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灵散

目录

1 拼音

hóng líng sàn

2 概述

红灵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方之红灵散

3.1 组成

麝香、冰片各60g,雄黄、硼砂各120g,朱砂、硝石(精制)各200g,金礞石(煅)80g[1]

3.2 制法

散剂[1]

3.3 用法用量

每服0.6g,一日一次[1]

3.4 功能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方之红灵散功能祛暑开窍,辟瘟解毒[1]。主治中暑昏厥,头晕胸闷,恶心呕吐,腹痛泄泻[1]

4 《急救痧证全集》卷下方之红灵散

4.1 组成

辰砂1两,冰片2钱,明雄黄1两半,麝香2钱,蟾酥3钱。

4.2 功能主治

《急救痧证全集》卷下方之红灵散主治一切痧发,胀痛呕泻。

4.3 用法用量

临症茶调服1-2分;亦可吹鼻。

4.4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瓷瓶封固。

5 红灵散药典标准

5.1 品名

红灵散

Hongling San

5.2 处方

人工麝香71.4g、雄黄142.8g、朱砂238.1g、硼砂142.8g、煅金礞石95.2g、硝石(精制)238.1g、冰片71.4g

5.3 制法

以上七味,除人工麝香、冰片外,雄黄、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硼砂等三味粉碎成细粉;将人工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制成1000g,即得。

5.4 性状

本品为棕色至红棕色的粉末;气芳香浓郁,味微苦。

5.5 鉴别

取本品0.1g,加乙酸乙酯10ml,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冰片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6 检查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B)。

5.7 含量测定

照气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E)测定。

5.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聚乙二醇20000(PEG-20M)为固定相的毛细管柱(柱长为30m,内径为0.53mm,膜厚度为1.0μm);柱温为130℃。理论板数按龙脑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5.7.2 校正因子的测定

取水杨酸甲酯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0mg的溶液,作为内标溶液。取龙脑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无水乙醇10ml使溶解,再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ml,摇匀。吸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校正因子。

5.7.3 测定法

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无水乙醇10ml和内标溶液1ml,密塞,称定重量,冰浴超声处理(功率140W,频率42kHz)10分钟,取出,放冷,用无水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吸取续滤液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冰片以龙脑(C10H18O)计,不得少于35.0mg。

5.8 功能与主治

祛暑,开窍,辟瘟,解毒。用于中暑昏厥,头晕胸闷,恶心呕吐,腹痛泄泻。

5.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0.6g,一日1次。

5.10 注意

孕妇禁用。

5.11 规格

每瓶装0.6g

5.12 贮藏

密封。

5.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