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肿

目录

1 拼音

gǔ zhǒng

2 英文参考

thigh swelli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deep vein thrombos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股肿(thigh swelling;deep vein thrombosis)是指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以患肢疼痛肿胀,肤温升高,浅表青筋扩张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由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和炎性病变所引起。特点是多有长期卧床、分娩或手术史,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浅表静脉显露。本病最大的危害是静脉血栓脱落后引起肺梗塞或肺栓塞。

股肿相当于西医的深静脉血栓[1]。相当于血栓性深静脉炎。

4 股肿的病因病机

股肿多由久卧,久坐,产后,腹部或盆腔手术,外伤等后制动,气血运行滞缓,或外伤手术损伤筋脉,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瘀血阻于络道,脉络滞塞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溢于脉外,流注下肢而成。

5 股肿的诊断

股肿多有长期卧床、分娩、腹部或盆腔手术、外伤史,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行走时加剧,发热。深静脉行走区压痛。浅静脉怒张,由于静脉血栓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可出现不同的表现。

5.1 小腿血栓性深静脉炎

初起小腿腓肠肌肿胀疼痛,胫、足水肿,行走时小腿疼痛加剧,局部皮温升高,腓肠肌有压痛。小腿伸直、足用力向背侧屈曲时腓肠肌疼痛加剧,可有低热。

5.2 股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起病股内侧疼痛,股部肿胀明显,小腿及足部可有轻度肿胀,股静脉行走区有深压痛,全身有发热,甚至高热。

5.3 髂股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起病急,可先出现高热和全身不适,数小时内一侧髂腹部及股部出现肿胀疼痛,皮色发白,甚则紫绀,皮温升高,肿胀可自下腹、臀部下至整个患肢,大腿内侧股三角区有明显压痛。慢性期,肿胀减轻,肿胀区浅静脉扩张,皮肤增厚,小腿色素沉着。以上三种情况经积极治疗,1个月左右可出现好转,终不化脓,若突然出现胸痛、咳嗽咳血者,多为血栓脱落出现肺梗塞;若突然剧烈胸痛、呼吸急促、出冷汗则有肺栓塞之可能。若早期治疗不当,血栓机化,可形成静脉回流障碍出现肢体肿胀的后遗症。

5.4 辅助检查

急性期血白细胞总数增多。静脉血流图、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6 需要与股肿相鉴别的疾病

下肢痈为发生在下肢肌肉的化脓性疾病。初起亦为患肢疼痛、肿胀,逐渐转为红肿,可见患侧胯间毕核肿大,约5—7天酿脓时呈鸡啄样痛,按之应指,穿刺可抽到脓液。全身有恶寒发热等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7 股肿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血瘀湿热

股肿·气滞血瘀证(thigh swelling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髂股静脉病变时,整个下肢肿胀疼痛,皮肤苍白或紫络,扪之烘热,腿胯部疼痛固定不移,全身发热,舌暗或有瘀斑,脉数,小腿深静脉病变时,腓肠肌胀痛,触痛,胫踝肿胀,行走困难,全身可有低热,舌苔白或腻,脉数为常见症的股肿证候[1]

7.1.1.1 症状

病变在髂股静脉时,下肢肿胀疼痛发热,皮色苍白或紫绀,扪之灼热;舌暗或有瘀斑,苔腻,脉涩数。病变在小腿深静脉时,腓肠肌胀痛,触痛,胫踝肿胀,行走困难,可伴低热。

7.1.1.2 辨证分析

久坐卧制动,或手术、外伤损伤,气血瘀滞,湿热乘虚入侵,则肢体肿胀疼痛,固定不移;瘀久化热,则发热:舌暗或有瘀斑、脉涩而数为气血瘀滞之象。

7.1.1.3 治法

理气活血,清热利湿。

7.1.1.4 方药治疗

通络活血方合三妙散加减。

7.1.2 湿热下注

股肿·湿热下注证(thigh swelling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diffusing downward)是指湿热下注,以发病较急,表现为下肢粗肿,局部发热、发红,疼痛,活动受限,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为常见症的股肿证候[1]

7.1.3 血瘀气虚

股肿·气虚血瘀证(thigh swelling with pattern of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虚血瘀,以患肢肿胀久不消退,按之不硬而无明显凹陷,沉重麻木,皮肤发凉,颜色苍白,青筋显露,倦怠乏力,舌质淡而有齿痕、瘀斑,舌苔薄白,脉沉而涩为常见症的股肿证候[1]

7.1.3.1 症状

患肢肿胀,日久不消,按之木硬而无明显凹陷,沉重麻木,皮肤发紫或苍白,青筋显露;倦怠乏力;舌淡有齿痕或瘀斑,苔薄白,脉沉涩。

7.1.3.2 辨证分析

病程日久,耗伤气血,气血瘀滞,故患肢肿胀日久不消,青筋显露;气血瘀滞,肌肤失养,则患肢麻木,按之木硬;气血亏虚则倦怠乏力;舌淡有齿痕或瘀斑、苔薄白、脉沉涩皆为气虚血瘀之象。

7.1.3.3 治法

活血益气通阳。

7.1.3.4 方药治疗

通络活血方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7.1.4 气虚湿阻

股肿·气虚湿阻证(thigh swelling with pattern of qi deficiency and dampness obstruction)是指气虚湿阻,以下肢肿胀日久,朝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抬高下肢后减轻,皮色略暗,青筋迂曲,倦怠乏力,舌质淡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沉为常见症的股肿证候[1]

7.2 熏洗法

选用活血通络的药物,如桃仁、红花、苏木、路路通、丹参、牛膝、防己、三棱、莪术等,煎水乘热熏洗患肢,每天1—2次,每次30—60分钟,可达到活血化瘀通络和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7.3 穴位注射疗法

(一)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丹参注射液2~4mL,每次1穴,每天1次,各穴位轮流注射,20—30次为1个疗程。

(二)维生素B1穴位注射取穴足三里、三阴交,每次取维生素B1100mg,每天1次,各穴位更替使用,30次为1个疗程。

7.4 抗栓酶注射

取抗栓酶l单位加入0.9%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小板。如患者有牙痕出血、皮下瘀斑或血小板低于正常值时宜暂停使用。

7.5 血栓剥离术

早期发现,并行血栓剥离术,疗效较好。

8 股肿患者日常保健

1.术后(特别是小腹、盆腔和下肢手术)或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在床上抬高下肢,并在床上做下肢活动,争取早期下床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在进行下腹、盆腔及下肢手术时,注意保护手术部位的血管,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

3.下肢静脉插管不宜过久,且避免经周围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液体。

4.患本病后,前半月应卧床休息,患肢屈曲抬高,发病1个月内不做剧烈运动,以防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等并发症。

5.发病后可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