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cassia twig[朗道汉英字典]
ramulus[朗道汉英字典]
ramulus cinnamomi[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ssiabarktree branchle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mulus Cinnamomi(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assia twi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4 拉丁名
Ramulus Cinnamom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assia twig(《中医药学名词(2004)》)
7 产地
桂枝主产广东、广西等地。
10 桂枝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
14 桂枝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Guizhi
CMNAMOMI MMULUS
14.2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
14.3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和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14.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嫩枝有时可见单细胞非腺毛。木栓细胞3~5列,最内1列细胞外壁增厚。皮层有油细胞及石细胞散在。中柱鞘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并伴有纤维束。韧皮部有分泌细胞和纤维散在。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1~2列细胞,含棕色物;导管单个散列或2至数个相聚;木纤维壁较薄,与木薄壁细胞不易区别。髓部细胞壁略厚,木化。射线细胞偶见细小草酸钙针晶。
粉末红棕色。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直径30~64μm,壁厚,有的一面菲薄。韧皮纤维大多成束或单个散离,无色或棕色,梭状,有的边缘齿状突出,直径12~40μm,壁甚厚,木化,孔沟不明显。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1~104μm。木纤维众多,常成束,具斜纹孔或相交成十字形。木栓细胞黄棕色,表面观多角形,含红棕色物。导管主为具缘纹孔,直径约至76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浸泡2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1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
(3)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浸泡3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枝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4.5 检查
14.5.1 水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 H第二法)。
14.5.2 总灰分
不得过3.0%(附录Ⅸ K)。
14.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6.0%。
14.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B)测定。
14.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水(32:6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0nm。理论板数按桂皮醛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4.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桂皮醛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14.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1,置25m1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14.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14.8 桂枝饮片
14.8.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时可见点状皮孔或纵棱线。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髓部类圆形或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
14.8.2 鉴别
(除横切面外) 同药材。
14.8.3 检查 、浸出物 、含量测定
同药材。
14.8.4 性味与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14.8.5 功能与主治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14.8.6 用法与用量
3~10g。
14.8.7 注意
孕妇慎用。
14.8.8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4.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