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后房 (最后修订于2017/11/10 9:11:03)[共131字]
摘要:后房(posteriorchamber)是指黄仁(虹膜)后面、晶状体前面、晶状体赤道部、玻璃体前面、睫状体内面之间形成的一个腔隙。房水由睫状突产生后,由后房经过瞳孔进入前房,再经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巩膜静脉窦,再进人眼的静脉系统。若排出途径受阻,即可导致眼压增高。......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妇人方上求子第一]七子散
治丈夫风虚目暗,精气衰少无子,补不足方。五味子钟乳粉牡荆子菟丝子车前子菥子石斛干地黄薯蓣杜仲鹿茸远志(各八铢)附子炮蛇床子川芎(各六铢)山茱萸天雄人参茯苓黄牛膝(各三铢)桂心(十铢)苁蓉(十铢)巴戟天(十二铢)上二十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不知,增至二匕,以知为度,禁如药法。不能酒者,蜜和丸服亦得。(一方加覆盆子八铢,求子法一根据后房中篇。《备急千金要方》唐·永微三年孙思邈公元652年
- 《伤寒总病论》:庞先生伤寒论序
庞安常自少时喜医方,为人治病,处其死生,多验,名倾淮南诸医。然为气任侠,斗鸡走狗,蹴鞠击球,少年豪纵事,无所不为。弈音技,一工所难而兼能之。家富多后房,不出户而所欲得。人之以医聘之也,皆多陈其所好,以顺适其意。其来也,病家如市;其疾已也,君脱然不受谢而去。中年,乃屏绝戏弄,闭门读书。自神农黄帝经方,扁鹊《八十一难经》,皇甫谧《甲乙》,无不贯穿。其简策纷错,黄素朽蠹,先师或失其意;学术浅薄,私智穿凿
- 《疠疡机要》:上卷
,目先损者毒在心,此五脏受症之重也。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肉死针刺不痛,三曰血死烂溃,四曰筋死指脱,五曰骨死鼻柱坏,此五脏受伤之不可治也。若声哑目盲,尤为难治。大抵此症,多有劳伤气血,腠理不密,或醉后房劳沐浴,或登山涉水,外邪所乘,卫气相搏,湿热相火,血随火化而致,故淮阳岭南闽间多患之。治当辨本症、兼症、变症、类症、阴阳虚实而治焉。若妄投燥热之类,脓水淋漓,则肝血愈燥,风热愈炽,肾水愈伤,相火愈旺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七十一淋证门]病机
严氏曰∶淋五证,气、石、血、膏、劳是也。气淋为病,小便涩常有余溺是也。石淋茎中痛尿不得卒出。膏淋尿似膏出。劳淋劳倦则发,痛引气冲。血淋遇热则发,甚则溺血,候其鼻头黄赤色,小便难也。大抵此证多由心肾不交积蕴热毒,或酒后房劳,嗜食燥热,七情郁结所致。癃闭、淋闭为一类也。《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56年
- 《玉机微义》:[卷二十八淋门(小便不禁附胞痹附)]论淋分三因
曰血曰石五种不同皆以气为本严氏曰五淋气石血膏劳是也气淋为病小便涩常有余沥石淋茎中痛尿不得卒出膏淋尿似膏出劳淋劳倦即发痛引气冲血淋遇热即发甚则溺血候其鼻头色黄者小便难也大抵此证多由心肾不交积蕴热毒或酒后房劳服食热燥七情郁结所致癃闭淋为病皆一类也按此云五淋名各不同故两存之然石淋世俗又名沙石淋子和曰世人多为服金石燥热之剂得之常见农家有此证岂是服金石之人也大抵是膀胱蓄热而成此疾如汤瓶久在火中煮瓶底白碱而
- 《孙文垣医案》:[卷三新都治验]仲登阳症似阴(有发明)
族侄孙仲登,因与堂兄构讼城中方归,时值二月末旬,醉后房事二,起而小溲随即脐下作痛,水泻肠鸣一日十数度,发热头痛。里医进理中汤,一帖反而呕逆,烦躁口渴。敦予诊之,左脉弦大,右洪大,俱七至,饮食不能下咽,昼夜不得睡,面赤唇燥,舌上黄苔深浓。诊毕语予曰∶我房失后阴症伤寒也,小腹痛且漏底,幸叔祖救之。予笑而应曰∶以子所言决为阴症,以予指下辨之当是春温阳症也。且外症亦阳,乌得为有房事而遽以理中进之乎?族中相
- 《张氏医通》:[卷五诸痛门]肩背痛
坐而至脊背痛者。补中益气加羌、防。肥人喜捶而痛快者属痰。宜除湿化痰。兼补脾胃。六君子加木香。瘦人多是血少气虚。宜养血清火。圣愈汤。背痛须加羌、防引经。肥人少佐附子。瘦人须佐芩、连、丹皮。有素虚人及病后房劳后。妇人产后。经行后。心膈间痛。或牵引乳胁。或走注肩背痛。并宜十全大补随证加减。〔诊〕寸口脉促上击者。肩背痛。洪大为热。浮大为风。沉而滑者背膂痛。必有寒饮伏结也。丹溪治一人。忽患肩胛缝有一线疼起
