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攻下法为治法,又称下法、泻下、攻下、通里、通下。八法之一[1][2]。指用具有通便、逐水、润肠作用的方药治疗胃肠积滞、大便秘结、水饮积聚停滞病证的治法[3]。凡是胃肠实热积滞,燥屎内结,以及体内蓄水、冷积等邪实之证,而正气未虚者,均可使用[2]。分寒下、温下、润下等,除润下药较和缓外,其余多较峻烈,年老体弱慎用,孕妇和月经期勿用,无实结者不要轻易采用[2]。
下法包括通下、润下、泻下、攻下、逐水诸法[1]。在针灸学中,是一种选用具有理肠导滞、分清泌浊的穴位,以通导大便、清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1]。适用于胃肠实热积滞、燥屎内结以及体内蓄水等邪实之证,而正气未虚者[1]。对年老体弱者应慎用,孕妇和月经期及病无实结者不宜使用[1]。
4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5.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有攻下法作用的方剂
- 云台膏
、牛胶4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麝香酌加成膏。各家论述:此膏寒热攻补并用,初起能消,已成能溃,...
- 大陷胸汤
水,消、黄以攻阳明之实。汤以荡之,是为两阳表里之下法也。5.《古方选注》:大陷胸汤,陷胸膈间与肠胃有...
- 大承气汤
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减低其含量。大承气汤的大黄是后下法,所测得的大黄蒽醌甙总量较高,尤以结合状态成份保...
- 大柴胡汤
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在治法上,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但与阳明腑实合病的情况下,就必须表里兼顾。方中...
- 更多有攻下法作用的方剂
有攻下法作用的中成药
- 枳实导滞丸
则泄泻下痢。治宜消食导滞,清热祛湿。本方乃消法与下法并用之剂,用于泄泻、下痢,亦属“通因通用”之法。...
- 丹参
胎动欠安,或产后失调而血室乖戾,或瘀血壅滞而百节攻疼,或经闭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郁结而寒热无时,...
- 更多有攻下法作用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攻下法
- 《金匮要略浅注》:[卷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平时之)痼疾。(而)加以(一时之)卒病。(卒者易攻。痼者难拔。审其先后。)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
- 《伤寒缵论》:[卷上]阳明上编
虚内犯也。设有少阳证兼见亦当从和解例。断不可行攻下法也。夫病阳多者热。下之则硬。阳热证多则有阳明证...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七章·伤寒本证]第二节·大伤寒
而利小便。胃中燥烦而实。大便难是也。轻则和解兼攻下法。大柴胡汤主之。重则攻里兼和解法。柴芩清膈煎主...
- 《针灸神书》:[卷二·琼瑶神书地部]男女大便虚秘不通一百七法
大便虚闭不能通,内庭照海一里攻,即使下法时刻下,多取调匀在手中。《针灸神书》...
- 《针灸神书》:[卷二·琼瑶神书地部]妇人呕吐大便不通二证八十法
一穴升阳上,脘内关盘摄响攻,若是响声五七至,即将呕吐正心胸,三里照海施下法,大小便通即便通。《针灸...
- 更多古籍中的攻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