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

目录

1 中医·骨瘤

骨瘤(bone tumor osteoma)为病名[1]。见《洞天奥旨》卷十一。是指以肿块生长于骨、坚硬如石为主要表现的瘤[2]。为肿瘤性疾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形色紫黑,坚硬如石,疙瘩叠起,推之不移,昂昂坚贴于骨者,名骨瘤。”

骨瘤相当于西医的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1.1 骨瘤的病因病机

骨瘤因肾气不足,寒湿夹痰侵袭骨骼,以致气血凝聚于骨所致[2]

骨瘤由于恣欲伤肾,虚火内亢,肾火长期郁遏,肾所主之骨气血阻滞而不畅,瘀积而成;或由先天不足,骨骼空虚,偶有所伤,局部骨骼气血长期瘀结所致。

1.2 骨瘤的症状

骨瘤好发于长管骨的干骺端[2]。良性者症状多不明显,发展缓慢[2]。恶性者病初隐痛,继则难忍,入夜尤甚,生长较速,肿块推之不移,坚硬如石,与骨相连,皮色紫褐,表面静脉怒张,常伴有低热、消瘦、神疲、食欲不振等[2]

1.3 骨瘤的诊断

骨瘤的肿块,坚硬或韧硬,境界清楚,基底部与骨粘连而推之不移。

1.3.1 良性骨瘤

瘤体发展缓慢,到一定年龄多能停止生长,一般无自觉症状。若肿块过大者,则出现畸型,或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的症状。但无远处转移。

1.3.2 恶性肿瘤

瘤体增大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肿块,坚硬高突.使局部皮肤青筋显露,除局部畸形、剧痛、功能障碍外,并有逐渐加重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不退、饮食减少、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等。多易发生脏器或它处转移。

1.3.3 辅助检查

X线摄片,良性肿瘤见肿瘤界限清楚,与正常骨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线,一般无骨膜反应。恶性骨瘤见肿瘤边界不清,骨破坏,骨结构紊乱。

1.4 骨瘤的辨证分型

1.4.1 肾虚痰凝

骨瘤·肾虚痰凝证(bone tumor with pattern of kidney deficiency and phlegm coagulation)是指肾虚痰凝,以肿块质地坚硬,生长迅速,疼痛难忍,基底粘连不能移动,腰膝酸软,夜寐多梦,口干咽燥,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骨瘤证候[2]

1.4.2 气血瘀阻

骨瘤·气血瘀阻证(bone tumor with pattern of qi-blood stasis and obstruction)是指气血瘀阻,以肿块生长较慢,质地坚硬,基底粘连不能移动,疼痛轻微或无痛,舌质淡红有瘀斑,脉涩为常见症的骨瘤证候[2]

1.4.3 阴毒壅滞

骨瘤·阴毒壅滞证(bone tumor with pattern of yin toxin congestion and stagnation)是指阴毒壅滞,以局部肿块逐渐肿起,坚硬,皮色不变,皮温不高,间歇性疼痛或隐痛而间歇性加剧,关节及肢体活动受限,身体困倦,四肢乏力,畏寒,纳差,或有腹胀,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弦浮数为常见症的骨瘤证候[2]

1.4.4 热毒壅滞

骨瘤·热毒壅滞证(bone tumor with pattern of heat-toxin congestion and stagnation)是指热毒壅滞,以患部肿块有膨胀感,体积较大,肿块表面脉管充盈,肿胀发亮,色暗红,或破溃渗流脓血,触摸肿块有搏动感,疼痛剧烈,尤以夜间为甚,功能活动障碍,精神倦怠,纳食不佳,口干渴,大便干,小便赤,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骨瘤证候[2]

1.4.5 脾肾两虚

骨瘤·脾肾两虚证(bone tumor with spleen-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肾两虚,以肿块坚硬、疼痛绵绵不休,可伴低热,面色苍白、无华,倦怠乏力,纳差,消瘦,动则汗出,大便稀溏,腹胀,或有全身水肿、尿少,或肿块局部溃破、流血水不止,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骨瘤证候[2]

1.5 骨瘤的治疗

1.5.1 内治法

骨瘤以滋补肾气为本,破瘀消肿为标,方用调元肾气丸、六军丸、琥珀黑龙丹等。

骨瘤治宜补益肾气、散肿破坚为主,内服肾气丸[2]

1.5.2 外治法

治疗骨瘤可外贴阳和解凝膏[2]

可局部用黑退消掺于阳和解凝膏上贴之。

1.5.3 手术疗法

手术治疗良性骨瘤逐渐增大者,或恶性骨瘤早期经检查未发现有肺转移者,应手术治疗。

1.6 骨瘤患者日常保健

1.节制房事。

2.恶性骨瘤患者需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2 西医·骨瘤

骨瘤多发于膜内成骨的骨骼,最多见于颅面骨,称骨旁骨瘤;偶尔也见软组织,则称骨外骨瘤。膜内成骨的骨瘤可随骨骼发育成熟而停止生长,并且无恶变,其预后一般良好。然而,颈椎发生骨瘤极少见。另外,多发性骨瘤如合并肠道息肉病则称Garder综合征,此病有遗传性。

骨瘤是发生在颅骨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1828年Hooper首先提出骨瘤的名称,亦有将纤维骨瘤或骨化性纤维瘤归属于骨瘤范畴内,但目前仍将其列为独立的肿瘤。