- 《古今医鉴》:[卷之八]淋闭
者死。病夫淋者,小便淋沥涩痛,欲去不去,不去又来,曰淋。盖因恣食膏粱之味,湿热之物,或烧酒炙爆之类,郁遏成疾,以致脾土受害乏力,不能运化精微,清浊相混,故使肺金无助,而水道不清,渐成淋闭之候;或谓酒后房劳,或七情郁结,以致心肾不交,水火无制,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成天地不交之痞。古方有五淋之别∶气、砂、血、膏、劳也。气淋则小便涩滞,常有沥不尽;砂淋则茎中痛,溺不得卒出,乃精气结成砂石,与溺俱出,
- 《叶选医衡》:[卷下]淋闭证治论
小便不通之谓闭,滴沥作痛之谓淋。二者因心肾不交,蕴积热毒,或酒后房劳,或饮食燥热,七情郁结所致,皆一类也。自严氏有五淋之分,气淋者,小腹满闷,便涩,常有余沥;砂淋者,茎中痛,尿难卒出;膏淋者,尿如脂膏;劳淋者,劳倦即发,痛引气冲;血淋者,遇热即发,甚则溺血,候其鼻色黄者,小便难也。至东垣论肺为生水之上源,肾为主液之元气,若淋而口渴,身热脉数者,为肺受肝邪热,失其降水之令为气分证,宜以轻清淡渗药泻
-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四天集·杂证谟疠风]述古论(共三条)
立斋曰∶大抵此证,多由劳伤气血,腠理不密,或醉后房劳沐浴,或登山涉水,外邪所乘,卫气相搏,湿热相火,血随火化而致。故淮扬闽广间多患之。近代先哲云∶感天地肃杀恶气所致。其上体先见或多者,毒在上也;下体先见或多者,毒在下也。盖气分受邪则上多,血分受邪则下多,气血俱受则上下斋见。凡眉毛先落者,毒在肺;面发紫泡者,毒在肝;脚底先痛或穿者,毒在肾;遍身如癣者,毒在脾;目先损者,毒在心,此五脏受病之重者也。又
- 《奇效良方》:[卷之三十五]诸淋门(附论)
分∶气石血膏劳是也。气淋为病,小便涩,常有余沥;石淋茎中痛,尿不得率出;膏淋尿似膏出;劳淋劳倦即发,痛引气冲;血淋遇热即发,甚则溺血,候其鼻头色黄者,小便难也。大抵此证,多由心肾不交,积蕴热毒,或酒后房劳,服食热燥,七情郁结所致。癃闭淋闭皆一类也,世之所用黄芩、山栀、伏苓、瞿麦、通草、生地黄、郁李仁之类寒药,治之则已,其方乃是也。或谓患淋而服茴香、益智、滑石之药而愈者,然则非冷欤?殊不知此皆利小
-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淋浊]论证(共四条)
也。气淋为病,小便涩,常有余沥。石淋,茎中痛,溺如砂石,不得卒出。膏淋,溺如膏出。劳淋,劳倦即发,痛引气冲。血淋,遇热即发,甚则溺血,候其鼻头色黄者,小便难也。大抵此证,多由心肾不交,积蕴热毒,或酒后房劳,服食燥热,七情郁结所致。此严氏之说,固已尽之,然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乎热剧,无容辨矣。但有久服寒凉而不愈者,又有淋久不止,及痛涩皆去,而膏液不已,淋如白浊者,此惟中气下陷,及命门不固之证也。故必
- 《疡医大全》:[卷十二颧脸部]脸发门主论
经,故毒发于面,名曰面毒。(《集验》)窦汉卿曰∶面发毒,多起于房劳太过,乘虚风入经络,阳明经虚,发于面也。或面生疖瘰,患者欲求速愈,而庸医或以毒药敷点,或以艾火炙之,或以针刀刺之,或犯尻神恶宿,或破后房事不戒,或受狂风霜雪寒露暴戾之气,或服金石草木诸部恶毒相攻相反之剂,以致病症日剧。殊不知面为诸阳之首,禁火、禁刀、禁毒,况耳目口鼻之官,总系一处,比四肢不同,若不保重,命亦难生。何也?面为阳,火气入
-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治肠风下血诸方
夫肠风下血者。由脏腑劳损。气血不调。大肠中久积风冷。中焦有虚热。冷热相攻。毒气留滞。传于下部。致生斯疾也。皆由坐卧当于风湿。醉后房劳。恣食猪鸡果实羊面。酒食之毒血。治肠风腹痛。下血不止。卷柏散方。卷柏(一两)当归(三分锉微炒)黄(一两锉)白术(三分)枳壳(二两麸炒微黄去瓤)(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三四度。治肠风下血不止。黄瘦虚羸。内补散方。蒲黄(二两
- 偏瘫患者使用前或后踝足矫形器后步态分析的比较
