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

目录

1 拼音

hā ěr bīn yī kē dà xué

 

2 哈尔滨医科大学概况

哈尔滨医科大学是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我国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建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改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其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组建而成。

学校历经80多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了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了中国工农红军卫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经跻身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前列,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211工程”院校。

图书馆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麻醉学系、体育学部、第一至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大庆校区等附属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卫生部俄语培训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黑龙江分院、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等设在校内。

全校教职工1003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685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级职称人员987人,副高级职称人员1818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有国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9人,留学归国人员600余人。

学校为国家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院校之一,同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七年制学生。与国外3所院校开展联合办学。校本部普通高等教育设:基础医学(含七年制)、临床医学(含六年制俄语医学专业、六年制日语医学专业)、口腔医学、护理学、麻醉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公共事业管理、法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临床药学。

学校在籍学生为13515人。其中博士生644人,硕士生3152人,本科生为6295人,留学生为93人,成人在校生3331人(其中专科2049人,专升本1282人)。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三级学科博士授权点55个、硕士授权点6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省级以上重点学科(群)35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

“十五”以来,学校分别获得教育部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评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评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等优秀成绩,学校作为国内首家医学院校参加了全球医学教育认证试点性评估,36项办学指标全部达到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的基本要求,其中25项指标达到高质量标准要求,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国外专家肯定。

“十五”以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7项、二等奖43项;获国家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获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研究生导师优秀团队3个,获国家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获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获得国家优秀博士论文1篇。

微小核苷酸(miRNA)功能学研究,microRNA转基因动物模型建立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最佳靶点的研究,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精准肝脏外科技术研究,同种异体劈裂脾移植研究,As2O3治疗M3型白血病和治疗实体瘤的研究,大骨节病病因学研究,心脏移植,双手移植,单前臂移植和大肠癌综合治疗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

五所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中三所为全国“百佳医院”。目前实际平均开放床位10036张,年门诊量483.2万人次,年出院总人数34万人次,门诊收治与临床确诊符合率达99.53%。另有五所非直接隶属的临床医学院,有编制床位4396余张。

学校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七次参加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并提供经验材料。学校注重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科技文化型校园建设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校园绿树成荫,红柱碧瓦间高楼耸立,仿古与现代风格交相辉映,彰显了博学与高雅的校园环境。 学校已经连续两次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

学校领导集体带领全校师生团结奋斗,坚持以高水平的医学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根本,优先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长学制医学教育的办学思想。突出办学特色、推动研究教学型的大学快速发展,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3 哈尔滨医科大学历史沿革

哈尔滨医科大学是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创建于1926年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改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兴山中国医科大学(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抗战胜利后北迁兴山,分别成立了第一、二、三、四分校的一、二分校 合并组建而成的),在合并中国医大第一、第二分校的过程中,同时接收了原哈医大和军医学校,接管了两校部分校舍、设备,正式成立了哈尔滨医科大学。

1926年9月伍连德博士创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

1931年11月江西瑞金中国工农军卫生学校

1932年2月江西雩都红军军医学校校长贺诚

1940年9月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校长:王斌

1945年7月兴山(鹤岗)中国医科大学校长/政委:王斌

1947年10月龙井以内科为主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分校校长:任国祥

1948年3月哈尔滨以五官科为主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分校院长:薛公绰

1948年4月通化中国医科大学第三分校校长:郑太山

1948年5月平谷地区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分校校长:刘绍久

1949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

1954年归卫生部领导

1956年6月更名为哈尔滨医学院

1958年4月卫生部将哈尔滨医学院移交黑龙江省领导

同年11月恢复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名

4 哈尔滨医科大学历任校长(建国后)

李鄂(1949年)

季中朴(1951年)

李亭植(1955)

张一民(1967年)

周 旋(1972年)

王禹明(1974年)

李亚非(1978年)

刘守忠(1981年)

于维汉(1983年)

隋永起(1984年)

金 铮(1989年)

金连弘(1997年)

杨宝峰(2001年)

5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标  

说明:

校标的设计以哈尔滨医科大学英文起始字母为基本构成元素,标志的样式庄重、典雅,象征学校的悠久历史以及严谨作风。悠久的年代、古朴的学校字体与现代的设计形式有机的构成,象征学校的现代化、国际化与民族特色的结合。整个标志既现代又不失庄重,力求通过标志的造型传达学校的时代特征与精神。

标志的圆形构成象征:团结的精神、求实的作风。象征医学的符号表述了学校的学科特征,其中“剑”的两翼抽象的变化成“翅膀”与“打开的书”则象征学校对医学教育、对学子寄予的美好愿望。穿越的斜线象征学校在医学研究、学校发展等方面继往开来、不断开拓向前的精神。

标志的色彩以蓝色、绿色构成,蓝色代表医学研究的严谨性、绿色则象征生命的健康、活力与希望,二者的融合则代表学校科学研究、临床治疗、教育教学的相互关系。

6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训

木直中绳  博学载医

说明:

“木直中绳”含义为各种可用的木料经木师测量加工成料;学生经培养后成才。

“博学载医”含义为广泛涉猎,知识渊博,承载博大精深的医学知识。

7 联系方式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194号

邮编:150081

网址:http://www.hrbmu.edu.cn/

7.1 地图

7.2 校园平面图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