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内视镜检查

目录

1 拼音

guàn zhuàng dòng mài nèi shì jìng jiǎn chá

2 英文参考

Endoscopy of coronary artery

3 概述

冠状动脉内视镜又称冠状动脉血管镜(coromry angioscopy)或冠脉内视镜。用冠状动脉内视镜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内腔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目前已用于临床。由于本技术能对冠状动脉内部病变作出直接观察及病理性诊断,进一步提高了冠心病的诊断水平,从而开拓了冠心病的研究视野,为选择并制定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案(PTCA、旋切、激光等)提供了依据。同时,还可对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如PTCA、激光等)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如狭窄血管扩张前、后的局部变化及再狭窄的预测、预防等)。

4 操作名称

冠状动脉内视镜检查

5 别名

冠状动脉血管镜检查;冠脉内视镜检查

6 适应证

冠状动脉内视镜检查适用于:

1.与冠脉造影术相结合,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即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详细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病理特征,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根据。

2.介入性治疗术前(如PTCA)的病理性改变(如狭窄长度、严重程度、中心型病灶或是偏心型病灶等)及术后效果评价。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与慢性

7 禁忌证

1.目前,由于内视镜的导管细度或柔软度尚不够满意,所以对冠状动脉末梢较细的狭窄病变或处于屈曲度较为严重的病变,均难以进行观察。

2.价格昂贵,不能广泛开展应用。

8 准备

1.向患者介绍本操作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合作。

2.冠状动脉内视镜是由纤细、柔软的纤维光学物质制造而成(例如一根光纤维内径在3μm以下,从而做成极细的内视镜),种类较多,仅介绍一种为代表。

(1)导管构造

①导引导管:使用通常的8F、9F号PTCA导引导管及5F以内的导引导管。后者分为直型、变曲型及球囊型3种。其特点是壁薄、尖端柔软、嵌有不透X线的定位标记,能够送至冠状动脉的近端,并引导血管内视镜抵达病变部位附近。在操作过程中,可通过此引导管灌注生理盐水、林格液等,从而使视野清晰;还可注射造影剂及冠脉内给药。

②冠脉内视镜导管:由中心的图像传导纤维及周围呈同心圆排列的光导纤维所组成,外层为聚氯乙烯(PVC)材料所包绕,在纤维束的顶部装有微型的聚焦透镜;Inous等报道的血管镜长度为220cm、外径为0.75mm。

③光源和摄影系统:冠脉内视镜一般使用氙光源,由光导纤维将光源投射到被检狭窄部位,图像由光导纤维传出,到达频摄像系统(包括照相机、光源、彩色视频监视器、视频打印机等)。视频打印机与监视系统可用于连续记录与观察,录像带可回放。

(2)原理:冠状动脉内视镜的原理与消化道内视镜及支气管镜的原理相同。即把内视镜导入冠状动脉内的系统(double guiding catheter system,over the glfidewire system,monorail system)。目前,导管顶端装有球囊并且具有屈曲的功能(共有2000~4000根光缆,分显像与照明两部分)日趋完善。第三代冠脉内视镜又增设导丝腔、灌流腔、激光光缆腔等,更加完善。

9 方法

9.1 1.操作方法

基本相同于经皮冠脉内成形术(PTCA),即:

(1)常规sel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将8F的PTCA导管插入并顺利至冠状动脉口,施行冠状动脉造影。

(2)将附有内视镜的导引钢丝插入至左或右冠状动脉并直达病灶(狭窄)远端(或附近1~2cm处)。

(3)沿导引钢丝送入5F的内导引管(顶端柔软),并使其达冠状动脉病变的近端。然后退出导引钢丝。将球囊置于狭窄中央。经灌流腔注入10mg肝素盐水和200μm硝酸甘油,再注入肝素5000U。

(4)一边用肝素盐水纱布擦洗冠状动脉内视镜导管表面以防凝血,同时调节其焦距与光亮度,通过Y型连接器将冠脉内视镜从内导引管插送至冠状动脉病变的近端;Y型连接器用于冲洗并可预防血液回流,保持清晰视野。

