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关刺 (最后修订于2016/8/13 20:10:02)[共282字]
摘要:
关刺为古刺法名。为五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指在患处两端尽筋上,即关节的肌腱附着部直刺而避免出血的刺法。刺左右四肢关节附近筋的近端,即关节的肌腱附着部,直刺不可出血。因其刺处在关节附近,故名关刺。因肝主筋,故本法应肝而用于治疗与肝有关的筋痹等疾患。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关刺
关刺 刺法名。五刺之一。《灵枢·官针》:“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指在患处两端关节的肌腱附着部直刺并避免出血的刺法。因肝主筋,故本法应肝而用于治疗与肝有关的筋痹等疾患。作者:
-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二·九针之二]五刺
。《甲乙》爪作状。)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刺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左右前后针,状若豹文,故曰豹文刺也。中经及络,以出血也。平按∶《灵枢》、《甲乙》左右上无刺字。)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开刺,一曰岂刺。(刺关身之左右,尽至筋上,以去筋痹,故曰关刺,或曰开刺也。平按∶开刺《灵枢》作渊刺,《甲乙》同,惟或曰渊刺又曰岂刺八字
- 《针灸素难要旨》:[卷二上《灵》、《素》]五、五刺应五脏
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四曰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针灸素难要旨》明·
- 《类经》:[十九卷针刺类]六、三刺浅深五刺五脏
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此即前章毛刺之义,浅入而疾发,故可取皮分以应肺。)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豹文者,言其多也,主取血脉,所以应心。)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关,关节也。左右,四肢也。尽筋,即关节之处也。慎无出血,血以养筋也。肝主筋,刺筋所以应肝,渊刺、岂刺,皆古名也。)四
- 五刺
五刺 刺法分类名。《灵枢·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以针刺深浅部位不同,分别适应五脏病变,有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输刺等五种。详见各该条。作者:
- 焦虑症也是器质性病变
,焦虑症是脑的疾病,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的乳酸盐代谢异常,神经受体功能失调;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有的焦虑症患者颞、额供血不足。广东省许明智教授指出,焦虑性障碍虽是由惊恐、创伤等引起的情绪障碍,但在有关刺激的过程中,脑内的主要通路发生某些障碍,导致突触后NE受体功能下调;恐惧源自中缝核尾部和蓝斑神经递质增加等。在如何应用药物时,专家们提出,要注意药理作用的异质性,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认真
- 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与多动症的发病关系如何?
用为:抑制神经元对多巴胺等的再摄取,并释放出多巴胺等介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4)酪氨酸、苯丙胺酸、色胺酸均来自食物中的蛋白质,它们是产生这些神经介质的前体。多食蛋白质使这些氨基酸血清浓度增高,相反,多吃碳水化合物,它们的血清浓度就降低。以上物质的血清浓度将影响脑所产生的神经介质的前体的利用,当它们的含量不足时,会引起脑的抑制机能不足,对无关刺激起不到过滤作用,临床上患儿症状就明显。作者:不明
-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十二]刺节统论
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也,三刺之外,又有五刺之法,以应五脏。一曰半刺,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二曰豹纹刺,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此心之应也。三曰关刺,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四曰合谷刺,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饥痹,此脾之应也,五曰输刺,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既别刺法,当顺四
- 关于改良Nevaiser入路进行盂肱关节穿刺的准确性探讨
入路为经前方及后方入路。前方有很多重要结构,穿刺并发症多,后方穿刺成功率低。1987年,Nevaiser采用一种新的肩关节镜手术入路,位于肩锁关节内后侧、肩峰内侧及肩胛冈前侧区域,即Nevaiser关节镜入路。作者将Nevaiser关节镜入路穿刺点外移,正对盂肱关节上方,初步观察较原入路穿刺点成功率高。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共90例患者接受盂肱关节造影,其中男52例(15~72岁),
- 开刺
开刺 即关刺。出《黄帝内经太素》,见该条。作者:
- 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有何特点?