calMedicine&Rehabilitation近期《AmericanJournalofPhysicalMedicine&Rehabilitation》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前或后踝足矫形器后会获益。该研究旨在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前或后踝足矫形器后步态模式和Berg平衡量表的变化。研究人员比较了17名偏瘫患者,他们需要依靠拐杖才能独立行走。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矫正器后,患者步
- 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对介入治疗后心肌坏死指标的影响
月19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Vol.33No.8P.695-69928(北京)为了研究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AR)现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发生情况,以及对非急诊PCI手术后心肌坏死情况的影响。研究者入选了256例口服阿司匹林100mg≥7天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I)。根据血小板聚集功能检
- 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后残留后凸畸形的原因及处理策略
2008年08月14日《中华骨科杂志》-2008年1期-14-19页医学空间(MEDcyber.com)8月14日消息,该项研究目的是对严重脊柱侧后凸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后残留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采用2002年4月至2006年1月,采用后路经椎弓全脊椎截骨术矫治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75例,男39例,女36例;年龄10~32岁,平均16.9岁。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
- 后下药之后下法
中药汤剂的煎制过程中,有些药物因其本身特殊属性或煎制特殊要求需要后下。如何较好地处理后下问题一直为药剂调配人员所争议。我在长期的医疗临床实践中,总结了有效的后下方法,简述如下,供同道们参考。一般中药汤剂常分2次或3次煎制,将药液混合后再分次服用,或煎一次服一次。后下药就其药物本身的特殊药性,主要药理有效成分久煎后多易破坏,或有效成分易挥发。传统的处理方法:第一煎时做后下处理,即在第一次快煎好的前
- 《女科精要》:[卷三产后杂症门]产后头汗郁冒
《金医》曰∶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然产妇郁冒,虚多邪少,故脉微弱,中气虚也。一身之阴阳不和,故身无汗,但头汗出者,何也?血虚下厥,则下之阴气尽,而阳为孤阳,则上出而头汗矣。仍喜其汗出而解者何?产妇血去过多而亡阴,自阴较之,阳为独盛,所以喜其汗,损阳就阴,
- 《胎产指南》:[卷六产后二十九症医方]二十、产后血脱大崩
宜频服生化汤,加荆芥一钱。如形色脱,服卷中补方。《胎产指南》清张曜孙公元1644-1911年
- 《女科经纶》:[卷六产后证下]产后阴脱属产劳太过所致
陈《三因》曰∶妇人趣产劳力,努力太过,致阴下脱,及阴下挺出,逼迫肿痛,举重房劳,皆能发作,清水续续,小便淋漓,硫黄、乌贼骨、五味子为末,掺之。《女科经纶》清萧埙公元1644-1911年
- 《女科精要》:[卷三产后杂症门]产后手足身痛
产后身痛者,是血虚而不能荣也。手足走痛者,是气血不能养荣四末,而浊气流于四肢则肿,阴火游行四旁则痛也,不出荣养,如黑姜主之。《女科精要》
- 《评注产科心法》:[下集产后门]产后心腹诸痛
之,喜手按而痛稍缓,用理中汤加肉桂温之。如小腹气从下逆,冲而上痛,连心腹者,忽聚忽散,此皆瘕气也,另用橘核丸主之。如小腹有块,手不可按者,瘀血壅滞,名曰儿枕痛,并用失笑丸。若瘀不散,久防生肠痈,即于后编查看,审细治之。生化汤(见前玉门不闭或加肉桂)失笑丸(见前包衣不下)花蕊石散(见前)。二香散香附(二钱)广木香(一钱)砂仁(五分)陈皮(五分)炙草(五分)炮姜(一钱)生姜(一片)水煎服。理中汤白术
