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孤独症 (最后修订于2011/4/12 12:56:18)[共218字]
摘要: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又称婴儿孤独症。1943年最早由Kaner“情感接触中孤独性障碍”为题报告了本征。其病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临床上倾向于父母对儿童早期教育不当和家庭矛盾所致。其临床症状为:在乳儿期就极为孤独,不愿与人接触,患者成长过程中,少言寡语,言语交往能力差,固执任性、墨守成规、反对做任何改变。对玩具等某些物体,过分依恋,不能分离,另外情绪不稳,对刺激反应过度或不足。诊断主要依据上述典型临床症状。......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东方科技论坛聚焦孤独症
2008年,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国际孤独症日。“孤独症已成为需要紧急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加速孤独症研究步伐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等海内外专家在以“转化医学——孤独症的基础和临床整合研究”为主题的第115期东方科技论坛上呼吁,我国政府应加强对孤独症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的制定和研究资助倾斜,以便在国内尽快开展全基因组范围的多层次多方位的遗传病因研究;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孤独症发
- 基因芯片揪出孤独症致病元凶
●医学界最新观点:孤独症是一种基因病,可从基因异常上查找原因 ●基因芯片分析仪可“搜寻”出少部分孤独症的致病原因,为孤独症诊断提供新方法,此基因诊断方法率先引入广州 ●医学界最新观点:孤独症是一种基因病,可从基因异常上查找原因 ●基因芯片分析仪可“搜寻”出少部分孤独症的致病原因,为孤独症诊断提供新方法,此基因诊断方法率先引入广州 孤独症,亦称自闭症,是一种令许多家庭痛苦万分的疾病,估
- 孤独症心理理论的研究综述
【摘要】孤独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它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行为表现。针对这些行为特点,研究者们提出了孤独症的心理理论学说。孤独症的心理理论与其临床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综述了以前有关孤独症心理理论的一些实验研究,从孤独症的心理特点对临床表现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孤独症;心理理论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
- 孤独症研究重视不足我国水平落后国15年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泛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因严重的神经发育失调而导致的儿童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中国约有60万~180万的孤独症患儿,也有学者认为目前中国可能有150万~780万的孤独症患者。出席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以“孤独症研究现状及前沿问题”为主题的第369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中外专家一致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对孤独症的认识滞后,重视不足,相关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源严重不足
- 中国孤独症研究大约落后国际前沿12-15年
每当出席有关孤独症的国际会议,吴瑛总是感觉有点“孤独”,因为“很少有来自中国的面孔”。 “中国孤独症研究在世界上发出的声音还很微弱。”作为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讲座教授,吴瑛的另一个身份也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通过“千人计划”引进的高级顾问。她对目前中国孤独症研究的总体评价是:“大约落后国际前沿12—15年。”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泛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严重的神经发育失调而导致的儿童精
- 孤独症诊断的历史发展
有兴趣,却很少有人会想到别的孩子也可能会是如此。 真正把它作为一具有群体异质性的临床实体来描述的,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医生Leokanner,他于1943年报告了11例由其首次命名为“早发性婴儿孤独症”(earlyinfantileautism)的患者,并描述这群患者特征如下: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强烈的坚持同样的、自选的、通常是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或常规;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高水平的视
- 北京市培智学校孤独症学生行为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孤独症学生的行为特征,为尽早发现可疑病例、掌握症状特点和调整治疗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各区培智学校孤独症学生家长作关于社会人口状况的问卷调查,运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及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评定儿童行为问题和孤独行为。结果伴随培智学校教学进程,孤独症学生学习问题明显改善,但活动、社交问题进步较缓慢。男生以社交问题为主,女生和较小年龄段以多动突
