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病

目录

1 拼音

gǔ guān jíe bìng

2 英文参考

osteoarthropathy[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osteoarthrosis[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3 西医·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1])是指关节软骨变性,并在软骨下和关节周围有新骨形成,以疼痛在承重时加重,关节软骨磨损和消失,骨质增生而致关节畸形,活动时关节有摩擦音,局部压痛及关节轻度肿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2]。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好发在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及手指关节等部位,该病亦称为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和肥大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两类。

1、原发性是指发病原因不清,病人没有创伤、感染、先天性畸形的病史,无遗传缺陷,无全身代谢及内分泌异常。多见50岁以上的肥胖者。

2、继发性是指由于先天性急形,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创伤、如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后天性不平整,如骨的缺血性坏死,关节不稳定,如韧带关节囊松驰等,关节畸形引起的关节面对合不良,如膝内翻、膝外翻等,还有医源性因素,如长期不恰当地使用皮质激素等而引起的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发展到晚期,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均可相同。

3.1 骨关节炎的别名

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

3.2 疾病分类

骨与创伤科

3.3 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部位局限,活动多则加重,休息即可缓解;晨僵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受累关节以疼痛和压痛为主,活动时关节有摩擦音,严重者可发生关节畸形。颈椎或脊椎病变可引起神经受压或刺激症状。X线片检查有助于诊断。

3.4 骨关节炎的症状体征

骨关节炎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初期轻微钝痛,并不严重,以后逐步加剧。活动多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好转,有的病人在静止或晨起时感到疼痛,稍微活动后减轻,称之为“休息痛”,原因为软骨下骨的充血所致。如果活动过量时,因关节摩擦也可产生疼痛。疼痛有时与天气变化、潮湿受凉等因素有关。

病人常感到关节活动不灵活、僵硬、晨起或休息后不能立即活动,需经济一定时间活动后始能解除僵硬状态,关节活动时有各种不同的响声如摩擦声等。有时可出现关节交锁。 关节炎发展到一定程度,关节肿胀明显,特别是伴有滑膜炎时,关节内可有积液,主动或被动都受限制。

体格检查显示关节肿胀,有中度渗液,膝关节浮髌试验阳性。髋关节增大内旋角度时,疼痛加重,这是由于内旋可使髋关节囊容积减少。关节周围肌萎缩,主动或被动活动时,关节伴有之嘎声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和肌痉挛,严重时出现关节畸形,如膝内翻、髋关节Thomas征阳性,有时可触及关节内游离体。手指远侧指间关节侧方增粗,形成Heberden结节。

3.5 骨关节炎的病因

原发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至今为止尚不清楚。它的发生发展是一种长期、慢性、逐步渐进的病理过程,涉及全身及局部许多因素,可能是综合因素所导致。诸多因素中有软骨营养、代谢异常,生物力学方面的应力平衡失调,生物化学的改变,酶对软骨基质的异常降解作用的累积性微小创伤等。

3.6 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

最早期的病理变化发生在关节软骨。首先,关节软骨局部发生软化、糜烂,最后软骨下骨外露,继发骨膜、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肌肉的改变,从而使关节面上生物应力平衡失调,有的部位承受应力较打击也的部位较小,形成恶性循环,病变不断加重。

3.6.1 关节软骨

关节镜检查时,正常的关节软骨呈淡蓝白色,透明、表面光滑,有弹性,边缘规整,在关节炎的早期,软骨表面为淡黄色,失去光泽,继而软骨表面粗糙,局部发生软化,失去弹性,胶原纤维变性。在关节活动时发生磨损,软骨可碎裂,脱落,软骨下骨质外露。 显微镜下观:软骨基质失去均质性,胶原纤维显现,软骨细胞肿胀,崩解,软骨细胞的正常排列发生改变,软骨面糜烂,剥脱,软骨变薄。

3.6.2 软骨下骨

软骨磨损最大的中央部位骨质密度增加,骨小梁增粗,呈象牙质改变,外围部位承受压力较小,软骨下骨质发生萎缩,出现囊性改变,由于骨小梁的过程吸收,使囊腔扩大,周围成骨反应而形成硬化壁。 在软骨的边缘或肌腱附着处,因血管增生,通过软骨内化骨,形成骨赘,即所谓“骨刺”。骨赘若破裂或关节软骨剥脱,可形成关节内游离体。

3.6.3 滑膜

滑膜的病理改变有两种类型:

(1)增殖型滑膜炎:大量的滑膜增殖,水肿、关节液增多,肉眼观呈葡萄串珠样改变。

(2)纤维型滑膜炎:关节液减少量,葡萄串珠样改变大部分消失,被纤维组织所形成的条索状物代替。滑膜的改变不是原发病变,剥脱的软骨片及骨质增生刺激滑膜引起炎症,促进滑膜渗出。

3.6.4 关节囊与周围的肌肉

关节囊可产生纤维变性和增厚,限制关节的活动,周围肌肉因疼痛产生保护性痉挛,关节活动受到进一步限制,可发生畸形(屈曲型或脱位)。

3.7 骨关节炎的诊断

1.关节疼痛、发僵,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缓解;晚期可有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积液、畸形和关节内游离体[2]

2.X线检查早期无明显变化[2]。随着病变的进展,可见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周缘呈唇样增生,有时可见关节内游离体[2]