(5)灌洗液可用加温的林格液或37℃的生理盐水(加入肝素10U/ml混入),由内引导管用手推注射器注入或由加压器加压注入;灌冲容量取决于冠状动脉血管的大小及病变程度,一般为0.5~1.5ml/s。在球囊充气后(膨胀球囊,阻断冠脉血流),用10ml注射器以0.6ml/s的速度推入;需大量推入冲洗液时要用自动冲洗器或持续推注,以保持冠状动脉内的清晰视野(无血液),此时便开始观察并录像。注意:操作中不断冲洗推入生理盐水液或林格液,才能保持清晰的视野。一般而言,每冲洗几次,可连续进行5~10秒的观察时间。同时还要不断移动纤维导管的位置并作前推后拉等动作、调节光量等,以保持清晰的视野。操作中监视系统同时进行连续记录。

(6)操作中需有专人连续监测心电图(或心内心电图)和冠脉内压力;如有异常变化等应立即中止检查。

(7)操作中应不断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相配合(如病变部位在PTCA前或后反复少量注入造影剂以了解导管的位置及PTCA的效果等)。

9.2 2.操作手法要点

首先把导引导管送达冠状动脉入口处,然后把冠脉内视镜插入到导引导管中,在内视镜中插入0.036cm(0.014in)的导引钢丝(PTCA用)抵达目标部位为止,沿着这条导引钢丝用血管内视镜一边观察一边推进到冠状动脉硬化狭窄部位。

9.3 3.冠脉内视镜的所见

冠脉内视镜所见的分类见表1。

9.4 4.冠脉内视镜观察实录

(1)临床观察实录   见图1~12。

(2)冠脉内视镜求出血管断面积与实际测值之间的相关关系。

冠脉内视镜求出血管断面积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图13)有重要临床价值。

(3)血管内腔面积计算方法

血管内腔面积计算方法如图14所示。其计算公式为:

内腔面积=(A/B)×C

式中C为导引钢丝的断面积

9.5 5.正常冠状动脉内视镜像特点

收缩期内径小,舒张期内径增大;表面光滑、平坦,呈灰白色。

9.6 6.冠脉病变处特点

(1)粥样斑块:冠脉内径随心舒张收缩周期性运动而变化的特征不复存在;病变部粥样斑块,或表面凸凹不平,或向腔内凸起;内膜有撕裂或呈起伏不平状改变;其颜色呈黄色、白色,或混合色调。

(2)血栓:大小不一,颜色不同,或略有移动。一般而言,附壁血栓基底部固定,其颜色依其陈旧程度而不同;浮游血栓漂移,其颜色多以红色为主。

(3)斑块分为下列六种级别:

Ⅰ级:平坦,光滑,灰白色。

Ⅱ级:表面粗糙,凸凹呈不平坦状,黄灰白色。

Ⅲ级:呈粗糙斑块巢状。

Ⅳ级:斑块向腔内凸起造成高度狭窄,颜色不定。

Ⅴ级:内膜撕裂,伴溃疡,向腔内凸起,呈混合色调。

Ⅵ级:表面粗糙极明显,伴小碎片状脱落,或呈斑块状融合状。

10 注意事项

需要解决的问题

1.冠脉内视镜导管希望能造得更加纤细、更加柔软。使其更易于通过病变的狭窄部位,以到达冠脉更远端(末梢部)、弯曲较重的部位等,同时减少操作过程中对血管内膜的撕裂、刺激、痉挛甚至穿孔等并发症,既能到达远端又能减少损伤。

2.冠脉内视镜仅能观察到部分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对其狭窄度、血流情况、侧支循环等则必须依赖冠脉造影资料,才能得到全部的了解。这不仅需要时间长、人员多,且对患者的冠状动脉刺激较大,故应改进。

3.冠脉内视镜操作过程中,为保持视野的清晰度,必须要不断地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有时需要较大的流量与压力,易引起冠脉急性合并症,有待改进、开发。

4.价格昂贵,不能广泛开展应用。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