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红外热成象 (最后修订于2011/6/15 15:48:16)[共417字]
摘要:红外热成象亦称温差摄影,是通过接收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而成象。人体是一个生物红外辐射源,体内温度为37℃,皮肤温度约为30℃,其辐射率为0.99。在生理变化或病理情况下,全身或局部的热平衡会受到影响或破坏,表现为组织温度升高或降低,这些变化可以通过红外热象图反映出来。自50年代英国劳森(R.Lawson)应用热象仪发现乳腺癌患者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后,红外热象技术逐步被人们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目前已用于肿瘤、血管疾病、炎性病变、器官移植、烧伤、甲状腺及乳腺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国外70年代开始应用红外热成象研究中医,国内在80年代也有人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概括起来,主要用于建立望诊和腹诊的客观指标和依据,疗效观察的指标,穴位的确定,经络分布和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以及气功机理的研究。由于红外热成象的特点是整体、连续、动态的信息,且是通过皮肤外表来了解体内情况,因此用其来研究中医,是符合中医的整体观念和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的。......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红外热像检查辅助诊断前列腺炎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热像检查在前列腺炎辅助诊断上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症状、体征典型的前列腺炎疑似病例为实验组,比较红外热像检查、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和其它专科检查等辅助诊断技术方法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对照组的红外热像检查阳性率为17.6%,实验组的红外热像检查阳性率为79.6%,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的结果异常率为75.7%;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结果异常者红外热像检查阳性率为92.3%,前列
- 医用红外热像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断地发射红外热磁辐射并遵守红外辐射定律。医用红外热像技术正是通过采集人体的红外辐射能、通过光电转换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利用计算机处理而获得以不同色彩表示人体温度的图像,并通过软件分析,实现对人体功能的了解和疾病的诊断。本文简要介绍红外热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渊源,阐述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原理及其生理结构基础,探讨人体红外辐射信息的本质和意义。从早期探查、诊
- 软组织损伤红外热像图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软组织损伤颈、肩、腰、腿、肘、腕红外热像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WP-95型红外热像仪,对221例常规军事训练1~5年的年轻干部及战士进行红外热像仪的全身检查,并与刚入伍未参加训练的新兵100例进行对照。结果221例经红外热像图检查发现颈、肩、腰、肘、腕出现异常热像图的有180例,占81.45%;而100例新战士仅有6例颈、肩、腰、肘、腕出现异常热像图,占6.00%,两者比较差异有
- 红外热影像诊断在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红外热影像诊断仪在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男性各类生殖系统疾病39例(鞘膜积液9例、急性睾丸炎4例、精索静脉曲张4例、急性附睾炎14例和其他疾病8例)进行红外热影像并对5例进行治疗后随访,结果与B超和临床对照。结果以正位左右侧阴囊的高值温度或平均温度>0.5℃为异常,红外热影像对男性生殖系统的阳性检出率为51.3%(20/39),与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71.8%(28/39
- 乳腺热图像不对称性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红外热图像不对称性分析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比158例乳腺肿块病人(病理结果证实:其中恶性肿瘤58例,良性病变100例)的乳腺红外热图像中左右乳房区域的平均温度、温度标准差、温度峰度等参数来分析肿瘤的性质。结果通过本文分析方法筛查出44例恶性肿瘤(44/58)和88例良性病变(88/100)。结论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病变区的温度分布与正常区域的温度分布具有不对
- 顽固性偏头痛的红外热像图诊断及临床新法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红外热像仪检查对顽固性偏头痛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新法对顽固性偏头痛的治疗效果,以及两者结合对预防及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自2004年6月~2005年12月对所治疗的128例顽固性偏头痛的患者(经内科、中医治疗无效超过3个月)行“和髎穴颞浅动脉银夹夹闭术”。128例患者中有75例顽固性偏头痛患者采用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查。结果128例患者经随访总结治愈率为93.75%。而75
- 顽固性偏头痛的红外热像图诊断及临床新法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红外热像仪检查对顽固性偏头痛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新法对顽固性偏头痛的治疗效果,以及两者结合对预防及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自2004年6月~2005年12月对所治疗的128例顽固性偏头痛的患者(经内科、中医治疗无效超过3个月)行“和髎穴颞浅动脉银夹夹闭术”。128例患者中有75例顽固性偏头痛患者采用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查。结果128例患者经随访总结治愈率为93.75%。而75