注意已有高度发展,而且相当稳定,有意注意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其注意的稳定性差,容易分散,范围较小,一般只注意事物外部较鲜明的特征和动作。其观察力缺乏随意性、独立性、细致性,持续性和稳定性较差,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而转移观察的目标,其观察的概括性也较差。 总之,学前期儿童智力有了很大发展,在动作方面,可以连续行走20~30分钟而不感到疲倦,会跑、跳、攀登;手的动作更加灵巧,能用铅笔书写、画画,能使
- 散瞳点穴治疗青少年近视
费用低,操作简便,有利推广使用。 关键词散瞳点穴近视 青少年近视大多属于用眼习惯不良,自身调节障碍免疫反应功能低下,及遗传、营养不良、疾病等原因而造成的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一种常见眼病。据有关资料报道,中小学生中,患近视者31.3%,严重影响我国人才资源的开发,个人生活、工作等。现有治疗此病方法虽多,但大多要高档设备、高、精、尖的医疗技术和较高的治疗费用,且临床风险大,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
- 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念以及在认知中包含的态度等进行矫正。医生采取向患者的不合理信念发问,进行质疑,使其认识到自己想法的不合理之处,进而放弃,并重建信念系统。 1.2.2.2放松训练法 在环境安静、优雅,光线柔和,无关刺激少的治疗室,患者在病床上选择一个随意、舒适的姿势,使其感到轻松、不紧张;让患者紧握拳头,再松开,咬紧牙关,然后松开,反复几次。让患者细心体会什么是紧张,什么是放松,建立紧张与放松的主观感觉后,再
- 《类经》:[二十卷针刺类]十九、刺分四时逆则为害
,令人上气;(此春刺长夏也。春时木王,土气本虚,复刺肌肉,重伤脾元,血气环周皆逆,不相营运,故为喘满上气。按∶本篇与前诊要经终论者义同文异,但彼分四时,此分五时,故有刺肌肉之谓。然本篇春夏冬三时,皆关刺秋分皮肤等义。意者以长夏近秋,故取肌肉,即所以刺秋分也。后仿此。)春刺筋骨,血气内着,令人腹胀。(此春刺冬分也。春气发越,而复深取筋骨以伤其阴,故血气内着,令人腹胀。)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
- 岂刺
岂刺 刺法名。出《灵枢·官针》。即关刺。参见该条。作者:
- 渊刺
渊刺 刺法名。出《灵枢·官针》。即关刺。见该条。作者:
- 附关节穿刺及切开引流术
附关节穿刺及切开引流术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可引起关节积液,常需作关节穿刺抽液,以便确诊,必要时可进行关节冲洗并注入药物进行治疗。如关节积液已为脓性,则需作关节切开引流术。 一、关节穿刺及切开引流术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2.防止损伤重要组织。关节穿刺切开的方向和部位,应从关节最表浅而直接的径线进入,较晚抽出积液,又利于引流。3.穿刺时宜用稍粗的针头,便于抽液和冲洗。4.切开后应保持引流通
- 《类经》:[二十卷针刺类]二十八、四盛关格之刺
(《灵枢·终始篇》)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终始,本篇名,详载阴阳针刺之道,今散类各章。)阴者主脏,阳者主腑;(手足三阴,俱主五脏。手足三阳,俱主六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阳主外,故受气于四末。阴主内,故受气于五脏。四末,手足末也。)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迎者,迎其来而夺之。随者,随其去而济之。)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 《类经》:[二十卷针刺类]二十九、约方关格之刺
