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二处截骨术

目录

1 拼音

gǔ pén èr chù jié gǔ shù

2 英文参考

sutherland’s double innominate osteotomy

3 手术名称

骨盆二处截骨术

4 分类

小儿外科/先天性髋关节和骨盆畸形的手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骨盆截骨术/骨盆多处截骨术

5 ICD编码

77.39

6 概述

骨盆二处截骨术用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骨盆多处截骨术,包括骨盆二处及三处截骨术,系由Hopf(1966)、Steel(1973)设计的一种手术方法,骨盆多处截骨系在Salter骨盆截骨的基础上,增加耻骨及坐骨支截骨,其主要优点:①不损伤关节软骨;②不干扰“Y”形软骨的生长、发育;③股骨头血液供应不受影响;④可获得髋关节向内移位的效果。骨盆多处截骨由于手术操作比较复杂,再加上骨科医师对耻骨联合切口入路不熟悉,特别对尿生殖膈的解剖生疏,因此有可能损伤耻骨联合部的血管、神经丛。同时由于耻骨联合截骨后,在髋关节向内推移时,可能产生前移位过多。而两截骨端需要克氏针内固定,也容易损伤血管、神经,因此,骨盆多处截骨的手术,应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

7 适应症

骨盆二处截骨术适用于:

1.青少年的髋臼发育不良,在持重状态下股骨头包容不佳者。

2.青少年髋臼发育不良和髋关节脱位,由于耻骨联合部柔软性差,如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时,可影响对侧髋臼发育,因此,选用多处截骨方法较为有利。

3.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不稳定且有疼痛者。

4.不适于其他骨盆截骨方法的青少年。

8 禁忌症

1.由于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化,关节间隙变窄,出现关节僵直,骨关节炎者。

2.由于骨盆三处截骨,不能扩大髋臼容量,因而不适宜股骨头增大或扁平,头臼严重失调者。

3.麻痹性髋脱位者,如脑瘫、脑脊膜膨出者。

9 术前准备

1.3岁以下的髋脱位病儿,由于软组织挛缩较轻,术前可不必牵引。

2.股骨头脱位较高病儿。手术前可适当做患肢皮牵引,或骨牵引。牵引时间为2~3周。

10 麻醉和体位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体位选用仰卧位、患者臀部垫高30°,骨盆三处截骨时采用截石位,并须二次皮肤消毒。

11 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见示意图(图12.25.1.2.5.1-1,12.25.1.2.5.1-2)。

12 手术步骤

12.1 1.切口

沿髂骨嵴至髂前上棘再向下3cm,做一斜形切口,长8~10cm,需要同时做股骨上端截骨矫形术时采用前外侧弧形切口(图12.25.1.2.5.1-3)。

12.2 2.显露髂骨内外板

纵行劈开髂骨嵴骨骺,骨膜下剥离附着于髂骨外板的臀中肌、臀小肌以及关节囊前侧上部粘连组织,切断股直肌、髂腰肌并将前者向远端翻转,不结扎旋股外动、静脉分支,显露关节囊。继之骨膜下剥离髂骨内板,显露坐骨切迹。剥离髂骨内外板时,对髂骨营养血管应结扎、电灼,或骨蜡填塞止血。剥离髂骨内外板时,只限于显露坐骨切迹为宜,避免过多剥离增加出血机会。用胫骨牵开器插入坐骨切迹,显露髂骨内外板(图12.25.1.2.5.1-4)。

12.3 3.显露髋关节

清除髋臼内阻碍复位因素的方法步骤同前外侧入路髋关节切开复位术。

12.4 4.髂骨截骨

用直角钳由坐骨切迹内板向外穿出,钳夹线锯并将线锯拉出,沿坐骨切迹紧靠髂前下棘水平截断髂骨,用肋骨剪将近端前侧髂骨切除一等腰三角形骨块备用(图12.25.1.2.5.1-5,12.25.1.2.5.1-6)。

12.5 5.耻骨截骨

在耻骨联合上缘做一长7~10cm的横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将精索或圆韧带向外牵拉,再把附着在耻骨上缘的腹直肌、锥状肌切断,注意勿损伤精素或圆韧带。继之,游离内收长肌及股薄肌肌腱,并在耻骨前面切断,显露耻骨联合和耻骨支。采取骨膜下剥离显露耻骨支,切勿损伤阴部内动、静脉及阴茎背神经、尿生殖膈。然后在耻骨联合的外侧,用尖嘴咬骨钳去除7~13mm的耻骨(图12.25.1.2.5.1-7)。

12.6 6.改变髋臼方向及内固定

先用巾钳夹住耻骨,使其向内、上和后移位,同时在Salter髂骨截骨处,用巾钳牵拉截骨远端,使其向前下移位,并在截骨间隙内嵌入一三角骨块,然后用2枚螺纹针固定髂骨截骨处,用1或2枚螺纹针或四孔钢板固定耻骨截骨处(图12.25.1.2.5.1-8,12.25.1.2.5.1-9)。

13 术后处理

骨盆二处截骨术术后单侧髋人字石膏固定8~10周,待骨愈合后可扶拐下地活动,术后6个月可负重行走。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