- 婴幼儿支气管炎的红外热图诊断
【摘要】目的评价红外热图诊断婴幼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DW系列医用红外热像仪对50例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婴幼儿患者进行了胸部扫描并与胸部X线检查对照。结果X线检查结果阳性率90%,红外热图检查阳性率80.2%。结论红外热图对婴幼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红外热图婴幼儿支气管炎 婴幼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是最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常在儿科各种疾病的住院
- 热层析成像技术在女性健康检查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目的探讨人体红外热像图以及热层析曲线测定人体内部病变程度的原理,从而达到预测人体疾病的能力。方法对1126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摄取热像图,对使用过程中发现的病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1例乳腺癌患者,1例子宫肌瘤患者。结论热层析成像技术对乳腺及妇科疾病筛查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热层析技术具有非常优良的非侵入性,是未来乳腺及妇科检查非常重要、有潜力的新技术。【关键词】热层析成像技术;健康检查 乳
- 红外热图诊断胃癌1例
红外热图诊断胃癌1例(pdf)1病历摘要患者,男,72岁,2002年9月自觉上腹部隐痛1个月伴黑便1天来我院就诊。大便潜血(+);胃镜示胃底体交界处浅凹陷溃疡面约2.5cm×2.0cm大小,诊断:溃疡待查。病理示黏膜呈慢性溃疡改变,平滑肌细胞增生活跃。保守治疗1个月后病情无好转,遂去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复检胃镜。见原溃疡加深、增大至3cm×3cm大小。病理诊断:胃体平滑肌瘤?胃体间质瘤。2002年1
- 红外热图及早提示腔隙性脑梗死2例
控制在7.0mmol/L左右。给予降压、抗凝、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控制血糖等对症治疗,2天后复查头部CT证实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20天的对症治疗,左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该患者曾于2004年5月做远红外热扫描体格检查时(当时身体无不适症状),红外热图所见:额部见局限低温斑,左躯干、左上肢、左下肢偏侧明显低温。提示诊断:脑供血不足。检查后未系统治疗,结果18个月后出现上述腔隙性脑梗死症状。例2,女,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红外热像技术联合检测乳腺癌的价值
2005年02月23日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Vol.13No.9P.683-686为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红外热像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学者将300例乳腺肿块患者分两组,Ⅰ组150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Ⅱ组150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红外热像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彩色血流平均像素密度乳腺癌为22%,良性肿块为12%;红外热像乳腺癌平均温差为2.1℃,良性肿块
- 红外热像技术可用于早期探查疾病和评定疗效
中国医药报北京讯 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保障部将红外热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只需3分钟就可扫描完相对人体全身的有关热代谢变化数据,可在1个小时之内对人体健康状况作出全面的评估,提出维护和调理方案,使许多疾病能够得以早期发现、早期预防。 红外热像技术是上个世纪90年代继CT、磁共振、彩超等医学影像技术的又一突破,开辟了以功能学为主的全新医学影像领域。它是集红外采集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现代生物医学工程
- 乳腺良、恶性疾病的红外热象图鉴别要点有哪些?
红外热象图是用红外热象仪将乳房表面辐射的红外线变成电信号,通过电缆线转送到显示器上,可以在荧光屏上显示图象并用感光胶片做记录。一般黑色为低温,白色为高温,灰色介于两者之间。由于乳房位于体表,肿瘤代谢旺盛产生的高温可以直接反应到表面皮肤,形成局限性热区;如果肿瘤位置较深,其热可传导至乳房的皮下浅静脉,而形成血管的异常。临床可据此对乳房的良、恶性疾患作出鉴别诊断。 一般来讲,乳房良性病变的热图型双
- 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预警亚健康
本报讯 近日,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疼痛科将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亚健康检测——只需一次简单的检查,就可以清晰地了解受检者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据该科主任吴士明教授介绍,人体各个部位的温度有差异,而且健康人的体温分布也有一定规律——呈区域对称状。当人出现了疲劳、乏力、头晕、腰酸背痛等亚健康症状时,或者某部位出现了肿瘤的早期病灶,其身体相关部位的温度也会发生异常。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就是将人体发出的红
- 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预警亚健康
2006年02月08日《中国医药报》6近日,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疼痛科将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亚健康检测——只需一次简单的检查,就可以清晰地了解受检者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据该科主任吴士明教授介绍,人体各个部位的温度有差异,而且健康人的体温分布也有一定规律——呈区域对称状。当人出现了疲劳、乏力、头晕、腰酸背痛等亚健康症状时,或者某部位出现了肿瘤的早期病灶,其身体相关部位的温度也会发生异常。医用红
- 如何运用红外热像图确定面瘫针刺治疗方案?