- 孤独症父母的身心健康状态分析
【摘要】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孤独症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由于它起病年龄小、症状特殊、预后严重不良,照顾抚养此类儿童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和负担,这都有可能对孤独症儿童父母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损害他们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而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压力同样对孤独症儿童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因此,提高社会支持,促进孤独症儿童父母的身心健康,对其独孤症儿童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孤独症;父母亲
- 0至7岁孤独症52例气质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讨论0至7岁孤独症气质,为孤独症早期发现提供部分依据,协助非专科医生做好孤独症识别。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在北京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52例0至7岁孤独症进行气质量表评定。结果在52例孤独症患儿中,50%表现出活动量大,难以安静做事,46.15%表现为适应性差,46.15%表现为坚持度差,44.23%表现为敏感度低。结论0至7岁孤独症儿童在气质方面多表现为活动量大
- HOXA1基因A218G多态与孤独症的关联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HOXA1基因A218G多态与中国汉族孤独症的易感性有无关联。方法入组38个孤独症核心家系,通过PCR-RFLP对A218G多态基因分型,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912,G等位基因0.088,未发现G/G纯合子,A/G杂合子率为0.177。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示符合平衡原则,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显示A和G等位基因没有明显偏离的传递趋势。结论本
- 听觉感知统合训练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疗效观察
听觉感知统合训练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疗效观察(pdf)[摘要]目的评价听觉感知统合训练方法训练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的效果。方法采用第三代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TL2001-A型)对48例确诊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的患儿进行1个疗程的训练,训练期间和训练后2个月分别对患儿进行行为观察和随访结果比较。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训练前儿童行为评分平均为8.83±1.42
- 第369次香山科学会议研讨“孤独症研究现状及前沿问题”
[科学网潘锋报道]以“孤独症研究现状及前沿问题为主题的369次香山科学会议3月31日~4月1日在北京举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吴瑛教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于欣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丽萍教授,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吴柏林副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泛称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类严重的神经发育失调而导致的儿童精神疾病,表现为社交互动能力缺失、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困难、行为和兴趣
- 孤独症与遗传变异
近年来对孤独症的研究非常热门,科学家从心理学、行为学、遗传学和神经科学的多种角度对这一病症展开研究。最近的两项研究则揭示了孤独症与遗传缺陷可能的联系。 “好像突然之间,孤独症和相关病症的案例急速增加,并且没有人能提出合理的解释。”去年5月15日出刊的《时代》杂志的封面文章《探秘孤独症患者心智》曾这样写道。这也许只是因为评鉴标准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人们急于知道答案,大量研究迅速涌入
- 研究发现儿童患自闭症缘自基因紊乱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5日报道,耶鲁医学院的孤独症专家弗瑞德·沃克马尔博士和艾米·克林是一家国际性研究协会的成员,这个协会由19个国家的研究人员组成,日前他们已经确定了可能会导致儿童患孤独症的一种基因和一个部位的染色体。 这些发现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这些发现是以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孤独症患者进行基因组扫描得出的结果为基础的。有来自50多个研究所的120多位科学家参与了这项研究,这50多个研究所
