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子

目录

1 拼音

hóng yào zǐ

2 英文参考

ciliatenerve knotweed ro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红药子:1.方剂名;2.中药名。

4 方剂名·红药子

红药子为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三一三方。

4.1 处方

辰砂4钱半(研),乳香4钱半(研),硼砂1钱,明雄黄3钱,砒霜5钱,白矾6钱(火飞枯,研),麝香3分,虢丹6钱。

4.2 制法

上为细末,入净锅内与黄蜡和匀。

4.3 功能主治

痈疽,发背,毒肿,恶疮。

4.4 用法用量

随疮孔窍大小深浅,临时作条子插入疮孔中,1日1换。约用3-5次,令其毒肉净,却以膏药贴之。

4.5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一三

5 中药名·红药子

5.1 蓼科植物毛脉蓼的块根·《中医大辞典》·红药子

红药子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1]

5.1.1 别名

又名赤药、朱砂七、猴血七[1]

5.1.2 来源及产地

蓼科植物毛脉蓼Polygonumciliinerve (Nakai) Ohwi的块根[1]。主产陕西、甘肃、河南[1]

5.1.3 性味归经

苦、微涩,凉[1]。入肺、大肠、肝经[1]

5.1.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调经[1]

①治扁桃体炎,胃炎,胃溃疡,肠炎,痢疾,尿路感染[1]

②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1]。煎服:3~5g[1]

③治外伤感染、出血,跌打损伤,痈疖[1]。研粉敷[1]

5.1.5 使用注意

少数病人服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肢麻及头晕等反应[1]。孕妇慎服[1]

5.1.6 化学成分

本品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酸及食用大黄苷(Rhapontin)等[1]

5.1.7 药理作用

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绿脓、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浸液对多种呼吸道及肠道病毒有抑制作用[1]。大黄素甲醚有致突变现象[1]

5.2 虎耳草科植物鬼灯檠的根茎·《中医大辞典》·红药子

红药子为中药名,出自《陕西中草药》,为《四川中药志》记载的慕荷之别名[2][2]

5.2.1 别名

又名索骨丹、红药子、牛角七[2]

5.2.2 来源及产地

虎耳草科植物鬼灯檠Rodgersia aesculifolia Batal.的根茎[2]。分布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2]

5.2.3 性味

苦、涩,平,有小毒[2]

5.2.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热化湿,解毒,止血[2]

1.治痢疾,腹泻,白浊,带下,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咽喉肿痛,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崩漏[2]。煎服:4.5~9g[2]

2.煎水洗治子宫脱垂、痔疮、脱肛;研末撒治外伤出血;捣敷疮毒[2]

5.2.5 化学成分

根茎含丁香酸、熊果酚苷、没食子酸、岩白菜素及其3-甲醚、2,6-二羟基苯乙酸甲酯[2]。又含黄酮苷、蒽醌苷、强心苷、鞣质等[2]

5.2.6 药理作用

本品对标准株腺病毒、肠病毒、流行株腺病毒及单纯疱疹等有广谱性的体外抗病毒作用[2]。用酸水解后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体外抑菌作用[2]

5.3 薯蓣科植物薯莨的块茎·《中医大辞典》·红药子

红药子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薯莨之别名[3][3]

5.3.1 别名

又名薯良、朱砂莲、山猪薯、红药子、红孩儿、金花果[3]

5.3.2 来源及产地

薯蓣科植物薯莨Dioscorea cirrhosa Lour.的块茎[3]。产贵州、江西、湖南、云南等地[3]

5.3.3 性味

苦、涩,平,有小毒[3]

5.3.4 功能主治

功在活血止血,清热解毒[3]

1.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崩漏,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腹泻,痢疾[3]。内服:煎汤,6~9g;研末,每次0.9~1.5g[3]

2.治外伤出血,研粉撒;烧烫伤,研粉油调涂;毒蛇咬伤[3]。捣敷或醋磨涂伤口周围[3]

5.3.5 化学成分

本品含鞣质及皂苷等[3]

5.3.6 药理作用

煎剂能缩短家兔出血、凝血时间,有类似血小板的促凝作用[3]。煎剂及酊剂对离体小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3]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82.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4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