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后期骨端变形,关节表面不平整,边缘骨质增生明显。软骨下骨有硬化和囊腔形成,伴滑膜炎时髌下脂肪垫模糊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一般都正常范围内,关节液坚持可见白细胞增高,偶见红细胞。

3.8 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案

治疗:骨关节炎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结缔组织退变老化,疾病的病理变化,一般不可逆转,通过治疗,阻断恶性循环,可以解除症状,改进范围,增强关节稳定性。延缓病变发展的进程。

3.8.1 一般疗法

注意休息,保护关节,避免过渡活动或损伤,严重时应卧床休息,支具固定,防止畸形,物理来法可以缓解疼痛。

减轻局部负重活动[2]

3.8.2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

缓解疼痛:双氯芬酸钠(25mg,一日3次)、对乙酰氨基酚(0.3~0.6g,一日3次)、布洛芬(0.2g,一日3次)、吲哚美辛(50mg,一日1次,直肠给药)等[2]

活血化淤中草药内服,及外部热敷,熏洗,浸泡等可缓解症状,延缓病程。

关节积液较多者,关节穿刺抽出积液后,可向关节内注射皮质激素,但不能作为常规方法使用[2]

关节内渗出不明显者,可以局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2]。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是利用它的流变学特性作为粘弹性物质的补充,起到润滑关节、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不应在在关节内注射皮质激素类药物,虽然可在短期内缓解症状,但对软骨的损害反而随注射次数增加而加重,值得注意。

3.8.3 物理治疗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2]

3.8.4 手术疗法

保守治疗无效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2]

骨关节炎的晚期出现畸形或持续性疼痛,生活不能自理时,可作手术治疗。如膝内翻畸形可行胫骨上端高位截骨术,髋关节炎晚期可行截骨术等。依年龄职业及生活习惯等可选用系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等。

3.9 骨关节炎的预后及预防

骨关节炎大多发病缓慢,关节软骨退形性变为主,大多经过积极治疗可改善关节功能,极小数形成功能障碍。骨关节炎急性发作时,最主要的治疗是休息,特别强调受累关节充分休息。一旦关节炎症状消除,应尽快恢复受累关节锻炼。

由于骨关节炎与肥胖、脱钙、维生素A和D缺乏有关,因此,在饮食起居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锻炼、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休息。

(2)进高钙食品,必要时补充钙剂。

(3)超体重者宜控制饮食,减轻体重,以利于减轻关节负重。

(4)蛋白质的摄入要有限度。

(5)要增加多种维生素摄入,如维生素A、B、B1、B12、C和D等。

3.10 骨关节炎患者日常保健

1、多食含硫的食物,如芦笋、鸡蛋、大蒜、洋葱。因为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补与重建都要以硫为原料,同时硫也有助于钙的吸收。

2、多食含组氨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麦和黑麦。组氨酸有利于清除机体过剩的金属。多食用富含胡萝卜素,黄酮类,维生素C和E以及含硫化合物的食物。也可多食含硫食物如大蒜、洋葱、芽甘蓝及卷心菜。

3、经常吃新鲜的菠萝,可减少患部的感染。

4、保证每天都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亚麻籽、稻米麸、燕麦麸等。

6、禁服铁或含铁的复合维生素。因为铁与疼痛、肿胀和关节损伤有关。茄属蔬菜,如西红柿、土豆、茄子、辣椒等及烟草中的生物碱能使关节炎症状加重。

7、关节炎患者不要经常使用铁锅烹饪。习惯用铁锅炒菜和类风湿风性关节炎病很容易旧病复发,发病后血清中的铁含量下降。

8、生活要规律,饮食要适度,大便不宜干结。

幼年时营养合理,终身保持适度合理的运动,不过量运动并防止急慢性损伤,老年人应避免剧烈运动,以散步、太极拳等和缓运动为主。当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时应减量甚至停止运动。同时应注意保暖,保持合适体重,对防治该病均有好处。关节病变较重的老年朋友应扶手杖行走,减轻关节负担。

4 中医·骨关节炎

4.1 骨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该病多因人体正气内虚,风湿寒邪侵入人体,闭阻气血,留着经络、关节,或因年高体虚,肝肾不足,慢性劳损,筋脉关节失养,或邪停经络,久则影响气血运行,气滞血瘀,留着关节等所致。

4.1.1 风湿寒邪入侵

素体虚弱,肤腠不密,易遭致外邪入侵,或平时体质较好,由于久居严寒潮湿之地,感受风湿寒邪,入侵机体,闭阻气血,留着经络、关节,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而发病。

4.1.2 瘀血闭阻经络

痹证日久,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停而为瘀,或病久,气血经络为外邪壅滞而发生血瘀,瘀血停留于关节、骨胳,使筋骨、关节失养发为该病。

4.1.3 肝肾不足

久病体虚,或年高体弱,或慢性疾病导致肝肾不足,或长期过用温燥之品,损伤肝肾之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充盈,则筋骨劲强,关节滑利,运动灵活。而肝肾不足,致使筋骨失养,形体疲极而发为本病。又因慢性劳损日久,致气血不和,经脉受阻使筋骨失养更甚,伤及筋骨,反又可累及肝肾,发为该病。在该病中,长期肝肾阴虚,阴损及阳,导致阳虚,阴阳两虚,则阳无以化生,更易遭致外邪的入侵而使疾病加重。

5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0-26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