骨瘤是骨膜性成骨过程异常引起骨组织过度增殖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Wills(1953)、Paron(1964)认为它不是真正肿瘤,而是一种错构瘤,也有认为是一种骨组织异常的致密性增殖。

2.1 疾病名称

骨瘤

2.2 英文名称

osteoma

2.3 别名

osseous tumor;osteocarcinoma;osteoncus;骨癌

2.4 分类

肿瘤科 > 骨肿瘤 > 良性骨肿瘤 > 成骨性肿瘤

2.5 ICD号

M9180/0,D16

2.6 骨瘤的病因

骨瘤是由于骨膜性成骨过程异常引起骨组织过度增殖所致。

2.7 发病机制

骨瘤(osteoma)是一种良性病损,多见于颅、面各骨,由生骨性纤维组织、成骨细胞及其所产生的新生骨所构成,含有分化良好的成熟骨组织,并有明显的板层结构,骨瘤伴随人体的发育而逐渐生长,当人体发育成熟以后,大部分肿瘤亦停止生长。多发性骨瘤称Gardner综合征,同时有肠息肉和软组织病损。

肿瘤骨呈黄白色,骨样硬度,表面凹凸不平,覆以假包膜。显微镜下由纤维组织与新生骨构成,骨细胞肥大,基质染色不匀。成纤维细胞与成骨细胞均无恶性变现象。

颈椎骨瘤由分化很好的成熟骨组织组成,有明显的骨小梁结构。依其密度不同,骨瘤分成三型,致密型;骨瘤组织呈象牙样改变,质地坚硬,切面近似皮质滑。松质骨型;瘤体呈海绵样改变,可见骨髓组织。混合型;具有上述两者的特点。若按其生长方式,可分为两型:骨瘤生长于颈椎骨表面者称外生骨瘤;若生长在骨髓腔内则称为生骨瘤或“骨岛”。成人骨瘤若骨小梁周围无骨细胞增生,表明肿瘤已停止生长。

2.8 骨瘤的临床表现

患者多为青少年,男性较多。好发于颅骨,颅骨中以额骨为最多,其次是顶骨、颞骨、枕骨,在面骨中多位于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其次是额窦、眼眶等处,以及胫骨的前侧中1/3处。肿瘤生长缓慢,症状轻,多在儿童时期出现,随身体发育逐渐生长,到10~20岁时,经数年或数十年病程,多数因出现肿块才引起注意。但有时也因肿瘤产生压迫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生于鼻骨者堵塞鼻腔,生于眶内者使眼球突出,位于下颌的骨肿瘤可使牙齿松动,颅腔内肿瘤因向颅内生长可使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癫痫发作等症状。肿块坚硬如骨,无活动度,无明显疼痛和压痛。生长有自限,一般直径小于10cm。

颈椎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肿瘤本身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所致;因此,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同肿瘤的大小、生长速度以及对邻近组织的压迫等因素有关。小的骨瘤一般无症状,常因其他原因拍摄颈椎X线片偶然发现。大的骨瘤,依肿瘤压迫的组织不同,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

2.9 骨瘤的并发症

骨瘤发生于颅骨内板而向颅内发展时,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头晕或者可并发癫痫。

2.10 辅助检查

位于颅面骨的骨瘤X线片上可见原有骨质破坏而同时出现不同程度骨化,边界清楚,肿块突出于骨外或腔内。位于胫骨者可见肿瘤为一致密骨样团块,位于一侧骨皮质,表现为平滑、边缘清晰的赘生物,好似骨的向外延伸,且有围绕骨干生长倾向。肿瘤骨化程度不同,肿瘤高度骨化看不出细致纹理结构者称象牙骨瘤。骨瘤多为单发,偶有多发(图1)。

肿瘤若发生于椎体内则呈现均匀致密增白阴影,也是椎体骨瘤的特点。

2.11 骨瘤的诊断

骨瘤患者多为青少年,于颅面及胫前发现膨胀畸形或肿块,症状轻,生长慢。X线显示局限性骨质破坏,其中有不同程度骨化,应考虑为骨瘤。

2.12 鉴别诊断

骨瘤应与骨疣鉴别,骨疣往往呈不规则状,多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并波及其下的骨组织,有时在X线片上难与骨瘤区别。

颌骨及额骨的骨瘤常需与骨化性纤维瘤相鉴别,后者的纤维细胞增生较活跃,细胞排列较紧密,形成的骨质也较纤细。

2.13 骨瘤的治疗

骨瘤的生长伴随人体的发育而逐渐增大,发育停止后肿瘤亦多停止生长。无症状的肿瘤可以一生中未被发现。对症状轻者可采取对症治疗,不需手术切除;若肿瘤生长很快,或成年后仍继续生长,则需手术切除。对突出于骨外的骨瘤,可自根部切除;对在手术困难区的病损,不必做整块包囊外的界限切除,否则反而引起明显病废。

发生于椎体内的肿瘤,若患者无临床症状,可不予处理,但需临床定期随访观察;若患者有临床压迫症状,则需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切除肿瘤组织和稳定脊柱,即肿瘤刮除和植骨融合术。

2.14 预后

骨瘤切除不彻底时易复发。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42.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