-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27个与孤独症有关的基因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确认了27个与孤独症有关的基因,其中绝大部分是首次发现与孤独症有关。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孤独症研究》杂志上说,研究数据来自349名普通人和174名已确诊的孤独症患者,通过对比确认了27个基因。这些基因分为3类,第一类与指导社会行为有关;第二类与神经发育有关,说明了大脑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孤独症;最后一类则与性激素有关,这可帮助解释为什么相关症状的男性患者比女性多。
-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27个与孤独症有关的基因
中国经济网英国研究人员最近确认了27个与孤独症有关的基因,其中绝大部分是首次发现与孤独症有关。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孤独症研究》杂志上说,研究数据来自349名普通人和174名已确诊的孤独症患者,通过对比确认了27个基因。这些基因分为3类,第一类与指导社会行为有关;第二类与神经发育有关,说明了大脑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孤独症;最后一类则与性激素有关,这可帮助解释为什么相关症状的男性患者比女
- 孤独症的音乐疗法
【关键词】音乐疗法;心理治疗;孤独症 [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815459(2010)01001702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它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刻板重复的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行为障碍综合征。该病预后较差,给患儿及家长乃至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负担。近几年,通过音乐对孤独症儿童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儿
- Nature:绘制孤独症神经通路
研究人员发现剔除小鼠小脑的一个基因就能引发孤独症关键症状,而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能抵消这些症状。该基因是一种罕见遗传疾病结节性硬化症(TSC)的相关基因。TSC患者中有近一半会患上孤独症,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发现能更好的帮助人们了解这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文章发表在7月1日的Nature杂志上。“我们希望找出大脑中是否存在特殊通路导致TSC患者患上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文章资深作者
- 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等领导赴北大六院考察调研
首先感谢了北大六院为此次调研活动提供的周到安排,他提到今年他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关于加强自闭症患者家庭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建议》的议案引起了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同志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为明年两会议案提供完善的材料,进而改善当前孤独症患儿诊疗和康复现况,特地来北大六院调研,希望参会的各位专家广泛发表意见和建议。 北大六院贾美
- 研究表明:基因变异体与孤独症风险增高相关
2006年10月20日医业网12根据报告于10月16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NatlAcadSciUSA2006.)上的研究发现,MET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的一种变异体似乎可增加孤独症的发生风险。美国Vanderbilt大学的PatLevitt博士及其同事根据以前的神经生物学发现研究了MET作为一种可能的孤独症易感基因,及其在候选基因区的位置。在一项基于家庭的孤独症研究中对这种基因进行了分
- 研究发现:幼儿长时间看电视或可诱发孤独症
2006年10月26日东北网8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实施的一项研究显示,幼儿长时间看电视可能会诱发孤独症。过去数十年,经诊断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呈现出令人吃惊的上升速度。一些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孤独症诊断标准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也有专家将此归咎于孤独症儿童患者的相关服务设施大大增多。还有人觉得环境可能是诱发孤独症在儿童之间流行的罪魁祸首。康奈尔大学管理学教授迈克尔•瓦尔德曼(Michae
- 研究称幼儿长时间看电视或可诱发孤独症
东北网10月23日电据福克斯电视台10月20日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实施的一项研究显示,幼儿长时间看电视可能会诱发孤独症。 过去数十年,经诊断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呈现出令人吃惊的上升速度。一些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孤独症诊断标准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也有专家将此归咎于孤独症儿童患者的相关服务设施大大增多。还有人觉得环境可能是诱发孤独症在儿童之间流行的罪魁祸首。 康奈尔大学管理学教授迈克尔·瓦尔
- 105例儿童孤独症的调查和相关护理
障碍伴不与人交往为18例(17.1%),伴行为怪异的为8例(7.6%)。1.3临床症状见表3。表3临床症状1.4量表测验(1)智力测验:PPVT测验45例,平均57.3分。(2)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30分可诊断为儿童孤独症)。在组中有100例介于30~39分,<36分为轻中度,≥36分为严重孤独症。见表4。表4CARS评定量表一览表1.5个人史胎次:第一胎独生89例(84.8