受盟。黄帝乃与俱入斋室,割臂歃血。黄帝亲祝曰∶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细子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书曰∶慎之慎之,吾为子言之。(盟者以血涂口旁曰歃血。歃音霎。)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脏,外刺六腑,(经脉为始,必先明经络也。营其所行,营行有终始也。知其度量,脉度有短长也。内刺五脏,外刺六腑,分表里出入也。此六句与经脉篇略同,详经络类首章。
- 2000年-2011年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的对照设置概况
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PD)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常见于初潮后6个月至1年或排卵周期建立不久的年轻女性,又称为功能性痛经。近年来有关针刺治疗PD的临床报道颇多,但其中高质量、高层次的临床研究尚属少数。科学合理的对照设置是临床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决定着试验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本文旨在通过x寸2000年一2011年间国内外发表的针刺治疗PD临床研究的对照设
-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刺灸心法要诀]阴维内关穴主治歌
鸣泄泻及脱肛,食难下膈伤于酒,积块坚硬横胁旁,妇女胁疼并心痛,里急腹痛势难当,伤寒不解结胸病,疟疾内关可独当。【注】[1]中满心胸痞胀,谓腹满胸痞胀不通快也。 [2]肠鸣泄泻,谓暴泻脱肛也。 [3]食难下膈伤于酒者,谓呕吐食不能下,或因酒伤也。 [4]积块坚硬,横冲于胁,妇女心胁疼痛,里急胀痛,伤寒结胸硬痛, 疟疾,里实等病,皆刺内关,无不愈矣(图十五)。%《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刺灸心法要诀]阳维外关穴主治歌
肢节肿疼与膝冷,四肢不遂合头风,背胯内外筋骨痛,头项眉棱病不宁,手足热麻夜盗汗,破伤跟肿目睛红,伤寒自汗烘烘热,惟有外关针极灵。【注】[1]四肢骨肿痛,两膝痹冷,手足不遂,偏正头风,脊背、腰胯、筋骨、 头项、眉棱疼痛,手足发热麻木,夜间盗汗,及破伤游风, 脚跟肿痛,两眼赤红,伤寒阳明自汗,蒸热烘烘,皆宜刺外关穴。 其病立已(图十七)。%《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 《刺灸心法要诀》:[卷一八脉交会八穴歌]阴维内关穴主治歌
泄泻及脱肛,食难下膈伤于酒,积块坚硬横胁旁,妇女胁疼并心痛,里急腹痛势难当,伤寒不解结胸病,疟疾内关可独当。【注】中满心胸痞胀,谓腹满心胸痞胀不通快也。肠鸣泄泻,谓暴泻脱肛也。食难下膈伤于酒者,谓呕吐食不能下,或因酒伤也。积块坚硬,横冲于胁,妇女心胁疼痛,里急胀痛,伤寒结胸硬痛,疟疾,里实等病,皆刺内关,无不愈矣。\r阴维内关穴图\p06-d43a24.bmp\r《刺灸心法要诀》清吴谦公元174
- 《刺灸心法要诀》:[卷一八脉交会八穴歌]阳维外关穴主治歌
肿疼与膝冷,四肢不遂合头风,背胯内外筋骨痛,头项眉棱病不宁,手足热麻夜盗汗,破伤跟肿目睛红,伤寒自汗烘烘热,惟有外关针极灵。【注】四肢骨节肿痛,两膝痹冷,手足不遂,偏正头风,脊背、腰胯、筋骨、头项、眉棱疼痛,手足发热麻木,夜间盗汗,及破伤游风,脚跟肿痛,两眼赤红,伤寒阳明自汗,蒸热烘烘,皆宜刺外关穴,其病立已。\r阳维外关穴图\p06-d43a26.bmp\r《刺灸心法要诀》清吴谦公元1742年
- 华师大博士在听觉神经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事件不同模态的刺激反应,抑制对无关刺激的反应,构成脑信息处理的一种最佳协同形式。然而,这种在发育中形成的多感觉整合模式和规则,在成年后还能够改变吗?俞黎平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多感觉整合可塑性:上丘多感觉神经元短时经验——依赖的改变》,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们在成年猫的研究中发现,上丘多感觉神经元仍然具有很大的信息整合可塑性,只要接受几分钟短暂的序列视觉和听觉的组合刺激训练,就可诱导神经元对相应刺激