- 《胎产指南》:[卷六产后二十九症医方]二十三、产后起居太早,产户感风寒作痛衣被等亦难近身体
宜服生化汤加桂枝、独活、防风,以散风寒。产户感风,如生痈毒,时医皆言生痈毒。唯一僧言∶产七日内,起居风入产户,风性热,即痛甚,祛风可愈。予羡其明见,不隐其方,勿误生痈疽而服败毒散,服当用祛风定痛散。当归(三钱)独活防风肉桂(各五分)川芎(一钱)茯苓(一钱)荆芥(五分)生地(二钱)枣(五个)《胎产指南》清张曜孙公元1644-1911年
- 《女科经纶》:[卷六产后证下]产后下痢属风冷乘虚
郭稽中曰∶产后腹痛,及泻痢者何?答曰∶产后肠胃虚怯,寒邪易侵。若未盈月,饮冷当风,乘虚袭留于肓膜,散于腹胁,故腹痛作阵,或如刀刺。流入大肠,水谷不化,洞泻肠鸣,或下赤白,胁胀,或痛走不定,急服调中汤立愈。若以为积滞取之,祸不旋踵,谨之。《女科经纶》清萧埙公元1644-1911年
- 《妇人大全良方》:[卷之二十一产后乍寒乍热方论第三]郭稽中产后方论附
不和所作。若作疟疾治之误矣。如陈无择评曰∶只可云败血循经流入,闭诸阳则热,闭诸阴则寒。血气与卫气解则休。亦未尽善,亦有产后病疟而作寒热。有一日一发,或一日二、三发;或间日一发,或三、二日一发。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或但寒但热者。亦有产前病疟,而产后未愈者,最难用药。如柴胡、常山、信砒等,断不可用。今有《经效》草果饮子、生熟饮子,用之有效,谩备检阅。如《易简方》四兽饮亦可
- 《奇效简便良方》:[卷三痘疹]痘后腮项耳后生肉核
鱼鳔芝麻油炸焦频食。《奇效简便良方》
- 《诸病源候论》:[卷之四十四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三十四、产后带下候
带下之病,由任脉虚损。任脉为经络之海。产后血气劳损未平复,为风冷所乘,伤于任脉,冷热相交,冷多则白多,热多则赤多也,相兼为带下也。又云∶带下有三门,一曰胞门,二曰龙门,三曰玉门。产后属胞门,谓因产伤损胞络故也。《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公元614年
- 《验方新编》:[卷九妇人科产后门]产后阴户生虫一对
此虫约长寸余,埋入土中数日,开视暴大如拳,名子母虫。以后再生一对。苦参一两(淘米水浸一夜,蒸熟晒开),使君子五钱,共研末,炼蜜为丸。每空心服三钱,服完再生一对,再服一料即可断根。《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女科精要》:[卷三产后杂症门]产后阴脱
产后阴脱者,多由妇人生产用力太过,致阴下脱及阴下挺,逼迫肿痛,举重房劳,皆能发作,清水续续,小便淋沥,宜内服升补,外以硫磺、乌贼骨、五味子为末掺之。《女科精要》
- 《胎产指南》:[卷六产后二十九症医方]七、产后身热或夜间热或寒热往来
并不须加减,只宜服生化汤以除热定痛。此重言产后不可汗,总结上三症。《胎产指南》清张曜孙公元1644-1911年
- 《冯氏锦囊秘录》:[女科精要卷十八产后杂症门]产后阴脱
产后阴脱者,多由妇人生产用力太过,致阴下脱及阴下挺,逼迫肿痛,举重房劳,皆能发作,清水续续,小便淋沥,宜内服升补,外以硫磺、乌贼骨、五味子为末掺之。《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女科经纶》:[卷五产后证上]产后血块筑痛属风冷凝血
杨仁斋曰∶此因产后赶血未尽所致。世俗收生,多就踏板赶血。不思生产时,已坐草近地,产毕,脏腑空虚,又近地赶血,冷湿风邪,乘虚而入,使败血凝为血块,是谓母血冲筑硬痛。治法,以不换金正气散,加辣桂、蓬术、干姜、川芎、白芷,热服,散其冷湿风邪,从二便出。《女科经纶》清萧埙公元1644-1911年
- 《诸病源候论》:[卷之四十四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四十四、产后阴道痛肿候
脏气宿虚,因产风邪乘于阴,邪与血气相搏,在其腠理,故令痛;血气为邪所壅痞,故肿也。《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公元614年
-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五·妇人部产后症]产后阴脱
