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hóng sī dīng
2 英文参考
acute lymphangit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red filamen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acute lymphangit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acutesuperficial lymphangitis[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acute lymphangiti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红丝疔(red filament acute lymphangitis[1])为病名[2][3]。又称红线疔、血丝疔[3]、赤疔、血箭疔、金丝疮、血丝疮、红演疔、红丝疮、红丝血箭疔、红演儿、紫疥癍[2]。是指发于四肢,以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疼痛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相当于急性淋巴管炎[1]。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二。
红丝疔与现代医学的急性淋巴管炎类似,是由细菌自四肢部伤口侵入,沿浅层淋巴管扩散而引起的淋巴管炎[3]。
4 红丝疔的病因病机
红丝疔因火毒凝聚或破伤感染所致[2]。手足疗或皮肤破损,感染邪毒,沿经向上走窜[3]。
红丝疔与现代医学的急性淋巴管炎类似,是由细菌自四肢部伤口侵入,沿浅层淋巴管扩散而引起的淋巴管炎[3]。
5 红丝疔的症状
从四肢创口发出红线,渐向躯干蔓延的一种外科病症[3]。多起于手足,生于手,有红丝入腋;生于足,有红丝入腹,均属重证[2]。初起局部红肿热痛,继而起红丝沿小腿或手臂迅速向上走窜,重者可伴寒热头痛,乏力[2]。
临床多见于四肢内侧发出一条或数条红线,渐向上蔓延至肘腋或膝弯,摸之索条样、压痛,局部皮肤红肿发热[3]。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则伴寒热、头痛、乏力等症[3]。也可出现高热、神昏、头痛等“走黄”现象[3]。
6 红丝疔的辨证分型
6.1 火毒入络
红丝疔·火毒入络证(red filament with pattern of fire-toxin entering collateral)是指火毒入络,以患肢红丝较细,全身症状较轻为常见症的红丝疔证候[1]。
6.2 火毒入营
红丝疔·火毒入营证(red filament with pattern of fire-toxin entering nutrient phase)是指火毒入营,以患肢红丝粗肿明显,迅速向近端蔓延,全身寒战高热,烦躁,头痛,口渴,舌苔黄腻,脉洪数为常见症的红丝疔证候[1]。
7 红丝疔的治疗
7.1 针灸治疗
用三棱针或粗针沿红丝的终点依次向起点点刺出血,间隔约寸许,并挑破初起疮头[3]。如出现疔疮走黄现象,应及时采用综合疗法急救[3]。
7.2 方药治疗
治宜清热解毒,内服五味消毒饮加减,并于红线远端挑刺放血,再隔寸挑刺令其微出血;或用灯心蘸烟油于红丝尽头灸一壮,再刺疔头,或用浮萍草嚼烂外敷,亦可于红丝尽处刺断,搽离宫锭子[2]。
8 关于疔疮
疔疮(ding deep-rooted sore)为病名[4]。又名丁疮、丁肿、疔肿、疔毒、疵疮[5]。是指好发于颜面、四肢,以形小根深,坚硬如钉,肿痛灼热,易于走黄、损筋伤骨为主要表现的疮疡[1]。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疔肿》云:“初起必先痒后痛,先寒后热,热定则寒,多四肢沉重,头痛,心惊眼花,若大重者,则呕逆,呕逆难治;……经五六日不瘥,眼中见火,神昏口干。心烦即死也。”陈实功《外科正宗·疔疮论》云:“夫疔疮者,乃外科迅速之病也。有朝发夕死,随发随死……”
疔的名称繁多,证因各异。
按照发病部位的不同而有人中疔、蛇头疔、虎口疔、鼻疔、红丝疔等多种名称[4]。
按照发病部位和性质不同,可分为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疗疮、红丝疔、烂疗、疫疔五种。
疔的范围很广,包括西医的疖、痈、坏疽的一部分,皮肤炭疽及急性淋巴管炎。疔疮相当于颜面部、手部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及部分特殊感染,是一种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疾病。若处理不当,发于颜面者易引起走黄危证而危及生命,发于手足者则可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
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常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详见疔疮条。
9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4.
-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04.
-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90.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0.
治疗红丝疔的方剂
- 浮萍酒
úpíngjiǔ处方:浮萍不拘多少。功能主治:红丝疔。用法用量:捣烂,用好酒1斤或半斤煎滚,冲浮萍...
- 金花如圣散
送下;多年疮,用小便洗贴;恶疮疽疖,鱼眼、红丝、疔疮,调药用鹅翅扫上患处;偏正头风,用口噙药水吹入...