- 《针灸素难要旨》:[卷二上《灵》、《素》]三十一、巨刺(缪刺刺络脉巨刺刺经脉)
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则巨刺之。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针灸素难要旨》明·嘉靖十六年高武公元1537年
- 《脉经》:[卷二]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第一
左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小肠脉也。苦脐痹,小腹中有疝瘕,王月(王字一本作五)即冷上抢心。刺手心主经,治阴。心主在掌后横理中。(即太陵穴也)左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小肠实也。苦心下急痹(一作急痛)。小肠有热,小便赤黄。刺手太阳经,治阳(一作手少阳者,非)。太阳在手小指外侧本节陷中(即后溪穴也)。左手关前寸口阴绝者,无心脉也。苦心下毒,痛,掌中热,时时善呕,口中伤烂。刺手太阳经,治阳。左手关前寸口阴实者,心
- 《医学纲目》:[卷之七·阴阳脏腑部]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四曰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
- 《太平圣惠方》:[卷第一]平关脉法
关脉时来时去。乍大乍小。乍疏乍数者。胃中寒热羸弱。不欲食。如疟状。关脉涩坚大实。按之不减有力。为中焦实。有伏结在胃中。关脉滑。乍大乍小不匀。必吐逆。关脉浮大。风在胃中。张口肩息。心下澹澹。食即欲呕。关脉微浮。有积热在胃中。呕吐蛔(音回)虫。心神健忘。关脉弦而长。有痛如刀刺之状。在脐左右上下。关脉浮。气虚腹满。不欲饮食。关脉紧。心下苦满痛。脉紧为实也。关脉微。胃中有冷气。心下拘急。关脉数。胃中有客热
- 《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药出州土第三]关内道
雍州∶柏子仁、茯苓。华州∶覆盆子、杜蘅、茵芋、木防己、黄精、白术、柏白皮、茯苓、茯神、天门冬、薯蓣、王不留行、款冬花、牛膝、细辛、鳖甲、丹参、鬼臼、白芷、白蔹、野狼牙、水蛭、松花、鳖头、桑螵蛸、松子、松萝、兔肝、远志、泽泻、五味子、菝、桔梗、玄参、沙参、续断、山茱萸、萆、白薇、通草、小草、石南、石苇、龟头、麦门冬。同州∶寒水石、斑蝥、麻黄、虫、麻黄根、芜荑、蒲黄、麻黄。岐州∶鬼督邮、樗鸡、獐骨、獐
- 《普济方》:[卷二方脉总论]评关脉法
关脉时来时去。乍大乍小。乍疏乍数者。胃中寒热。羸弱不欲食。如疟状。关脉涩坚大实。风在忘。心下脾胃冷气即寒关脉里重《普济方》明·永乐四年朱橚公元1406年
- 《验方新编》:[卷一齿部]牙关紧闭
盐梅擦牙上,涎出即开,此法最妙。或用瓷调羹撬之亦开,切不可用铜铁撬动,如不能开,用物打断一牙,亦可灌药。牙落复生(见后固齿鼠骨散方。《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回生集》:[卷上内症门]急喉痹缠喉风不省人事牙关紧闭
白矾(五钱)巴豆(去壳三枚)将矾入铫内,慢火熬化为水,入巴豆于内,候干。去巴豆,取矾研末。每用少许,吹入喉中,顽痰立出,即愈。《回生集》清陈杰公元1644-1911年
- 《奇效简便良方》:[卷一喉舌齿牙]牙关紧闭
盐梅擦牙上,涎出即开。《奇效简便良方》
- 《医门法律》:[卷五关格门]关格门方
云岐子关格九方,录出备览,临证制方,惩而改之,亦师资之法也。柏子仁汤人参半夏白茯苓陈皮柏子仁甘草(炙)麝香(少许另研)上用生姜煎,入麝香,调匀和服。加郁李仁更妙。按∶此方用六君子汤,去白术之滞中,加柏子仁、郁李仁之润下,少加麝香以通关穷,非不具一种苦心。然终不识病成之理,不知游刃空虚,欲以麝香开窍,适足以转闭其窍耳。人参散人参麝香片脑(各少许)为末,甘草汤调服。按∶此方辄用脑、麝,耗散真气,才过
- 《医门法律》:[卷五关格门]关格论