〔丹〕一妇人三十余岁,生女二日后,产户一物如手帕下,有帕尖,约重一斤。予思之,此因胎前劳乏伤气成肝痿所致,却喜血不甚虚,其时岁暮天寒,恐冷干坏了,急与炙黄半钱,人参一钱,白术五分,当归一钱半,升麻五分,三帖连服之,即收上。得汗通身,乃安。但下裔沾席处干者落一片,约五六两重,盖脂膜也。食进得眠,诊其脉皆涩,左略弦,视其形却实。与白术、芍药各钱半,陈皮一钱,生姜一片,煎二三帖以养之。一妇人产子后,阴
- 《冯氏锦囊秘录》:[女科精要卷十八产后杂症门]产后手足身痛
产后身痛者,是血虚而不能荣也。手足走痛者,是气血不能养荣四末,而浊气流于四肢则肿,阴火游行四旁则痛也,不出荣养,如黑姜主之。《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诸病源候论》:[卷之四十四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四十五、产后阴道开候
子脏宿虚,因产冷气乘之,血气得冷不能相荣,故令开也。《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公元614年
-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卷下·续编妇人产后病诸候]产后带下候
又云∶带下有三门∶一曰胞门;二曰龙门;三曰玉门。产后属胞门,谓因产伤损胞络故也。《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诸病源候论》:[卷之四十三妇人产后病诸候上(凡三十论)]一、产后血运闷候
状,心烦气欲绝是也。亦去血过多,亦有下血极少,皆令运。若产去血过多,血虚气极,如此而运闷者,但烦闷而已。若下血过少,而气逆者,则因随气上掩于心,亦令运闷,则烦闷而心满急。二者为异。亦当候其产妇血下多少,则知其产后应运与不运也。然烦闷不止,则毙人。凡产时当向坐卧,若触犯禁忌,多令运闷,故血下或多或少。是以产处及坐卧,须顺四时方面,避五行禁忌,若有触犯,多招灾祸也。《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公元614年
- 《验方新编》:[卷九妇人科产后门]产后面赤发喘欲死
此血入于肺也。用苏木二两,水二盏煎一盏,去苏木,加台党一两研入,随时加减调服,效难尽述。《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女科经纶》:[卷五产后证上]产后血块腹痛戒用峻厉药
《产宝新书》曰∶产后血块痛,用生化汤加肉桂、红花,块散痛止。慎不可用苏木、三棱、蓬术等峻厉之药。虽山楂行气行血,亦不易多服,恐虚产母也。慎斋按∶以上七条,序产后有腹痛之证也。产后腹痛有虚实之分,实者有恶露不尽,有干血瘀滞,有食伤裹血。虚者有气弱寒阻,有血虚空痛。自当审因施治。在虚者固宜补气补血,而实者亦未可以峻厉克伐,重虚其虚也。《女科经纶》清萧埙公元1644-1911年
- 《伤寒论辩证广注》:[卷之十一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治交接后阴卵肿缩腹中绞痛便欲死方
易之病。病必拘急手足拳皆死。丈夫病以易妇人。名为阳易。速当疗之。可瘥满四日不可疗也。宜令服此药方。干姜(四两)上一味。捣末。汤和。一顿服。温覆汗出。得解止。手足伸遂愈。琥按仲景云。阴阳易。乃伤寒病瘥后之证。至深师与孙真人。皆指为温病瘥后之证。何也。此犹之太阳病中风伤寒。其初虽异而其传变则一也。温病后。是感得温热之余气。而反用干姜一味者。何也。此必是男女因交接之时。走脱阳气。令不病者。反得病。故用
- 《验方新编》:[卷九妇人科产后门]产后阴户翻出疼痛
名曰翻花,用泽兰叶四两,煎汤熏洗二三次,再加枯矾煎洗即安。又方∶见后杂治门。《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九产后诸疾门]产后血风血虚浮肿
(附论)夫产后四肢浮肿者何。答曰。产后败血。乘虚停积于五脏。循经流入四肢。留注日深。却还不得。腐坏如水。故令面黄。四肢浮肿。医人不识。便作水气治之。凡治水气。多用导水药极虚人。夫产后既虚。又以药虚之。是谓虚肿。往往因致夭枉。但服小调经散。血行肿消则愈。产后劳伤血气。腠理虚则为风邪所乘。邪搏于气。不得宣越。故令虚肿轻浮。是邪搏于气。气肿也。若皮肤如熟李。壮则变为水肿。气肿者发汗即愈。水肿者利小便瘥
- 《诸病源候论》:[卷之四十三妇人产后病诸候上(凡三十论)]十六、产后心虚候
