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

目录

1 拼音

gān sù shěng rén gǎn rǎn H7N9qín liú gǎn zhōng yī yào fáng zhì yù àn

《甘肃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由甘肃省卫生厅于2013年4月3日印发。

甘肃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

为切实做好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参照国家《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和《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结合实际,制定了我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供广大群众和医务工作者参考使用。

2 一、预防预案

2.1 (一)起居预防

1.春季万物复苏,应当早睡早起,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

2.“春捂”防病: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要保暖防寒,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

3.运动锻炼:春天,万木吐翠,空气清新,增加户外运动锻炼,既采纳自然之气养阳,又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正气,强体防病。

4.调畅情志:多晒太阳,多听音乐,保持乐观情绪。

2.2 (二)饮食预防

1.“春夏养阳”,勿食寒凉损伤阳气。

2.饮食要清淡: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应季时蔬的清温平淡。如:菠菜、蒜苗、香葱、小油菜等

3.饮食宜多甘少酸:春季宜吃甘味食物,以健脾胃之气,温补阳气;肝主升发,与春相应,酸入肝,少食酸性食物,既防阳气生发太过,又能养肝,提高抗病能力。

2.3 (三)习惯预防

1.保持手部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

2.避免手部接触眼睛、鼻及口。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遮掩口鼻。

4.不随地吐痰,如要吐痰应将分泌物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5.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时,应戴上口罩,并尽早就医。

2.4 (四)方药预防

1.一般人群预防方

藿  香9g  贯  众10g  大青叶15g  甘  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连用3天。

2.老年或体虚人群预防方

黄芪10g 防风10g 白术6g 贯众10g大青叶15g甘草3 g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连用3天。

2.5 (五)非药预防

1.艾灸足三里、神阙、气海等穴位,每日灸1次。

2.按摩迎香穴。

3 二、治疗预案

3.1 (一)汤剂治疗

3.1.1 1.疫毒犯肺

主症: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咳嗽,少痰,苔白,脉浮滑数。

病机:疫毒袭于肺卫,致肺卫蕴邪,肺失宣降。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柴  胡10g   黄  芩12g   炙麻黄6g   炒杏仁10g

银  花10g   连  翘15g   牛蒡子15g  羌  活10g

茅芦根各15g  生甘草6g

加减:咳嗽甚者加炙枇杷叶、浙贝母;

恶心呕吐者加竹茹、苏叶。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3.1.2 2.毒犯肺胃

症状:发热,或恶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舌苔白腻,脉浮滑。

病机:毒邪犯及肺胃,湿浊内蕴,胃肠失于和降。

治法:清热解毒,祛湿和胃。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葛  根20g   黄  芩10g   黄  连6g   鱼腥草30g

苍  术10g   藿  香10g   姜半夏10g  厚  朴6g

连  翘15g   白  芷10g   白茅根20g  白头翁10g

茵  陈10g

加减:腹痛甚者加炒白芍、炙甘草;

腹泻加苏梗、仙鹤草;

咳嗽重者加炒杏仁、蝉蜕。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3.1.3 3.疫毒壅肺

主症:高热,咳嗽少痰,胸闷憋气,气短喘促,或心悸,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或灰腻,脉细数。

病机:重症毒邪壅肺,肺失宣降,故高热,咳嗽;痰瘀闭肺,故口唇紫暗,气短喘促。

治法:清热泻肺,解毒化瘀。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麻  黄10g   生石膏30g先下  炒杏仁10g   黄  芩10g

知  母10g   浙贝母10g   葶苈子15g   桑白皮15g

蒲公英15g   败酱草20g   水蛭10g   赤  芍10g

丹  皮10g   蝉  衣10g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芒硝。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不能口服者,鼻饲或保留灌肠。

3.1.4 4.内闭外脱

主症:高热或低热,咳嗽,憋气喘促,手足不温或肢冷,冷汗,唇甲紫绀,脉沉细或脉微欲绝。

病机:邪毒内陷,气脱,阳脱,阴竭。

治法:扶正固脱。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人参15g(另炖)   麦 冬15g   五味子10g   干姜10g

炮附子10g(先下)   山萸肉30g   炙甘草6g  龙骨30g

牡 蛎30g 磁石30g

加减:痰多,喉中痰鸣,苔腻者,加天竺黄、胆南星、鲜竹沥汁。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不能口服者,鼻饲或保留灌肠。

3.2 (二)中成药治疗

注意辨证使用口服中成药或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配合使用。

1.解表清热类:可选用连花清瘟胶囊、柴银口服液、银黄颗粒等。

2.清热解毒类:可选用蒲地蓝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或颗粒)、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粉针剂等。

3.清热开窍化瘀类: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或胶囊)、清开灵口服液(或胶囊)、清开灵注射液、醒脑净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等。

4.清热祛湿类:可选用藿香正气丸(或胶囊)、葛根芩连微丸等。

5.止咳化痰平喘类:麻杏石甘片、小青龙口服液、苦甘冲剂、痰热清注射液等。

6.益气固脱类:可选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3.3 (三)非药物治疗

1.高热不退者,可选大椎、曲池、十宣等穴位放血治疗;

2.根据病情,给予刮痧、拔火罐辅助治疗。

4 三、中医药防治注意事项

(1)老人及儿童应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2)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3)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天;

(4)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5)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6)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