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状跖部角质松解症

目录

1 拼音

gōu zhuàng zhí bù jiǎo zhì sōng jiě zhèng

2 注解

3 疾病别名

窝状角质松解症

4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5 疾病概述

沟状跖部角质松解症:沟状跖部角持松解症致病菌为棒状杆菌属,近来证明由微球菌引起。诊断要点:跖部及趾屈侧面角质层发生多数散在性环状及点状的浅表剥蚀,直径约2-4毫米,边缘绕以深的黑沟,而呈火山口状。皮损可互相融合成不规则状,常伴多汗,有时有浸渍现象,有臭味。

6 疾病描述

沟状跖部角质松解症又称窝状角质松解症,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特别是长期密切接触泥土和水的人群中易发病,其特征是跖部皮肤角质层呈环状或点状剥蚀。

7 症状体征

跖部及趾下面,尤其是跖前部及跟部的角质层发生多数散在性环状及点状的浅表剥蚀,直径约2~4mm,边缘绕以深的黑沟,而呈火山口状。皮肤呈正常肤色、褐色或黑色,偶呈绿色。

在发展过程中可互相融合成不规则状,常伴多汗,有时有浸渍现象及恶臭味。一般患部没有炎症及自觉症状。但重症病人或长途步行后,可有发红和肿痛。病程慢性,多持续数年。发病与季节有关,湿热季节加重,干冷季节减轻或消退。

8 疾病病因

本病的致病菌目前尚不能完全确定,可能不止一种,曾报告有放线菌属、奴卡氏菌属、须癣毛癣菌、链丝菌属、分枝杆菌属等。1967年有人取病损标本在脑心浸出液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经3~5d生长出微小不规则无色菌落,经鉴定为棒状杆菌,并以此菌接种于人体皮肤可产生本症。患部温暖潮湿是发病的必要条件。

9 病理生理

角质层上部局限性缺损,缺损一般不超过角质层厚度的2/3。缺损周围的角质呈均质化。缺损的基底和壁部可见Gram阳性的球形和丝状细菌。真皮有轻度炎症反应。

10 诊断检查

11 治疗方案

内服红霉素,每次0.25g,一日4次,连服1周,或外用四环素软膏、40%福尔马林软膏等均有明显效果。平时要保持局部干燥,如伴有多汗,可局部外用20%~40%福尔马林溶液。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