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治疗法

目录

1 拼音

gē zhì liáo fǎ

2 英文参考

Incised therapy

3 概述

割治疗法亦称割脂疗法。是在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处,用手术刀切开皮肤,取出少量皮下脂肪组织,或对局部给予适当刺激,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而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为生理上的刺激疗法,不仅可以促进机体的分泌和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能力,而且还能通过改变高级神经的活动,阻断原有的病理条件反射。调整植物神经的功能,使某些功能性或病理性的疾病缓解治愈。民间早用此法治小儿疳症,近年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凡内、外、妇、儿各科中的慢性病均宜应用,尤其对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有特效。局部麻醉后,用手术刀纵行切开皮肤约0.5~lcm,止血钳分离切口,摘去黄豆或蚕豆大的脂肪组织,尚可配合埋藏疗法埋植异物,缝合包扎即可。或者在切开皮肤后,将血管钳伸入皮下,左右上下进行按摩刺激,使患者出现酸、麻、胀感,并向四周扩散。可7天割治1次。施术时,应注意不要损伤血管和神经,并注意防止污染发炎。应用割治法,对小儿疳症一般只割一次,但对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病症,常须重复割治。

本法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消化不良、小儿疳积、神经衰弱、消化性溃疡等疾患的治疗。

4 器材

普通外科手术刀,血管钳,缝合针,线,消毒敷料,局部麻醉药物等。

5 方法

割治部位常规消毒,局部麻醉;

以左手拇食两指舒张按压腧穴两旁,右手持手术刀纵行切开皮肤,切口长约0.3~1.0cm左右;用血管钳分离切口,使脂肪暴露,并摘除黄豆或蚕豆大的一块脂肪组织;

再将血管钳深入切口处皮下或控向周围,进行滑动按摩,以使局部产生、胀、麻或四周扩散,呈传导样感觉。其刺激强度、感觉轻重,当依据病情性质和患者体质强弱而定;

施术完毕,切口可缝合一针,消毒纱布包扎;7日后拆线;

每次割治1~2穴,两次割治之间间隔7~10日,可在原部位上或另选穴位进行。

6 割治部位与适应病症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取膻中、肺俞、大椎、定喘、掌1(食指第一节掌面正中)、掌2(掌面2、3掌骨间,食指与中指根部联合下约0.5cm处)、掌3(掌面3、4掌骨间,中指无名指根部联合下约0.5cm处)。

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取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掌6(大陵穴向掌心方向移1.5cm处)、掌7(神门穴向无名指、小指间方向移1.5cm处)。

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头痛、神经衰弱,取掌4(手掌侧,4、5掌骨间,无名指与小指根部联合下约0.5处)、掌5(手掌侧,大鱼际尺侧边缘,鱼际穴处)。

7 注意事项

割治过程中,必须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消毒,以防感染。割治不得过深,以免损伤血管、神经或韧带等。

重度心脏病、高血压、出血倾向性疾病等,宜慎用或不用。

局部水肿或感染者,暂不宜割治。

割治后,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如周身不适、食欲不振、割治部位不适等,一般3~5天后即可自行消失,严重时应作对症处理。

术后须休息2~3天,并注意饮食,防寒保暖。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