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粉

目录

1 拼音

hóng fěn

2 英文参考

hydrargyri oxydum rubrum[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红粉:1.方剂名;2.中药名。

4 方剂名·红粉

红粉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4.1 《外科大成》卷一方之红粉

4.1.1 方一

4.1.1.1 组成

水银一两,火硝(一两炒干为末)四钱五分,白矾(一两煅枯)四钱五分,朱砂末一钱[1]

水银1两,焰消1两(炒干为末,用4钱5分),白矾1两(煅枯,4钱5分),朱砂1钱(为末)。

4.1.1.2 主治

《外科大成》卷一方之红粉主治一切顽疮,及杨梅粉毒,喉疳,下疳等[1]

4.1.1.3 用法用量

下疳,嚼细茶罨三次,次用粉掺之;杨梅喉疳,用新笔蘸粉点之;杨梅粉毒,用麻油四两、黄蜡一两溶化成膏,离火候温,入红粉一钱搅匀,绵纸摊贴,一日一换[1]

4.1.1.4 制备方法

用筛过净香炉灰二、三斤,盐卤水四、五斤备用[1]。取新铁锅一口,以砖架起,安朱砂末于锅中,如莲子大为度,次取硝,矾末研匀,盖朱砂上,次将茶盅盖之,如口外有硝、矾,即吹去之[1]。将盅揭起,用筷子在硝、矾中轻轻点一小窝,用茶匙挑水银入窝内,仍将先覆茶盅盖之[1]。次取前香灰用盐卤水调,干稀得所,则将手按茶盅勿令动,随将湿灰周围涂过,只留盅底在外,用石压之[1]。次锅下燃火,不时视香灰,如稍有白色,即用棕蘸卤水,于灰上刷之,约三炷香,离火过宿,轻轻凿开,取茶盅,用黄纸包收,临时刮用[1]

4.1.1.5 附注

粉霜必以朱砂色为度,如红黄为嫩,上疮必疼,须再封打一香。先用朱砂末、急性子各1钱5分,于锅内炒烟尽,去药拭净,入消、汞,升打如法,为之净锅。用煅石膏、赤石脂各2两为末,盐水调之封口,次以香炉灰盖之更佳。初打出红粉,用绵纸包好,入小南青布袋内,用绿豆水或槐花8两、甘草1两煎汤,悬胎煮100-200沸,取袋埋黄土内1日夜,去火毒及消、矾之气。

4.1.2 方二

4.1.2.1 组成

水银、白矾、火硝各一两一钱,朱砂三钱三分[1]

4.1.2.2 制法

以锅煨热取起,入白矾一沸,见清,入硝一沸,见清,入朱砂一沸,见定,取出研末,入锅内,下水银,盖碗,封炼如上法[1]

4.1.2.3 主治

《外科大成》卷一方之红粉主治一切顽疮,及杨梅粉毒,喉疳,下疳等[1]

4.2 年氏《集验良方》卷六方之红粉

4.2.1 组成

红粉4钱,乳香2钱(去油),没药2钱(去油),儿茶2钱,珍珠1钱(豆腐内煮)。

4.2.2 功能主治

年氏《集验良方》卷六方之红粉主治发背、对口疮不收口。

4.2.3 用法用量

先用酒洗疮,棉花拭净将药掺上,温水蘸竹纸贴上,1日1洗。

4.2.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5 中药名·红粉

5.1 红粉药典标准

5.1.1 品名

红粉

Hongfen

HYDRARGYRI OXYDUM RUBRUM

5.1.2 来源

本品为红氧化汞(HgO)。

5.1.3 性状

本品为橙红色片状或粉状结晶,片状的一面光滑略具光泽,另一面较粗糙。粉末橙色。质硬,性脆;遇光颜色逐渐变深。气微。

5.1.4 鉴别

取本品0.5g,加水10ml,搅匀,缓缓滴加适量的盐酸溶解,溶液显汞盐(附录Ⅳ)的鉴别反应。

5.1.5 检查

亚汞化合物取本品0.5g,加稀盐酸25ml,溶解后,溶液允许显微浊。

5.1.5.1 氯化物

取本品0.5g,加水适量与硝酸3ml,溶解后,加水稀释使至约40ml,依法检查(附录ⅨC)。如显浑浊,与标准氯化钠溶液3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6%)。

5.1.6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稀硝酸25ml溶解后,加水80ml与硫酸铁铵指示液2ml,用硫氰酸铵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硫氰酸铵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0.83mg的氧化汞(Hg0)。

本品含氧化汞(Hg0)不得少于99.0%。

5.1.7 性味与归经

辛,热;有大毒。归肺、脾经。

5.1.8 功能与主治

拔毒,除脓,去腐,生肌。用于痈疽疔疮,梅毒下疳,一切恶疮,肉暗紫黑,腐肉不去,窦道瘘管,脓水淋漓,久不收口。

5.1.9 用法与用量

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他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

5.1.10 注意

本品有毒,只可外用,不可内服;外用亦不宜久用;孕妇禁用。

5.1.11 贮藏

置于燥处,遮光,密闭。

5.1.12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