肺主气,心主血脉,而血气通荣腑脏,遍循经络。产则血气伤损,脏腑不足。而心统领诸脏,其劳伤不足,则令惊悸恍惚,是心气虚也。《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公元614年
- 《验方新编》:[卷九妇人科产后门]产后阴户垂出肉线长三四尺触之痛引心腹
老姜三片,连皮捣烂,入真麻油二斤炒干,先用旧绸五尺折叠,轻轻乘起肉线,使之屈作二三团,纳入阴户。再用绸袋盛姜,使姜气就近熏之,冷则随换。熏一日夜收入大半,二日收尽,神效非常。肉线切不可断,断则不治,并宜禁风。《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六十产后门]产后血运
论曰产后血下,或多或少,皆致运闷者,血随气行,血多者气虚,血少者气逆故也。其候目旋转,精神昏愦,甚者沉默不知人。治法虚弱者宜调气而益血,气逆者,宜调气而下血,则思过半矣。治产后恶血少气逆,头目旋运,眼花心闷。头重不举。当归汤方当归(洗切微炒)芎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大黄(略炮锉)桂(去粗皮)芍药牡上七味,粗捣筛,分作三剂。每剂用水五盏。生姜五片,枣五枚擘,同煎取三盏,去滓时服一盏,放温服。治产后恶
- 《冯氏锦囊秘录》:[女科精要卷十八产后杂症门]产后头汗郁冒
《金医》曰∶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然产妇郁冒,虚多邪少,故脉微弱,中气虚也。一身之阴阳不和,故身无汗,但头汗出者,何也?血虚下厥,则下之阴气尽,而阳为孤阳,则上出而头汗矣。仍喜其汗出而解者何?产妇血去过多而亡阴,自阴较之,阳为独盛,所以喜其汗,损阳就阴,
-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改变的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后表面曲率改变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对80例156眼近视眼LASIK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进行检测,分别记录角膜前、后表面曲率,角膜厚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SIK手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术后比术前平均增加(0.76±0.71)D;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增加值与术前角膜前、
-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的PSA帮助预测后果
一项新研究结果阐明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未能在检测水平以下的男性疾病的自然进程。特别是,PSA斜率,加上Gleason分,可能帮助发现高危病人。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罗格斯(CraigG.Rogers)和同事评估了160名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持续可检测到PSA(大于或等于0.1ng/mL)的病人的临床后果。该小组在12月1日《癌症》杂志(Cancer2004
- 放疗后复发的前列腺癌患者在补救性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勃起功能康复
的患者中,7例保留双侧NVBs,22例保留单侧NVB(其中11例行单侧神经移植),9例双侧NVBs切除并行双侧神经移植。手术前阴茎勃起正常(1级)12例,勃起尚可但近来减退(2级)16例。补救性RP后的勃起恢复定义为使用或不用西地那非时可以有满意的勃起和性交。结果,全部患者中有6例在补救性RP后恢复了勃起,5年的实际恢复率16%(95%可信区间:4%-28%)。恢复勃起功能的6例患者术前勃起分级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