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合穴为五输穴之一[1][2]。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经气所入的五输穴[3]。合,会也、聚也[2]。《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形容其脉气至此最为盛大,如江河流水汇聚之处[2][1]。《类经》注:“脉气至此,渐为收藏,而入合于内也。”
其临床应用,《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难经·六十八难》又曰:“合主逆气而泄。”故临床常用于六腑病变等[1]。
4 十二经合穴
合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附近[1]。十二经各有一个合穴,即尺泽(肺)、曲池(大肠)、足三里(胃)、阴陵泉(脾)、少海(心)、小海(小肠)、委中(膀胱)、阴谷(肾)、曲泽(心包)、天井(三焦)、阳陵泉(胆)、曲泉(肝)[2][1]。
五输穴指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4]。
十二经五输穴表(表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井 | 荥 | 输 | 经 | 合 | |
肺 | 尺泽 | ||||
大肠 | 曲池 | ||||
胃 | 足三里 | ||||
脾 | 阴陵泉 | ||||
心 | 少海 | ||||
小肠 | 小海 | ||||
膀胱 | 委中 | ||||
肾 | 阴谷 | ||||
心包 | 曲泽 | ||||
三焦 | 天井 | ||||
胆 | 阳陵泉 | ||||
肝 | 曲泉 |
足三阴、足三阳五输穴(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5 六腑合穴
六腑下合穴指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穴位[5]。即胃合于足三里,膀胱合于委中,胆合于阳陵泉,大肠合于上巨虚,小肠合于下巨虚,三焦合于委阳[5]。分别主治各自六腑病症[5]。
六腑下合穴(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6 合穴的临床应用
《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备急千金要方》等作“胸”)及以饮食不节等病者,取之于合。”《难经·六十八难》又曰:“合主逆气而泄。”故合穴临床常用于六腑病变等[1]。
7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8.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69.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8.
-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59.
古籍中的合穴
- 《子午流注说难》:[下卷]升降手法
折其所胜。刺手太阴肺之井穴(少商)。手阳明大肠之合穴(曲池)。心火之气。降而不下。当折其所胜。刺足少...
- 《内经药瀹》:[卷四]六化上
而不能入地者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涌泉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委中皆以折其郁气也资其化源者取其化源而泻之也太过...
- 《子午流注说难》:[上卷本输穴说难]十二别络
一、巨虚上廉(手阳明下合穴)部位在足三里下三寸。外膝眼下六寸。当举足取之。证治飧泄腹痛。支满。狂走。...
- 《子午流注说难》:[上卷本输穴说难]手太阳小肠经六穴
。然此穴不如阳溪阳池之宽深。故名阳谷。六、小海(合穴)部位在肘内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中。伸臂而得之。证...
- 《医学入门》:[内集·卷一针灸]附∶杂病穴法
肠合曲池,肺合尺泽。庚寅时三焦引气归元,可取天井合穴,土生金也。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
- 更多古籍中的合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