床医生实践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出入较大,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将现代化的医学热像技术应用于面瘫的针刺治疗中,可使该治疗法更趋客观和完善。 (1)使用仪器及面部热像图的观察过程:使用AGA-782型红外热像仪及TC-800型电子计算机(瑞典产)进行热像图选穴,经过面部热像图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该仪器的温度分辨率为0.1℃。在进行面部热像图检测时,患者进入恒温检查室,安静平坐30分钟,然后,距红外热
- 红外热疗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机理是什么,疗效如何?
体在电流的作用下发射红外线,它以传导、辐射及对流方式传热,其中以传导传热为主。在治疗温度达45℃以上时,其热效应可造成压迫尿道的前列腺组织坏死、萎缩,从而减低尿道阻力,达到排尿通畅目的。 患者经红外热疗后,排尿功能障碍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评分减少,残余尿量降低,但前列腺体积、弹性等无显著变化。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感到会阴部及尿道有轻微的热、胀、痛的感觉,但完全可以耐受,治疗结束后症状即可缓
- 推拿手法升温效应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后的温度变化,客观认识推拿手法的升温作用。方法对32例观察对象施用推拿手法后,通过运用远红外热像仪对推拿部位施用手法前后的温度检测,观察其在不同时段的升温效应。结果32例观察对象在施用推拿手法后,施用手法部位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有一定的持续时间。结论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有明显的升温效应。【关键词】推拿手法远红外热像仪升温效应Clinicalresea
- 推拿手法的升温效应初探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后的温度变化,客观认识推拿手法的升温作用。方法对32例观察对象施用推拿手法后,通过运用远红外热像仪对施用推拿手法部位前后的温度检测,观察其在不同时段的升温效应。结果32例观察对象在施用推拿手法后,施用手法部位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有一定的持续时间。结论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有明显的升温效应。【关键词】推拿手法远红外热像仪升温效应StudyofIncreasin
- 乳腺生物热传导模型的构建与临床验证
论曲线,并与临床病例中得出的实际热层析曲线进行对比验证并总结,为临床病例中乳腺肿瘤形态的判定提供理论依据。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热传导模型的建立,有助于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关键词】生物传热;热层析;红外热成像;温度Theconstructionandclinicalverificationoflactealglandbio-heattransfermodelYUYang,LIKai-yang.Co
- 美科学家发明血迹鉴别新技术
近期出版的《分析化学》期刊发表了美国南加州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迈克尔·迈里克(MichaelMyrick)研究小组的系列文章,介绍了该小组发明的“多模式红外热成像”(Multimodeimaginginthethermalinfrared)技术,该技术能够鉴定人眼看不到的血迹。目前,犯罪现场的血迹鉴定多采用“鲁米诺”法,但该方法存在一些弊端。首先,鲁米诺本身是有毒物质;其次,它会稀释血迹致使DN
- 什么是乳腺的热图检查?