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此以三阳之府,三阴之藏,分诊于结喉两旁人迎之位,两手寸口大渊之位。盖随人迎寸口经脉之行度,而施其刺法也。《灵枢》言刺之从所分,人迎之盛泻其阳,补其所合之阴,二泻一补;从所分寸口之盛泻其阴,补其所合之阳,二泻一补,皆以上气和乃止。而于用药,则从两手寸关尺三部之脉,辨其脏腑之阴阳。故《灵枢》复言邪在
- 《校注医醇剩义》:[卷二关格]附∶关格门诸方
喻氏进退黄连汤平调营卫,不偏阴,不偏阳,所谓运中枢以听其进退也。黄连(八分姜汁炒)炮姜(八分)人参(一钱五分人乳拌蒸)桂枝(一钱)半夏(一钱五分姜制)大枣(二枚)进法本方诸药俱不制,水三钟,煎一半,温服。退法不用桂枝,黄连减半,或加肉桂五分,如上逐味制熟,煎服法同。每早加服附桂八味丸三钱。资液救焚汤治五志厥阳之火。生地(二钱取汁)麦冬(二钱取汁)人参(一钱五分人乳拌蒸)炙甘草(一钱)阿胶(一钱)胡
- 《景岳全书》:[卷之十六理集·杂证谟关格]关格论列方
五福饮(新补六)大营煎(新补十四)大补元煎(新补一)一阴煎(新补八)三阴煎(新补十一)左归饮(新补二)左归丸(新补四)右归饮(新补三)右归丸(新补五)《景岳全书》明张介宾公元1640年
- 《顾松园医镜》:[卷十五·数集小便不通(交肠、关格二症附后。)]关格
仲淳曰∶不得大小便为关,是热在丹田也;吐逆水浆不得下为格,是寒反在胸中也。阴阳易位,故上下俱病。宜先投辛香通窍、〔丁香、白蔻、龙脑香、苏合香。〕下降〔苏子、橘红、沉香。〕之药,以治其上,次用苦寒〔知母、黄柏。〕下泄之药〔车前、木通、滑石、大黄。〕以通二便。此系急症,不宜缓治,纵有里虚,后当议补。愚按∶论关格之脉,盛于平人四倍以上,为真阴败竭,必死之症。仲淳宗丹溪立言,而景岳甚辟其非,谓岂有脉盛四
- 《类证治裁》:[卷之三关格论治]关格脉候
冬寸口微大,如是者为平人。寸口即太阴气口,《内经》本以人迎察六腑之阳,气口察五脏之阴。若人迎盛至四倍,且大且数,名溢阳,为外格。此孤阳独存,水不济火,阴为阳格也。寸口盛至四倍,且大且数,名溢阴,为内关。此元阴失附,气不归精,阳为阴关也。人迎气口俱盛,且大且数,为关格,与之短期。此阳气不藏,故阴中无阳,阴气不升,故阳中无阴,阴阳相离,死不治。越人以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入尺为复,为内关外格。及仲景
- 《外治寿世方》:[卷二齿]牙关紧闭
盐梅擦牙上。涎出即开。《外治寿世方》清邹存检公元1644-1911年
- 《奇效简便良方》:[卷二杂症]中风牙关紧闭
白矾、盐各半为末,擦牙即开。《奇效简便良方》
- 《保幼新编》:三关脉法
小儿食指(男左女右)第一节,风关;第二节,气关;第三节,命关。一线红纹至初节可治,二节难治,三节不治。风关无脉则无病,脉见则病轻,气关脉见则病重,命关脉见则病欲九死一生。风关、气关有赤纹者,心病(牛黄抱龙丸主之)。青纹者,肝病(泻青丸主之)。白纹者,肺病(保元汤主之)。黄纹者,脾病(保脾益真汤主之)。黑纹者,肾病(不治)。《保幼新编》
- 《普济方》:[卷三百四刺疮门]恶刺附狐尿刺
(附论)夫恶刺初得蛇虺毒瓦斯。经由草木水泽间。有人染着。忽似刺札俄致肿痛。其肉溃烂。若手足以药夫狐尿刺者。云是野狐尿棘头上。人犯之者。则中多于人手指足指肿热。有端居不出而着方龙葵膏(出圣惠方)治恶刺龙葵根莨菪子胡荽子鼠粪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豉(各半两)独颗蒜(半两)治狐尿刺多时不瘥方。(出圣惠方)石鼠(一枚)白蔹羊粪栝蒌根(各半两)上捣如膏。封裹疮上。一复时其刺自出。治恶刺方。(出圣惠方)
- 《针灸集成》:[卷一]针法有巨刺缪刺散刺
经曰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右痛未已而左脉先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此五穴(井荣经合)临时变合刺法之最大者也巨刺者刺经脉也(入门)○经曰邪气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其气无常不入经命曰缪刺缪刺者刺络脉也言络脉与经脉缪处身有蜷挛疼痛而脉无病刺其阴阳交贯之道也(入门)○散刺者散针也因杂病而散用其穴因病之所宜而针之初不拘于流注即天应穴资生经所谓阿是穴是也(入门)○邪客于经痛在于左而右脉先病者巨刺
- 《类经》:[二十一卷针刺类]四十三、刺头痛
