或兼有咽喉微痛,吞咽不利,咽喉痒,咳嗽声重,声带淡红肿胀,伴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1][2]

检查见喉关及关外可无红肿,喉部微红肿,声带色淡白或淡红,闭合不全[2]

5 证候分析

风寒邪毒,壅遏于肺,肺气失宣,寒邪凝聚于喉,致其声门开合不利,故卒然声音不扬,甚则音哑;气血遇寒则凝滞,故见喉部微红肿,声带色淡;寒邪波及于咽,则咽喉微痛,吞咽不利;肺气不利而上逆,故见咳嗽不爽;鼻为肺窍,风寒犯肺,故鼻窍不利而鼻塞流清涕。肺合皮毛,寒束肌表,卫阳被郁,不得宣泄,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口不渴等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脉浮为风寒在表之象[2]

6 喉瘖·风寒袭肺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辛温散寒,疏风解表,宣肺开音[2]

6.1.2 方药

可用六味汤[备注]六味汤(《喉科秘旨)):桔梗、甘草、薄荷、荆芥穗、防风、僵蚕加苏叶、杏仁、蝉衣等治疗:方中荆芥、防风、苏叶、薄荷祛风解表,辛散风寒,桔梗、甘草、杏仁、僵蚕宣肺化痰利咽喉,蝉衣祛风开音[2]。咳嗽痰多加法夏、白前[2]

六味汤(屠燮程《喉科秘旨》)加减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苏叶10克,薄荷6克(后下),僵蚕10克,蝉蜕6克。水煎服。若咳嗽痰多者,加北杏10克、法夏12克、白前12克。

可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3]

6.1.3 中成药

午时茶,口服,每次1块或1袋。

九味羌活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

通宣理肺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

6.2 针灸治疗

取合谷、尺泽、列缺等穴,针用泻法,以散风寒,或用悬灸法[3]

6.3 外治法

用苏叶、藿香、佩兰、葱白各适量煎水作蒸气吸入,有芳香通窍、疏风散寒作用[3]

6.4 饮食疗法

橄榄煲萝卜:萝卜500~1000克,橄榄250克,煎汤代茶,分多次服。

无花果冰糖水:无花果30克,冰糖适量,煲糖水服食,每日1次,连服3~5天。

胖大海冰糖茶:胖大海4~6枚,洗净放人碗内,加冰糖适量调味,冲入沸水,加盖焗半小时左右,慢慢饮用。隔4小时可再泡一次,每口2次。

干冬菜煲粥:干冬菜30~50克,大米50克,加水适量煲粥,用花生油少许调味服食。

6.5 按摩导引法

6.5.1 喉症失音的按摩法

取穴部位重点在人迎穴、天突穴,局部敏感压痛点及咽喉部三条侧线(第一条侧线在喉结旁开一分处直下,第三条侧线在喉结旁开一寸半处直下;第二条侧线在第一、三条侧线中间),操作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先于患者咽喉部三条侧线施行一指推法或拿法,往返数次,也可配合揉法。然后在人迎、天突穴及敏感压痛点处采用揉法,手法要求轻快柔和,不可粗暴用力。[4]

6.5.2 咽喉疼痛的按摩

取穴风池、风府、天突、曲池、合谷、肩井。操作时患者取仰卧位,先在喉结两旁及天突穴处用推拿或一指推揉手法,上下往返数次。再取坐位,按揉风池、风府、肩井等穴,配合拿风池、肩井、曲池、合谷等。[4]

6.5.3 咽喉保健导引法

每日丑寅时,握固,转颈,反肘后向,顿掣五、六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4]。具有防治喉痹,暴哑的作用[4]

《红炉点雪》卷四:“平时睡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怠虑,舌舐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分作三次,以意送下,此水潮之功也。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

7 急喉瘖患者日常保健

注意减少发音,尤忌大声呼叫,使声门得以休息,防止加重病情[4]

禁食辛燥刺激及苦寒食物[4]。宜食生津润肺,滋水制火,忌苦寒及辛烈动火之品。

坚持体育锻炼,妥善安排作息时间,积极治疗鼻腔及口腔疾病。

8 关于急喉瘖

急喉瘖为病证名[5]。又称暴瘖(出《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猝痖(见《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是指以突然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为主要表现的喉病[5]。属喉瘖一种[5]。因其证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发病较急,病程较短而得名[5]。多因突然冒寒,或寒包热邪,或肺伤津枯所致[5]。本病以冬春两季的发病率较高,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从事使用嗓音较多职业的人发病率较高,可并发咳喘等症。小儿急喉瘖易致急喉风。

《张氏医通·瘖》:“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瘖总是寒包热邪,或本内热而后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并宜辛凉和解,稍兼辛温散之,消风散用姜汁调服,缓缓进之,或只一味生姜汁亦可,冷热嗽后失音尤宜。若咽破声嘶而痛,是火邪遏闭伤肺,昔人所谓金实不鸣,金破亦不鸣也。古法用清咽宁肺汤,今改用生脉散合六味丸作汤。”

急喉瘖与西医的急性喉炎相类似[5]。可见于西医的急性喉炎、痉挛性失音等[5]

详见急喉瘖条。

9 关于喉瘖

喉瘖(hoarseness disease)为病证名[5]。见《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是指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表现的喉病[5]。瘖同喑[5]。喉瘖即失音[5]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瘖者,谓有言无声,非绝然之不语也[5]。”

临床上常可分为暴瘖、久瘖[5]

此外舌瘖是由中风舌强转动不灵,语言謇涩,而喉咽声音如故[5]

聋哑人因耳聋,不会说话,不属于喉瘖[5]

详见喉瘖条。

10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8-8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1.
  4. ^ [4]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7.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