术把人体表面温度分布转变成肉眼可见的图象,由于癌肿与周围组织相比,代谢旺盛,产热增加,向血管或直接向表面传导,由此可形成一个病理性热型,用热图型的温度和血管的变化可鉴别良、恶性肿块。目前热图方法有红外热图、液晶热图、磷荧光热图、微波热图及数字处理热图等。临床比较常用的为液晶热图和红外热图。 乳腺的热图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且无损伤的检查手段,临床常可用于乳腺癌普查及门诊的初筛。但在使用热图时,还应
- 美国神经成象学会第24届年会热点(2001-1)
美国神经成象学会第24届年会热点2001年1月24-27日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ConferenceReportsHighlightsofthe24thAnnualMeetingoftheAmericanSocietyofNeuroimagingJanuary24-27,2001LasVegas,NevadaRohitBakshi,MDTheAnnualMeetingoftheAmericanSo
- 数码相机成象原理及专业数码相机的要求
传统胶片的成象原理的基本过程是:涂有溴化银晶体的感光层受光后结构变化产生潜影,通过化学方法显影工艺使潜影影象得到固定,其操作工艺复杂费时而且稳定性易受化学药剂的温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数字相机将这一复杂过程用电荷偶合器件CCD通过电子物理方式在一瞬间完成。CCD是表面按一定排列顺序布满硅点的芯片,每个硅点相当于普通胶片中的溴化银颗粒,不同的是CCD芯片点阵的分布是按BGB(红、绿、蓝)三个基色为一
- 乳腺影像检查的进展
像不仅可以显示病变位置和形态,还可以从分子水平反映肿瘤的功能和代谢信息。PET-CT、PET-MRI可以进行半定最测量,在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临床分期及判断肿瘤复发和转移等方面有较高的价值。5乳腺红外热像图技术乳腺红外热像图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功能影像新技术,通过数字化定量系统对乳腺热区温度量化分析,标定病变中心与周围组织温差,反映机体内在的新陈代谢及生理功能信息,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同时具
- 脑心通胶囊和康复训练综合应用对偏瘫患者的作用分析
、脑心通胶囊加康复训练组、同类中成药胶囊组(对照组),连续4周服药和训练。治疗前后各组分别接受神经功能缺损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血脂检查、颈动脉超声多普勒、头部红外热像。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Barthel指数在脑心通加康复组较单纯脑心通组和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
- 《女科经纶》:[卷一月经门]经行客热属于体虚外热之加
《大全良方》曰∶经行客热者,因体虚而将温过度,外热加之,非脏腑自生,故云客热。其状上焦胸膈之间,虚热、口燥、心烦,手足壮热是也。《女科经纶》清萧埙公元1644-1911年
- 《伤寒心法要诀》:[卷一]少阴厥阴外热里寒脉证
少阴里寒外热证,面赤身反不恶寒,厥利清谷脉微绝,通脉四逆主之先,利止参加脉不出,葱入面色赤炎炎,腹痛加芍咽桔梗,呕加圣药用姜鲜。【注】少阴里寒外热之证,面赤不恶寒,格阳外热也。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微欲绝,阴极里寒也,宜通脉四逆汤主之。服四逆汤下利止,脉仍不出加人参,面色赤者加葱,腹痛加芍药,咽痛加桔梗,呕加生姜。详少阴篇。《伤寒心法要诀》清朝吴谦公元1644-1911年
- 《医宗金鉴》:[卷四伤寒心法要诀]少阴厥阴外热里寒脉证
25.少阴里寒外热证,面赤身反不恶寒,厥痢清谷脉微绝,通脉四逆主之先,痢止参加脉不出,葱入面色赤炎炎,腹痛加芍咽桔梗,呕加圣药用姜鲜.【注】少阴里寒外热之证,面赤不恶寒,格阳外热也.四肢厥冷,下痢清谷,脉微欲绝,阴极里寒也,宜通脉四逆汤主之.服四逆汤下痢止,脉仍不出加人参,面色赤者加葱,腹痛加芍药,咽痛加桔梗,呕加生姜.详少阴篇.《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 《幼科概论》:外热内热辨
外热与内热不同。外热者,身终日发热,或拘束肢冷,有青涕咳嗽,头痛鼻塞之象,内则脉浮而不渴,此外解之症也。不可用凉药,宜荆防散表之,得汗自愈。内热者,如夜热潮热,昼轻夜重,病最缠绵,或口渴,或腹胀,或盗汗,其症有因伤食停痞,伏燥伏火,阴虚阳虚等异,宜分别而治,此内解之症也,不可用表药。伤食者,保和丸加地骨皮消之;停痞者,和中丸加鳖甲、牡蛎消之;伏燥者,贝母栝楼散润之,伏火者,黄芩芍药汤加山栀、丹皮等
- 《笔花医镜》:[卷三儿科证治]外热内热辨