,上干头脑而为痛者,曰厥头痛也。下仿此。足阳明之脉上行于面,其悍气上冲头者,循眼系入络脑,足太阴支者注心中,故以头痛而兼面肿烦心者,当取足之阳明、太阴也。)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头脉痛者,痛在皮肉血脉之间也。心悲善泣者,气逆在肝也。故当先视头脉之动而盛者,刺去其血以泄其邪,然后取足厥阴肝经而调补之,以肝脉会于巅也。)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泻头上五行、行
- 《类经》:[二十卷针刺类]三十、缪刺巨刺
(《素问·缪刺论》全)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缪,异也。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刺异其处,故曰缪刺,治奇邪之在络者也。)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邪气自浅入深而极于五脏之次者,当治其经。治经者,十二经穴之正刺也,
- 《普济方·针灸》:[卷三针灸门]针禁忌法
令人遗溺。刺乳上乳中乳房为肿根蚀。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嗽逆。刺小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小腹满。刺手鱼腹内陷为肿。刺阳内陷为肿。刺目眶上陷骨中脉为漏为肓。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神庭禁不可刺。上关刺不可深。缺盆刺不可深。颅息刺不可多出血,脐中禁不可刺。左角刺不可久留。人迎刺过深杀人。云门刺不可深(经云。云门刺不可深。今则都忌不刺。学人宜详息之)。五里禁不可刺。伏兔禁不可刺(
- 多穴协刺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后手功能障碍60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多穴协刺针刺疗法脑梗死后手功能障碍笔者自2002年以来,对脑梗死后出现手功能障碍患者在扩容、抗凝、促进脑细胞代谢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发病满72h且生命体征稳定者配合多穴协刺针刺疗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均为发病1~7天以内,表现为偏瘫(包括偏侧手功能障碍),或伴失语,或伴口歪流涎等症状。均经头颅CT或MRI排除脑出血,确诊为脑梗死。共120例,随机分
-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么联系。 2.联合型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均属于联合型学习。 (1)经典条件反射:在动物实验中,给狗吃食物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给狗以铃声则不会引起唾液分泌,因为铃声与食物无关,这种情况下铃声称为无关刺激。但是,如果每次给狗吃食物以前先出现一次铃声,然后再给以食物,这样多次结合以后,当铃声一出现,动物就会出现唾液分泌。铃声本来是无关刺激,现在由于多次与食物结合应用,铃声具
- 应用针刺配合冰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2006年08月02日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Vol.20No.11P.849-849,85316(福州)为了观察针刺配合冰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研究者将3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和冰刺激。治疗前后采用饮水测试评定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吞咽功能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