- 追疔散
耳垢、齿垢、手足指甲屑。主治:一切恶疔、须疔、红丝疔、白面疔。用法用量:和匀如豆大,放茶匙内,灯火...
- 疮炎灵软膏
治:排脓活血,消肿解毒。用于疮疖,乳痈,丹毒,红丝疔等。用法与用量:外用,每日涂敷患处一次。规格:...
- 内造蟾酥丸
对口、喉闭、喉痈、喉瘾疹、三十六种疔、任节疔、红丝疔,及蛇伤虎咬、疯犬所伤。用法用量:每服3丸,引...
- 更多治疗红丝疔的方剂
治疗红丝疔的穴位
- 体骨
下部,当梁丘两旁各1.5寸,一侧2穴。主治两脚膝红肿痛,腿痛,鹤膝风,下肢痿痹,下肢瘫痪,脚痛,脚...
- 气端
寸),左右共十穴。主治脚气,足趾麻痹,足痛,脚背红肿,手足瘛疭,中风,脑充血,卒腹痛等,并可用于急...
- 穴位皮肤温度变化
应相应内脏病变的客观指标。穴位皮温的这种变化可用红外热像图和液晶热像图加以显示,并可协助诊断疾病。...
- 阴独八穴
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八穴。主治足跗肿痛,脚背红肿,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疟疾,毒蛇咬伤,脚气,趾...
- 外劳宫
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小儿脐风,手背红肿发痛,颈椎病,手指麻木,小儿脐风,粪白不变,偏...
- 更多治疗红丝疔的穴位
治疗红丝疔的中成药
- 疮炎灵软膏
治:排脓活血,消肿解毒。用于疮疖,乳痈,丹毒,红丝疔等。用法与用量:外用,每日涂敷患处一次。规格:...
- 红古豆碱
cuscohygfine;bellaradine红古豆碱说明书:药品名称:红古豆碱英文名称:Cus...
- 肝宁片
衣,研细,加乙醚10ml,浸泡10分钟,乙醚液呈红色;分取乙醚液,挥去乙醚,残渣加氢氧化钠试液1m...
- 安露饮
钱。功能主治养阴止血。主产后恶露不绝,量较多,色红且有腥臭,腹部偶而作胀,口干心烦,舌淡红苔黄,脉...
- 红花清肝十三味丸
每10粒2g,1g。红花清肝十三味丸的主要成份:红花、麦冬、木香、诃子、川楝子、栀子、紫檀香、麝香...
- 更多治疗红丝疔的中成药
红丝疔相关药物
- 铬[51Cr]酸钠注射液
寿命、红细胞容量及血容量,也可用于脾扫描。本品与红细胞混合后,六价的51Cr(51CrO4)铬离子...
- 红霉素肠溶微丸胶囊
用。非临床毒理研究:对大鼠长期(2年)研究,口服红霉素无致癌、致基因突变的证据;对于雄性和雌性大鼠...
- 注射用亚锡焦磷酸钠
中的氯化亚锡静脉注入后,几乎全部穿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可将随后静脉注入的高锝[99mTc]酸钠还...
- 罗红霉素干混悬剂
:9-{O-[(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肟基}红霉素。结构式:(参见罗红霉素分散片)分子式:C1...
- 右旋糖酐铁注射液
铁为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成份。血红蛋白为红细胞中主要携氧者。肌红蛋白系肌肉细胞贮存氧的部位...
- 更多红丝疔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红丝疔
-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红丝疮
有一种红丝疮,虽非丹胗,其毒实同,多生于两手中指节上,男左女右,则尤甚也。其状,但一水泡,清澄光莹...
-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二发无定处(上)]疔疮
甚疼牵骨,惊悸沉昏目露睛。以上五疔应五脏,又有红丝疔一样,初如小疮渐发红,最忌红丝攻心上。凡治疔证...
-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外科]痈疽总论
疣甲疽代指天蛇头鹅掌风红丝疮疣属肝胆小肠经,多患于手背及指间,或如黄豆大,或如聚粟,或如熟椹,拔之...
-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红丝疮
有一种红丝疮,虽非丹胗,其毒实同,多生于两手中指节上,男左女右,则尤甚也。其状,但一水泡,清澄光莹...
-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发无定处]疔疮
甚疼牵骨,惊悸沈昏目露睛。以上五疔应五藏,又有红丝疔一样,初如小疮渐发红,最忌红丝攻心上。凡治疔证...
- 更多古籍中的红丝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