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周炎

目录

1 拼音

guàn zhōu yán

2 英文参考

pericoronitis[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概述

正常萌出或阻生的牙齿,在萌出的过程中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称之为冠周炎(pericoronitis)[1]。其中以下颌第三磨牙的冠周炎最为常见,称之为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又称智齿冠周炎[1]。其次上颌第三磨牙亦可发生。好发于18~30岁的年轻人,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

冠周炎常以急性炎症的形式出现,急性发作可以分为两型,即局限型和扩散型[1]

4 冠周炎的病因

第三磨牙萌出困难是引起冠周炎的主要原因。这种原因的产生是由于磨牙萌出位置不符,这与人类种系发生和演变过程中,由于食物、生活习惯与咀嚼力的变化,逐渐产生下颌骨的退化有关。

磨牙阻生的类型对冠周炎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临床上以部分萌出的垂直陌生和近中倾斜阻生最多,也最常引起冠周炎。萌出不全的牙冠位置大多低于第二磨牙咬平面,其远中和颊、舌侧常有龈瓣覆盖,龈瓣与牙冠之间形成深而窄的盲袋,它自洁作用差,易藏食物残渣,它的温度及湿度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正常情况下,人体抵抗力强,细菌不能得逞。但当人体在感冒,睡眠不足、疲劳等情况使人体低抗力下降,此时细菌繁殖引起感染。

咬及咀嚼时对龈瓣的机械损伤,使粘膜发生溃烂,破坏了组织的防御功能,使细菌乘机而入,也可引起冠周炎。

5 冠周炎的临床表现

冠周炎初期只是牙龈疼痛红肿,在咀嚼及吞咽时加重,可出现张口疼痛加重,当感染波及嚼肌及翼内肌时可出现牙关紧闭。局部可出现肿胀,淋巴结可增大及压痛。此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全身不适、发烧及白细胞增高。

发病2~3天如疼痛不止,发烧不退,可考虑炎症发展到化脓期。如此期及时切开引流,炎症则逐渐消退。如此期感染不予控制,则炎症扩散,感染可向嚼肌、颊部、咽旁、下颌等扩散引起相应间隙的间隙感染。并可进一步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6 冠周炎的并发症

冠周炎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局部骨膜下脓肿,穿破黏膜或皮肤形成瘘管。当感染向邻近潜在的间隙扩散时,可发生蜂窝织炎,甚至颌骨骨髓炎、败血症和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7 冠周炎的诊断

7.1 局限型

局限型冠周炎表现为患牙区胀痛不适,当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口腔检查可见萌出不全的牙齿被肿胀的龈瓣部分或完全覆盖,龈瓣充血,边缘糜烂,触痛明显,盲袋内有少许渗出,无明显张口受限,一般没有全身症状[1]

7.2 扩散型

扩散型冠周炎是局限型的进一步加重,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血常规检查有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1]。局部可呈自发性跳痛,或疼痛向咽侧壁和耳颞区放射[1]

7.3 口腔检查

口腔检查可见冠周红肿和触痛范围扩大,盲袋内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局部若有波动感则提示脓肿形成[1]。当炎症波及咬肌时可出现不同程度地张口困难,甚至“牙关紧闭”,面颊部肿胀,患侧局部淋巴结肿痛[1]

根据临床检查有第三磨牙,可拍X线牙片证实,以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有时反覆感染,在口腔前庭下颌第一磨牙龈颊沟处有一瘘管,这是急性炎症时骨膜下脓肿向阻力薄弱的嚼肌前缘侵犯所致。此时应注意,不要误诊为下颌第一磨牙的感染。

8 冠周炎的治疗

8.1 治疗原则

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的治疗为主[1]。根据局部炎症及全身反应程度和有无其他并发症,应选择抗菌药物及全身支持疗法[1]

8.2 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上应根据抗菌谱选择针对性的抗菌药物,防止遇到感染即用广谱抗菌药物的倾向[1]。由于病原菌的种类并不是一开始即能确定,故临床上一般先根据诊断、感染来源、临床表现、脓液性状和脓液涂片革兰染色等,初步估计致病菌后选择抗菌药物[1]。智齿冠周炎病菌多为需氧菌、厌氧菌或兼性菌的混合感染,常采用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或头孢菌素类与甲硝唑、替硝唑等联合应用[1]

冠周炎的治疗早期应控制局部的细菌感染,局部处理很重要,可用3%过氧化氢或1: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龈袋,再涂入磺甘油或碘酚。可给患者含漱剂,每日数次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另外给予抗生素治疗,因其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应使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

8.2.1 口服抗菌药物选择

(1)首选:青霉素类药物,阿莫西林,成人0.5g,每6~8小时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3~5天为一疗程[1]

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者、对本品及其他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1]

阿莫西林与甲硝唑联合用药,甲硝唑口服每日0.6~1.2g,分3次服,3~5日为一疗程[1]

不良反应:以消化道反应最为常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部绞痛,一般不影响治疗[1]

(2)备选药物:

①红霉素,口服一日1~2g,分3~4次,3~5天为一疗程。

②复方磺胺甲噁唑,口服2片,每日2次,3~5天为一疗程[1]

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1]

③头孢氨苄,口服一般250~500mg,一日4次,3~5天为一疗程[1]

以上备选药物均可配合甲硝唑使用[1]

8.2.2 肌内或静脉用药

(1)首选青霉素:成人剂量80万~200万单位,一日3~4次,肌内注射;重症患者可增至每次320万单位,每6小时一次;严重的感染可静脉滴注,每日剂量800万~2000万单位,但仅可静脉滴注,且速度不可过快,否则可引起“青霉素脑病”等毒性反应[1]

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药疹等,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详细询问用药史,认真做好皮肤敏感试验。青霉素静脉用药的同时可以联合甲硝唑注射液,用量:静脉给药首次按体重15mg/kg (70kg成人为1g),维持量按体重7.5mg/kg,每6~8小时静脉滴注一次。静脉或肌内用药3~5天为一疗程[1]

(2)备选肌内或静脉用药:头孢呋辛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每8小时0.75~1.5g,疗程5~10日;对本品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过敏者禁用[1]。头孢曲松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一日1~2g,一日1次;或每12小时0.5~1g[1]

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结肠炎、黄疸、胀气、味觉障碍和消化不良等消化道反应;偶有皮疹瘙痒、发热、支气管痉挛和血清病等过敏反应[1]

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过敏者禁用[1]

8.3 智齿的处理

冠周炎的治疗应以局部处理为重点,局部又以清除龈袋内食物碎屑、坏死组织、脓液为主[1]。常用0.9%氯化钠溶液、1%~3%过氧化氢溶液等反复冲洗龈袋,至溢出液清亮为止[1]。擦干局部,用探针蘸碘甘油或少量碘酚液导入龈袋内,每日1~3次,并用0.1%氯己定溶液等含漱剂含漱[1]

当炎症转入慢性期后,若为不可能萌出的阻生牙则应尽早拔除,以防感染再发[1]

8.4 切开引流

如脓肿局限,应在局麻下切开引流。

消炎后,要拔除病原牙。如有长期不愈的瘘管,须在拔牙同时刮除瘘管内的肉芽组织。如果磨牙位置正常,又有对牙,可切除龈瓣,消灭盲袋。不过有时这种方法效果不佳,对于复发的患者,仍需拔除患牙。

9 冠周炎的预后

急性冠周炎可以迁延变成慢性冠周炎,此时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症状时好时坏,因没有彻底清除病灶,还可能出现急性发作。

10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22-32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