- 全外显子测序凸现孤独症隐性突变
虽然在许多家庭中孤独症的可遗传性很明显,但人们找到的可遗传突变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孤独症相关突变非常多样,让人很难建立起清晰的遗传模式。此前人们鉴定了一些与孤独症有关的denovo拷贝数突变和点突变,现在,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对大量中东地区和美国的孤独症家庭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一些涉及严重遗传学综合症的基因上带有会引发孤独症的隐性突变。文章于一月二十三日发表在Cell旗下的Neuron
- 心理学家称认知功能与孤独症预后情况相关
2007年08月07日新浪孤独症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以同外界接触(包括父母)障碍为其特征的发育性障碍,主要表现是社会交往、语言动作行为、注意力和感知等多种心理功能发育偏离或发育迟缓。影响孤独症预后的因素主要有: 发现时间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孤独症患者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这种障
- 研究称高龄父亲的子女易患孤独症几率高6倍
2008年04月23日大洋网-信息时报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专家提醒:南京孤独症儿童发病率20年内升高了10倍,孩子3岁以内得不到治疗可能延续终身(据4月18中国中医药报)。而联合国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1/150,目前全球有3500万人患孤独症,中国约有150万孤独症儿童。 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患病儿童三岁前会表现出语言和沟通能力发展
- 中加孤独症谱系障碍科研论坛在我校举行
中国-加拿大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例登记及科研合作发展论坛在我校举行我校武丽杰教授和海外博导王健力教授共同主持大会11月28日-12月1日,“中国-加拿大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例登记及科研合作发展论坛”在我校公共卫生学院举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卡尔加里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等孤独症研究领域的顶尖级专家参加了此次论坛。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主任武丽杰教授和海外博导、卡尔加里大
- 27个基因与孤独症有关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确认了27个与孤独症有关的基因,其中绝大部分是首次发现与孤独症有关。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孤独症研究》杂志上说,研究数据来自349名普通人和174名已确诊的孤独症患者,通过对比确认了27个基因。这些基因分为3类,第一类与指导社会行为有关;第二类与神经发育有关,说明了大脑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孤独症;最后一类则与性激素有关,这可帮助解释为什么相关症状的男性患者比女性多。研究人员
- Brain:发现孤独症潜在新生物标记
一项发表于《脑》网络版(Brain,FirstpublishedonlineJuly9,2013)的最新研究称,那些后来被诊断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孩子在婴儿时期存在过多的脑脊液及增大的大脑。这项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ND研究院的多学科研究团队所开展的研究提示,上述异常或许能作为早期识别这种严重发育障碍的潜在生物标记。SallyOzonoff是该校精神病与行为科学系教授及研究部副主任,
- 脑部炎症可能导致儿童患孤独症与疫苗无关
一支国际研究小组表示,在患有孤独症疾病的儿童的大脑中都发现有炎症,但是目前还无法确定是否是由炎症导致疾病的。科学家对11位已经去世的孤独症患者的脑组织和6位活着的孤独症儿童的脊髓液进行测试,以检验免疫系统反应的活化作用。来自巴尔的摩约翰霍浦金斯大学医学院和米兰大学的研究小组在《神经学年报》杂志的网络版上公开发表了研究结果。这项研究的负责人约翰霍浦金斯大学的助理教授卡洛斯-帕德威廉兹说:“这些研究
- 加拿大的研究人员指出,婴儿时期的某些特殊行为可能预示着其日后发展为孤独症的可能性
于缺少特异的生物学指标,临床医生多根据患儿家长的描述、家庭录像或直接观察、应用诸如“学步儿童孤独症的评定”(CHAT)等评定工具作出诊断。但这些评定量表只适用于18个月以上的儿童,尚无可用于评定婴儿孤独症表现的量表。加拿大研究人员进行的这项包括了200名加拿大婴儿的研究是该领域中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的研究。这些婴儿是那些明确诊断患有孤独症儿童的同胞姐妹或兄弟,自出生起随访到24个月大。研究人员制定
- 35个孤独症家系5个发现基因缺失
随着社会各界对于孤独症(ASD)的关注逐渐增多,医学界对于孤独症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近期,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实验部与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吴柏林教授合作进行孤独症基因的深入研究。目前,该项目已建立起成熟的基因诊断平台,免费为近35个家系进行了自闭症的基因诊断。研究发现,孤独症的致病原因可能与某种基因的缺失有关。 近期将再为200家系免费检测 据广医三院妇产科研究所副所长、妇研室主任孙筱放教
