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动力循环

目录

1 概述

高动力性循环亦称为高动力性循环状态,它是指成人静息状态时心脏指数超过4L/(min·m2)[正常2.2~3.9L/(min·m2)],心排血量增加是由于心率增快或心搏量增加(或两者同时存在)产生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由于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引起的生理高动力性循环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所致;妊娠时的高动力性循环则与内分泌改变使血容量增加以及胎盘处动静脉短路形成有关。病理性高动力性循环,心排指数的增加大都不是由于心室充盈压的增加,而多是由于外周循环阻力减低所致,该机制在较大的动静脉瘘表现最突出,此外,在甲亢、脚气性心脏病、严重贫血中也起重要作用等。

高动力性循环多见于青年及中年男性,多数无症状,少数有心悸、劳力性气急、乏力,偶有心力衰竭。体检:心尖搏动强烈、快速,主动脉瓣区及肺动脉瓣区、颈外动脉处可听到2/6~3/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有时心尖区有2/6~3/6级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X线示心脏搏动强烈,但心影多属正常。半数患者心电图有左室高电压改变,也可有ST段及T波改变。心功能检查常有CI、射血分数(EF)增高。可以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

在高动力性循环的诊断时,要注意排除充血性心力衰竭。后者静脉压可以升高,肝脏淤血、肿大,肺底可闻湿性啰音、心脏杂音或有心脏扩大等器质性心脏病表现,可以供鉴别。

高动力性循环发病机制可能与心肌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亢进有关,因此治疗上首选β受体阻滞药。个别高动力性循环所致心力衰竭,仍可常规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至于有明确病因的高动力性循环,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B1缺乏、贫血等,应针对病因治疗。

高动力循环状态由于患者体内儿茶酚胺过度释放,因此,心排血量增高,增加心脏的负担。尤其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时,可增加病死率。故应积极治疗。

应积极治疗和预防引起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原发疾病,从根本上去除病因。应用β-受体阻滞药进行治疗。

2 疾病名称

高动力性循环

3 英文名称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4 别名

hyperkinetic circulation;高动力性循环状态;高动力循环

5 分类

心血管内科 > 其他心脏病

6 ICD号

I52.8﹡

7 病因

高动力性循环的病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1.生理性: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大量进食、妊娠、发热、湿热环境。

2.病理性: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性心脏病、动静脉瘘、类癌综合综合征、肝硬化、少数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骨病,如变形性骨炎、多发性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等。

3.部分原因不明的高动力性循环即原发性高动力性循环。

8 发病机制

高动力性循环的发病机制各有差异:

1.生理性:由于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引起的生理高动力性循环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所致;妊娠时的高动力性循环则与内分泌改变使血容量增加以及胎盘处动静脉短路形成有关。

2.病理性:心排指数的增加大都不是由于心室充盈压的增加,而多是由于外周循环阻力减低所致,该机制在较大的动静脉瘘表现最突出,此外,在甲亢、脚气性心脏病、严重贫血中也起重要作用等。

9 高动力性循环的临床表现

1.高动力性循环多见于青年及中年男性,多数无症状,少数有心悸、劳力性气急、乏力,偶有心力衰竭。体检:心尖搏动强烈、快速,主动脉瓣区及肺动脉瓣区、颈外动脉处可听到2/6~3/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有时心尖区有2/6~3/6级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

2.X线示心脏搏动强烈,但心影多属正常。半数患者心电图有左室高电压改变,也可有ST段及T波改变。心功能检查常有CI、射血分数(EF)增高。

3.除外其他原因所致高动力性循环状状态。

10 高动力性循环的并发症

高动力性循环可以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

11 辅助检查

1.X线:示心脏搏动强烈,心影多正常。

2.心电图:可有高电压,甚至ST-T变化。

12 诊断

1.多见于青年及中年男性,多无症状,少数有心悸,劳力性气急,乏力。

2.体检:心尖搏动强烈,快速,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

3.除外其他原因所致高动力性循环状状态。

13 鉴别诊断

在高动力性循环的诊断时,要注意排除充血性心力衰竭。后者静脉压可以升高,肝脏淤血、肿大,肺底可闻湿性啰音、心脏杂音或有心脏扩大等器质性心脏病表现,可以供鉴别。

14 高动力性循环的治疗

高动力性循环发病机制可能与心肌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亢进有关,因此治疗上首选β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10~20mg,3次/d或美托洛尔50~100mg,2次/d。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用药期间心排血量可完全恢复正常。

个别高动力性循环所致心力衰竭,仍可常规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但由于对洋地黄的反应较差,所以用量应个体化,并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原发性高动力循环可先用β受体阻滞药治疗,如普萘洛尔10~20mg、美托洛尔50~100mg,均3次/d,视病情可逐渐加量。也可应用利舍平0.125~0.25mg,2~3次/d,交感神经末梢抑制剂如胍乙啶、倍他尼定(苄甲胍)也有效,胍乙啶剂量为10mg,倍他尼定(苄甲胍)为5~10mg,均2~3次/d。此外,少数伴有烦躁、焦虑不安、失眠的患者可酌情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安定)、硝西泮(硝基安定)等。

高动力性循环所致心力衰竭虽然对洋地黄反应较差,但仍可使用,其他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药等仍然有效。

至于有明确病因的高动力性循环,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B1缺乏、贫血等,应针对病因治疗。

15 预后

高动力循环状态由于患者体内儿茶酚胺过度释放,因此,心排血量增高,增加心脏的负担。尤其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时,可增加病死率。故应积极治疗。

16 高动力性循环的预防

1.应积极治疗和预防引起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原发疾病,从根本上去除病因。

2.应用β-受体阻滞药进行治疗。

17 相关药品

维生素B1、肾上腺素、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洋地黄、胍乙啶、倍他尼定、地西泮、硝西泮

18 相关检查

血管紧张素Ⅱ、儿茶酚胺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