外热与内热不同。外热者。身终日发热。或拘束肢冷。外有清涕咳嗽。头痛鼻塞之象。内则脉浮而不渴。此外解之症也。不可用凉药。宜荆防散表之。得汗自愈。内热者。如夜热潮热。昼轻夜重。病最缠绵。或口渴。或腹胀。或盗汗。其症有因伤食停痞。伏燥伏火。阴虚阳虚等异。宜分别而治。此内解之症也。不可用表药。伤食者。保和丸加地骨皮消之。停痞者。和中丸加鳖甲、牡蛎消之。伏燥者。贝母栝蒌散润之。伏火者。黄芩芍药汤加山栀、丹皮
- 《医学纲目》:[卷之六·阴阳脏腑部]外热内寒外寒内热
〔仲〕云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活人》云∶先与桂枝汤治寒,次与小柴胡汤治热也。)〔罗〕病有远近有缓急征南帅不邻吉歹年七旬,丙辰冬南征至楚丘,诸路迎送,多献酒醴,因而过饮太多,遂腹痛肠鸣自利,日夜约有五十余行,咽嗌肿疼,耳前后赤肿,舌本强,涎唾稠粘,欲吐不吐,以手泄之方出,言语艰难,反侧闷乱,夜不得卧。予诊得脉浮数极,按之沉细而弦。即谓中丞粘公曰∶仲景言下利清谷,身体疼痛
- 《证治准绳·杂病》:[第一册寒热门]外热内寒外寒内热
仲景云∶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活人云∶先与桂枝汤治寒,次与小柴胡汤治热也。又云∶病患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活人云∶先与白虎加人参汤治热,次与桂枝麻黄各半汤以解其外。《证治准绳·杂病》明王肯堂公元1368-1644年
- 《证治准绳·类方》:[第一册]外热内寒,外寒内热
桂枝汤(见伤湿。)小柴胡汤(见往来寒热。)白虎汤(见发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去粗皮,一两六钱六分羡)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各一两,去节)大枣(四枚)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双仁者)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证治准绳·类方》明王肯堂公元1368-1644年
- 外热
外热 证名。皮肤肌表发热。亦称表热。《素问·调经论》:“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寿世保元·发热》:“伤寒发热,是寒邪入卫,与阳气交争,而为外热。”《景岳全书·杂证谟》:“凡热病之作,亦自有内外之辨。如感风寒而传化为热,或因时气而火盛为热,此皆外来之热。”作者:
- 阳盛则外热
阳盛则外热 病因病理学术语。指外邪侵犯人体,卫外之阳气充盛,则与邪抗争于体表,不得宣泄,故外现热症。《素问·调经论》:“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作者:
- 外热内寒
外热内寒 病证名。见《伤寒论》。 ①外假热而内真寒。参见真寒假热条。 ②表热与里寒同时并见。详表热里寒条。作者:
- 专家:深圳可穿戴产业须走出“外热内冷”
规划和政策已正式出台,市财政每年拨出5亿元作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然而,也有业界人士分析认为,前景看似一片光明的可穿戴产业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市场上缺乏“杀手级”应用产品,导致可穿戴市场一直处于“外热内冷”的尴尬境地。据不完全统计,深圳从事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研发的企业超过300家,而更高技术含量的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产品难觅踪影。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有深圳智能终端硬件领域积累深厚之喜,也存可穿戴设
- 早期心脑血管病胃病难查出常规体检漏洞多
。日前,在文中门诊部举行的亚健康专题研讨会上,多位心内科、高血压、内分泌、消化科专家提出:现有的体检对部分亚健康的常见症状,如早期心脑血管、胃病等,并不能有效检查和提醒。他们建议应增加胃呼气实验、红外热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对遗漏的几个重要脏器进行补充检查。 心脏病夺去中青年命 近年来本市因心脑血管疾病卒亡者的名单中,不难发现一些英年早逝的中青年骨干,个别人甚至生前是大医院的心脏病专家。为何一年
- 刘家瑛针灸治疗中风经验
质及对针刺的耐受程度。当反复针灸某个穴位,该穴位会产生疲劳,即临床所谓“耐受性增强。中风的治疗过程往往是漫长的,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变化穴位组成,并根据辨证使用温针、电针、红外热像仪、刺血等多种方法,以加强对穴位的刺激效应,达到治疗目的。另外,中风危重患者因体质过度虚弱,不适合长时间的常规针刺操作手法,其治疗应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药物为主,针刺为辅,且针刺宜采用弱刺激手
- 怎样进行乳腺癌防癌普查?