- 儿童孤独症与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2006年04月29日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Vol.38No.4P.210-21323(深圳)为了探讨儿童孤独症与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67例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及其父母(父母组)的COMT基因多态性,采用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方法分析儿童孤独症核心家系COMT基因与孤独症的关系。结果(1)孤独症组COMT基因A
- 催产素在神经科学领域多影响引科学家关注
催产素赢得了“拥抱荷尔蒙的声誉。“但人们仅仅认为催产素是一个结合分子、一种拥抱荷尔蒙。埃默里大学神经系统学家LarryYoung说。这个观点导致一些临床医生尝试用催产素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精神疾病。但早期的实验结果可谓喜忧参半,科学家正在更深入了解催产素和它是如何作用于大脑的。Froemke等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荷尔蒙会以一种方式促进神经信号,着重于遇险信号或可能的面部表情
- 美研究发现儿童孤独症发病因素
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产妇异常分娩及婴儿父母一方有精神病史会增加儿童患孤独症的发病风险。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疾病防治中心调查了698名丹麦儿童,他们都出生于1972年后,在2000年前都被诊断患有孤独症。调查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调查对象是不足35周的早产儿,出生体重很低,属于臀位分娩(俗称“坐胎”,即胎儿臀部先娩出)。此外,大多数调查对象在被诊断患有孤独症前,其父母中一方被确诊为精神分
- 美科学家发现增加儿童孤独症发病风险的因素
2005年05月23日(新华网)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产妇异常分娩及婴儿父母一方有精神病史会增加儿童患孤独症的发病风险。报道说,美国疾病防治中心调查了698名丹麦儿童的资料,他们都出生在1972年后,在2000年前都被诊断患有孤独症。调查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调查对象是不足35周的早产儿,出生体重很轻,属于臀位分娩(俗称“坐胎”,即胎儿臀部先娩出)。此外,大多数调查对象在被诊断患有孤独症前
- 孤独症儿童胼胝体神经纤维连接存在异常
2008年10月07日《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年第40卷第2期医学空间(MEDcyber.com)10月7日消息,中国研究者正积极研究孤独症儿童脑扩散张量成像的异常。研究者对24例孤独症儿童(孤独症组)和10名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进行脑扩散张量成像扫描,测量并比较两组的双侧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双侧内囊后肢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析孤独症儿童各被检测部位ADC值、FA
- 孤独症的中医治疗
孤独症(autism)又名儿童期孤独症、婴儿孤独症或早年孤独样障碍,在国外又常称之为自闭症,从西方的资料中,在kanner(1943年)之前虽无孤独症这一病名,但早在18世纪欧洲等地就有些零星的类似孤独症的个案描述,1943年kanner首先报道了11例表现为与环境接触不良,刻板行为,拒绝任何改变以不与人沟通困难还伴有代词错用或乱语等异常的患儿,他命名为“情感接触的孤独性混乱”。此后,孤独症这一
- 遗传变异让人更孤独
孤独症对于遗传学家而言一直是个未解之谜。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与这种疾病有关的基因,他们发现,大约有10%的孤独症可能与遗传有关。如今,一个研究小组向着搞清另外90%孤独症患者——即所谓的散发病例——的致病原因迈出了新的一步。由美国纽约州冷泉港实验室的JonathanSebat领导的研究小组,对来自264个家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了研究。利用一系列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分析了导致复制数字变异的遗
- 北大六院专家:儿童孤独症比例增高应早诊断、早干预
了四五个加号条。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候诊室里,人声嘈杂、熙熙攘攘,与一般的医院并无二致,但医院门口的另一块牌子——“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似乎让人感到了在这里就医孩子的异样。 作为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副会长、儿童孤独症研究和临床领域的知名专家,北大六院的儿科主任刘靖大夫,成为了许多孤独症患儿家长慕名前来求诊的对象。所以大部分要求加号的病人,都是希望来找刘大夫诊断孩子是否真的患了孤独
- 科学家培育人蛙混合卵子探查孤独症病因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人蛙混合卵子或许能揭开孤独病的神经学上的奥秘。为了证实这一点,科学家利用已故孤独症患者保存好的大脑细胞和非洲食肉蛙――光滑爪蟾(Xenopus)的卵子结合起来,培育人蛙混合卵子,以探查孤独症患者大脑细胞的行为。 此光滑爪蟾的卵子运作方式有点像人类的神经元。因此,此混合细胞可以充当孤独症患者的活大脑。开发此研究办法的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物学家里卡多·米勒迪说:“这简直就像
- 基因芯片揪出孤独症致病元凶
●医学界最新观点:孤独症是一种基因病,可从基因异常上查找原因●基因芯片分析仪可“搜寻”出少部分孤独症的致病原因,为孤独症诊断提供新方法,此基因诊断方法率先引入广州●医学界最新观点:孤独症是一种基因病,可从基因异常上查找原因●基因芯片分析仪可“搜寻”出少部分孤独症的致病原因,为孤独症诊断提供新方法,此基因诊断方法率先引入广州孤独症,亦称自闭症,是一种令许多家庭痛苦万分的疾病,估计目前中国可能有15
- 耶鲁医学院发现儿童患自闭症源自基因紊乱
