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

目录

1 拼音

gǔ mó

2 英文参考

diaphragma auris[朗道汉英字典]

drum head[朗道汉英字典]

drum membranes[朗道汉英字典]

drumhead membranae tympani[朗道汉英字典]

Mt. M.T[朗道汉英字典]

myringa[朗道汉英字典]

myringo-[朗道汉英字典]

myrinx[朗道汉英字典]

tegmentum auris[朗道汉英字典]

eardrum[朗道汉英字典]

timbal[朗道汉英字典]

tympanic membrane[朗道汉英字典]

3 概述

鼓膜(tympanic membrane)俗称耳膜[1]。又称皮膜(《血证论》卷六)。为弹性灰白色半透明薄膜[2]。耳膜在耳孔之底,是传导声音的重要器官[2]

《血证论》卷六:“肾开窍于耳,而肾脉却不上头,肾与心交,假道于心腑小肠之脉,以入耳中,名曰听宫。为司听之神所居,其形如珠,皮膜包裹真水,若真水破,而耳立聋,有为大声所震而聋者,皮膜破也,或聋或不聋者,心肾不交也,宜磁珠丸。”

4 鼓膜的解剖结构

4.1 鼓膜的位置与形态

鼓室的外侧壁大部分由鼓膜构成,故又名鼓膜壁[3]。在鼓膜的上方为骨部,即鼓室上隐窝的外侧壁[3]

耳科医生借助额镜可观察到鼓膜,其外观灰白色、有光泽。

鼓膜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3]。距离外耳道口约2.5~3cm。为椭圆形半透明薄膜,直径约lcm,与外耳道底形成约45°~50°的倾斜角[3]。其外面朝向前、下、外方向。小儿的鼓膜更为倾斜,几乎呈水平位[3]。鼓膜的高度约0.9cm,宽约0.8cm,厚约0.1cm。

鼓膜边缘的大部分附着于颞骨上,中心向内凹陷,称鼓膜脐(umbo of tympanic membrane),为锤骨柄末端附着处[3]。在其内面,锤骨柄自上而下地嵌附在鼓膜上,并略向后倾斜,止于鼓膜的中央,向内牵拉鼓膜,使之呈漏斗状由鼓膜脐沿锤骨柄向上,鼓膜向前、后分别形成锤骨前襞和锤骨后襞。两襞之间,鼓膜上1/4的三角形区,薄而松弛,称为松弛部,活体呈淡红色[3]

鼓膜下3/4区,坚实紧张,为紧张部,活体呈灰白色[3]。紧张部前下方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称光锥(coneof light)[3]。临床上做耳镜检查时,常可窥见光锥[3]。中耳的一些疾患可引起光锥改变或消失,严重时可使鼓膜穿孔,影响听力[3]

4.2 鼓膜的组织结构

鼓膜虽然薄,但它的组织结构分为3层[3]。外层为复层鳞状上皮,与外耳道的皮肤相续连;中层为纤维层(放射状和环状纤维),鼓膜的松弛部无此层;内层为黏膜,与鼓室黏膜相连续[3]

鼓膜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力。

5 鼓膜的作用

鼓膜具有集音和扩音作用,还可保护中耳,避免细菌直接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鼓膜也保护内耳,使之不受声波的过分干扰而损伤。

6 关于耳

耳为五官之一[4][5][6]。是位于头部两侧对称的听觉器官[6][6]。耳的功能靠精、髓、气、血的充养,尤赖肾气的和调[6],所谓“肾开窍于耳”[6]。耳的疾患多与肾有关,也和心、脾、肝等脏有关[6][6]。耳通过经脉与脏腑和全身广泛地联系,因此有将耳壳分区分别隶属于人体各部,并以此作为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详见耳条。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2.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 ^ [3] 柏树令,应大君主编.系统解剖学.—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3.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9.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