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谷疸(dietary jaundice[1])为病证名[2]。即胃疸[2]。是指饥饱不适,胃中满塞,谷气未化,湿热熏蒸,胆液外泄所致的黄疸病[1]。五疸之一[2]。
4 谷疸的症状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可伴见食难用饱,小便不利,脉沉等[2]。
《圣济总录》卷六十:“失饥饱甚,则胃中满塞,谷气未化,虚热熏蒸,遂为谷疸。其证心下懊闷,头眩心忪,怫郁发烦,小便不利,身黄如橘是也。”
《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如食已头眩,寒热,心中怫郁不安,久则身黄,谷疸也,因饥饱所致,亦名胃疸,以胃气蒸冲得之。”
5 谷疸的治疗
6 关于黄疸
黄疸(jaundice[1][3])为病名[4]。是指以面目发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3]。古代亦称黄瘅[5][4]。目睛黄染尤为黄疸的主要特征[6]。主要由脾湿胃热、熏蒸肝胆、胆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肌肤所致[5]。黄疸有属阴属阳,在脏在腑之分[4]。《临证指南医案·疸》:“黄疸,身黄目黄溺黄之谓也,病以湿得之,有阴有阳,在腑在脏。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熏蒸遏郁,侵于肺则身目俱黄,热流膀胱,溺色为之变赤,黄如橘子色,阳主明,治在胃。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阴主晦,治在脾。”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5][4]。历代又有五疸、三十六黄、黄疸二十八候等分类法[4]。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
《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黄疸病应早发现,早治疗。《金匮要略·黄疸病》提出:“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这说明黄疸病经过妥善治疗,一般在短期内,黄疸即可消退。如果正不胜邪,病情反而加剧者,则较为难治。
针灸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有显著效果[7]。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效果较好;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针灸可作配合治疗。
黄疸可见于肝细胞损伤、坏死,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胆汁郁滞及溶血性黄疸等[4]。
胆源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等均属“黄疸”范畴。
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肝硬化等疾病,伴有黄疸证候者,可参照治疗[7]。
详见黄疸条。
7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6.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5.
-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19.
- ^ [6]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82-186.
- ^ [7]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1-73.
治疗谷疸的穴位
- 溪谷
:muscularinterstice;概述:溪谷:1.人体部位名;2.泛指经络穴位。人体部位名·...
- 小溪
rook;bourn;bourne概述:小溪即溪谷:1.人体部位名;2.经络穴位。人体部位名·溪谷...
- 率谷
谷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率即统率,谷即山谷,此穴在耳上,为以“谷”命名诸穴的最高者,...
- 然骨
然谷。然,通燃,《说文》:“烧也,从火,然声。”谷,泉出通川曰谷,空虚不有亦为谷。舟骨粗隆,古称然...
- 然谷
然谷。然,通燃,《说文》:“烧也,从火,然声。”谷,泉出通川曰谷,空虚不有亦为谷。舟骨粗隆,古称然...
- 更多治疗谷疸的穴位
治疗谷疸的方剂
- 茵陈平胃散
。功效:泄阳明之阳,泄谷气之实。润燥下利。主治:谷疸。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伤寒大白》:食滞...
- 甘草茵陈汤
,栀子3钱,大黄3钱,甘草2钱。功能主治:阳黄属谷疸,腹满尿涩者。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热服。摘录:...
- 茵陈苓术汤
,茯苓5钱,白术5钱,薏仁5钱,知母1钱。主治:谷疸,胃中虚热,胸中易饥,食则难饱,多用饮食则发烦,...
- 龙胆苦参丸
参3两。制法:牛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谷疸,劳疸。用法用量:每服5丸,食前以生大麦苗汁,或...
- 胡椒红丸子
为末,醋胡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谷疸,因饥中过食伤胃,蕴热瘀滞,腹满,心郁怔忡。用法...
- 更多治疗谷疸的方剂
治疗谷疸的中成药
- 大温中丸
两(醋炒红)。功效:制肝燥脾。主治:食积,黄肿。谷疸、酒疸。用法用量:空心姜、盐汤送下;午后,饭前酒...
- 挨癖丸
制法上为1末,醋面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乳癖谷症,腹中块病。用法用量挨痞丸(《保婴撮要》卷五)...
- 消食健儿冲剂
-95处方:南沙参150g白术80g山药120g谷芽60g麦芽60g九香虫100g制法:以上六味除...
- 复方灵芝冲剂
于急性传染性黄疸肝炎,迁涎性肝炎,慢性肝炎,单项谷丙转氨酶高等症。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g,一日...
- 肝复康丸
项规定(附录8页)功能与主治收敛,益气,解毒,降谷丙转氨酶。用于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和肝功能不...
- 更多治疗谷疸的中成药
谷疸相关药物
- 谷氨酸钾注射液
抋nsuanjiaZhusheye本品主要成份为谷氨酸。其化学名称为:L-2-氨基戊二酸的单钾盐。...
- 谷氨酸片
汉语拼音:GuansuanPian本品主要成分为谷氨酸,其化学名称为:L-2-氨基戊二酸。其结构式...
- 谷维素注射液
suZhusheye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为:谷维素。【性状】本品为淡黄色澄明油状液体。【药理毒...
- 谷氨酸钠注射液
尿素的环节发生障碍,导致血氨增高,出现脑病症状。谷氨酸与精氨酸的摄入有利于降低及消除血氨,从而改善...
- 谷氨酸钠注射液
尿素的环节发生障碍,导致血氨增高,出现脑病症状。谷氨酸与精氨酸的摄入有利于降低及消除血氨,从而改善...
- 更多谷疸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谷疸
-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四黄胆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论二首、脉证十四条、方七首
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
-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五]黄胆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
- 《高注金匮要略》:黄胆病脉证治第十五
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趺阳、主中土。脉宜优柔和平以象土德。若体紧而至...
-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六黄疸门]谷疸(附论)
曰失饥饱甚。则胃中满塞。谷气未化。虚热熏蒸。遂为谷疸。其症心下懊闷。头眩心忡。四也流方石苇汤(圣济总...
- 《医学正传》:[卷之六]黄胆
黄、黄连、葛根,煎服效。(叔和)茯苓汤(河间)治胃疸,消谷善饥,面色痿黄,心中烦热,胸胁胀满,小便赤...
- 更多古籍中的谷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