耶鲁医学院的孤独症专家弗瑞德·沃克马尔博士和艾米·克林是一家国际性研究协会的成员,这个协会由19个国家的研究人员组成,日前他们已经确定了可能会导致儿童患孤独症(自闭症)的一种基因和一个部位的染色体。 该工程始于2002年,该协会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从来自大约1200个家庭的孤独症患者中寻找遗传上的相似之处。他们还对患者的DNA进行了扫描,期望找出变异。 研究人员发现了neurexin1,部分
- 中国研究人员发现孤独症关联基因
中国研究人员11月30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一种名为PREX1的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孤独症存在显著关联。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孤独症的诊断与治疗。北京大学和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分析了孤独症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的基因组DNA(脱氧核糖核酸),发现全部病例都存在与PREX1基因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异,部分患儿还存在PREX1基因拷贝数的缺失。研究人员随后把实验鼠的PREX1基
- 孤独症患儿不敢直视他人有新解
为什么患有孤独症的儿童不敢直视他人,哪怕是自己的父母、教师?美国科学家6日公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这是因为他们大脑中一个特殊区域,会把别人的脸部判断成带有威胁性的信号,从而引起过度反应。 孤独症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患病儿童与他人存在交流障碍。不敢凝视他人的脸,也不敢与他人发生目光接触,是儿童孤独症的明显症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神经科学》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同时追踪儿童的眼
- 南开大学成立行为医学中心
南开大学行为医学中心成立,该中心将主要从事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干预、教育康复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涉及行为科学、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精神学、流行病学、遗传学、社会学等领域。中心学术顾问委员会聘请了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主任OliverBraddick教授和JanetteAtkinson教授,牛津大学精神学系孤独症研究中心主任AnthonyBailey教授,哈
- 美国研究称男性孤独症患者缺少部分脑细胞
东北网7月19日电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18日表示,患有孤独症的男童和男性成年人较之正常人缺少部分脑细胞,即在与情感和记忆相关的脑组织当中,他们的神经细胞数量较少。 研究人员对年龄在10到44岁的9名孤独症男童和男性成年人的大脑进行了分析,并把分析结果与10名正常男性的大脑进行了对比,其间研究人员计算了两个小组的研究对象脑神经细胞的数量。 研究人员米尔斯·舒曼说,他们发现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基因诊断孤独症效率增三倍
怎样早期发现孩子患有孤独症?基因检测是目前一种有效手段。最近,美国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科学家及其合作者孤独症协作组找到了一种新的基因诊断方法——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可使孤独症的基因诊断效率比以前提高3倍。今天出版的美国《儿科学杂志》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美国儿科学会也为此向全球媒体发布了新闻稿。尽管只有15%的孤独症患者可以发现明确的基因根源,但对于有家族史的家长而言,基因检测仍然是预见疾病的一
- 孤独症儿童心理发育特征初探
2005年06月10日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Vol.31No.1P.50-518(武汉)为了探索孤独症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及病理行为学规律,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采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操作手册,测评98例孤独症儿童。结果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发育进展和次序异常,其中90%发育商小于70,随年龄的增长,发育商有下降的趋势;语言质的障碍最突出,其次是人际关系和
- 研究发现手机电池含有害物质,可引发孤独症
2006年07月28日赛迪网7法国分子生物学家RichardLathe博士一直致力于研究孤独症以及其它一些可以影响到大脑功能的疾病。他近日表示,如今孤独症的发病率在英国正在逐渐提升,这与手机上使用的电池具有很大的关联。Lathe称,在使用时间已较长的手机电池中,它们内部的金属都具有有毒物质,并且很难清除干净。而患有孤独症的儿童,他们的身体很难把这种毒素排出体外。如果电池被丢进垃圾堆中,下雨的时候
- 儿童孤独症
概述儿童孤独症过去称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autism),在分类学上目前归于心理发育障碍范畴,称为广泛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其患病率据西方报道约为儿童的4~10/万。我国过去报道极少,近年逐渐增加。男孩多见(男∶女约为5∶1)。本病病因未明。双生儿研究提示在单卵双生儿中同病率高于双卵者。脑电图及脑影像检查均有较高的异常率,但不具特异性。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