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骨软骨病

目录

1 拼音

gǔ gǔ tóu gǔ ruǎn gǔ bìng

2 英文参考

Legg-Perthes disease

osteochondrosis of capitular epiphysis of femur

Perthes&apos

disease

3 注解

4 疾病别名

Legg-Calve-Perthes病

5 疾病分类

骨与创伤科

6 疾病概述

本病为股骨头骨骺的缺血性坏死,又名扁平髋。股骨头骨骺的骨化中心在1岁以后出,18~19岁骨化融合,此期均可能发病。它是全身骨软骨病中发病率较高,且病残也较重者。

本病的原因尚不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慢性损伤是重要因素,外伤使骨骼血管闭塞,从而继发缺血坏死。

7 疾病描述

本病为股骨头骨骺的缺血性坏死,又名为Legg-Calve-Perthes病、扁平髋等。肌骨头骨骺的骨化中心在1速以后出现,18—19岁骨化融合,在这年龄阶段中均有可能发病,是全身骨软骨病中发病率较高,且病残也较重者,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包括在本病范畴。

8 症状体征

1、本病好发于3—10岁儿童,男女比例约为6:1,单侧发病较多。

2、髋部疼痛,逐渐加重,少数病人可以患肢膝内上方牵涉痛为首诊主诉,此时应注意同侧髋关节检查。随疼痛加重而出现跛行,疼痛和跛行的程度与活动度有明显关系。

3、检查可见:跛行、患肢肌萎缩,内收肌痉挛,晚期患肢较健侧稍有短缩,Thomas征阳性。患髋外展、后伸、内旋受限较重。

9 疾病病因

本病的原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慢性损伤是重要因素,外伤使骨骺血管闭塞,从而继发缺血坏死,股骨头骨骺的血供情况,从新生儿到12岁有明显变化,在4—9岁期仅有一条外骺动脉供应骨骺,此时血供最差,即使是较轻外伤也可发生血供障碍。9岁以后圆韧带血管参与股骨头骨骺的血供,故发病率开始下降,当骺板骨化融合后,干骺端血管进入股骨头内,即不再发生此病。 此外,有人发现本病早期均有关节囊内压力和股骨上端骨内压力增高现象,故推测这种压力变化是骨骺血运障碍原因之一,但关节囊内增高与滑膜的炎症有关,而滑膜炎可是原发性,也可继发于本病,故尚不能肯定其因果关系。

10 病理生理

股骨头骨骺发生缺血后,可有以下四个病理发展过程:(1)缺血期。此期软骨下骨细胞由于缺血而坏死,骨化中心停止生长,但骺软骨仍可通过滑液吸收营养而继续发育,因受刺激反可较正常软骨增厚,这一过程可延续数月到年余及因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多被忽视。(2)血供重建期。新生血管从折算组织长入坏死骨骺,逐渐形成新骨,如致伤力持续存在,新生骨又将吸收,被纤维肉芽组织所替代,因而股骨头易受压变形,此期可持续1—4年,是治疗的关键,如处理恰当,能避免发生髋关节的畸形。(3)愈合期。本病到一定时间后吸收可自行停止继之不断骨化,直到纤维肉芽组织全部为新骨所代替。这一过程中畸形仍可加重,且髋臼关节面软骨也可受到损害。(4)畸形残存期。此期病变静止,畸形固定,随年龄增大最终将发展为髋关节的骨关节病而出现新的问题。

11 诊断检查

X线片显示股骨头密度增高,骨骺碎裂,变扁,股骨颈增粗及髋关节部分性脱位等。其X线表现与病理过程有较密切关系。放射性核素骨显象 在病理之缺血期X线片显示阴性,而骨显象已可发现放射性稀疏。用计算机对骨显象进行定量分析,患侧与健侧放射量的比值小于0.6则为异常。其早期诊断准确大于90%。

12 治疗方案

治疗目的是保持一个理想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环境,预防血供重建期和愈合期中股骨头的变形,为此,(1)应使股骨头完全包容在髋臼内。(2)避免髋臼外上缘对股骨头的局限性压应力。(3)对股骨头的压力。(4)维持髋关节有的活动范围。具体方法如下。 1、非手法治疗 用支架将患髋固定在外展40度,轻度内旋位,白天带支架用双拐下床活动,夜间去除支架用叁角枕置于两腿之间,仍维持外展、内旋位,支架使用时间约1—2年定期摄X线片了解病变情况,到股骨头完成重建为止。此外,传统的髋人字石膏固定法在我国不少地区仍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固定体位与支架相同但每3个月应更换一次,一分析可观察疗效,一方面适应患儿的生长发育变化,两次石膏固定之间可让患儿休息1周,进行髋、膝关节功能训练,以减少关节僵硬和关节软骨变性的发生,石膏固定总时间与支架一致,对早期病例非手术治疗多能奏效。 2、手法治疗 包括滑膜切除术、骨骺钻孔术,股骨转子下内旋,内翻截骨术,骨盆截骨术及血管植入术等。针对病变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选择适当手术方法均有一定效果。

13 预后及预防

无特殊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