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再进行有关的辅助检查。 普查的第三步就是由医师对受检人员进行有关的辅助检查。在普查中应用的辅助检查,只是作为初筛之用,因此应是各种无创伤或创伤很小的、简便快捷的仪器检查,如液晶或红外热图、近红外扫描、B超及钼靶X线摄片等。对于那些经上述检查初筛后,发现有可疑病变者,或那些属于乳腺癌高危人群、且年龄在35岁以上者,还可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由于各种检查仪器及手段都有其局限性,所
- 慢性前列腺炎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距离皮肤8~10cm,射频最大输出功率600W,维持输出功率在60%~80%,操纵台屏幕显示40℃左右。每次治疗时间1.0~1.5h,间隔3天1次,5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1周复查前列腺液镜检,红外热像及前列腺B超图像,以决定是否再进入下一疗程。治疗期间,同时服用“通淋化浊,活血消肿”的中成药前列舒乐冲剂4g/次,每天3次,连服1个月。B组:采用北京产WDY-60Q型微波前列腺治疗仪,频率91
- 脊柱侧弯的研究概况
发现对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检查此病一般都采取以下方法:①弯腰试验,②背部云纹摄像法,③X线检查。根据国内外一些报道,在诊断此病上,很多学者也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如X线超长现格全脊柱摄影装置[1]以及红外热象图在此病上的应用[2]。由于普查所采用手段及人群不同,文献报道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也不一致。国内马迅等[3]检查24130名中小学生cobb角大于或等于10°者为347人,侧弯患病率为1.44%,男
- 红花黄、红花红色素提取新技术
摘 要:综述了红花黄、红花红色素提取新技术,针对目前红花黄色素和红花红色素生产工艺研究与开发中存在的流程长、能耗大、收率低等问题,提出采用超声波、微波辅助萃取技术提高浸取效率,采用膜分离技术减少能耗等解决问题的的方法和建议。关键词:红花;红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膜分离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467(2006)02-0005-031 红花黄、红花红
- “解除疼痛西部之旅”启动
学会疼痛学分会确定每年10月中旬在全国开展“中国镇痛周”活动。“解除疼痛西部之旅”即是今年“中国镇痛周”活动的前奏。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慢性疼痛性疾病是许多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次活动选择银川作为第一站。 本次活动将以培训、临床疼痛科普宣传和疑难痛症会诊咨询、临床疼痛流行病学调查等形式,积极推广银质针导热疗法、脊柱微创介入疗法、红外热象诊断等新技术。 (徐亚静)作者:
- 红花黄、红花红色素提取新技术
摘 要:综述了红花黄、红花红色素提取新技术,针对目前红花黄色素和红花红色素生产工艺研究与开发中存在的流程长、能耗大、收率低等问题,提出采用超声波、微波辅助萃取技术提高浸取效率,采用膜分离技术减少能耗等解决问题的的方法和建议。关键词:红花;红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膜分离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467(2006)02-0005-031 红花黄、红花红
- “一种辣椒红素和番茄红素双红色素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近日,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辣椒红素和番茄红素双红色素软胶囊的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010586889.8)。 天然色素是指从天然资源中获得的色素,主要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的色素,具有安全性高、色调自然、富含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等优点,也存在溶解度小,着色不均匀,色素浓度小,不稳定易受pH值、光照、温度等因素影响等缺点。通过将天然色素组
- 《孙文垣医案》:[卷三新都治验]太学少竹眼红肿胀
侄孙少竹,大学生也,眼红肿胀。佘云谷以苦寒治时疾之剂与之,眼愈肿且增两太阳痛。前药中再加石膏,不惟眼肿不消,头痛不止,且令遍身胀闷,寝食俱废。予为脉之,弦大而无力,乃用蔓荆子、桑白皮、柴胡、香附、夏枯草、甘草、芽茶,一帖而痛定,两帖肿消,四帖全瘳。《孙文垣医案》清孙一奎公元1522~1619年
- 《本草分经》:[原例(次序略经更定)足太阴脾]红豆蔻
见胃热注。《本草分经》清姚澜公元1644-1911年
- 《未刻本叶氏医案》:[方桉]高良姜延胡索红枣皮煎汤丸
血止身痛。左脉尚弦。细生地藕牛膝豆皮茯神川斛食物失宜。脘闷便溏发热。枳壳半曲桑皮黄芩桔梗橘红呕恶拒纳口苦。《未刻本叶氏医案》清叶天士公元1644-1911年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