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

目录

1 拼音

gǎn lǎn

2 英文参考

Olive

3 注解

橄榄又名青果、忠果、谏果等,是一种硬质肉果。初尝橄榄味道酸涩,久嚼后方觉得满口清香,回味无穷。土耳其人将橄榄、石榴和无花果并称为“天堂之果”。

西洋传说中,女神阿西娜与海神为了争夺希腊而反目,经众神协调后,决定谁能给予希腊最需要的东西,就获得胜利。只见阿西娜轻拍地面,橄榄树苗便从地面冒出,赢得众人喝采,于是阿西娜从此便成为希腊的守护神,并将城市更名为「雅典」。

4 橄榄的产地及形态特征

橄榄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为一种小型、中间有一粒果核、油质丰富的果实。种植历史可溯及公元前4000年;与榖类、葡萄并称为「地中海三宝」。当时即被地中海沿海居民广泛应用,从日常生活、清洁、保养等,都与橄榄制品息息相关。品种约有500种,果实大小及味道都不一样,而地中海及爱琴海沿海地区,总产量即占全世界的95%。绿色的西班牙橄榄在未成熟时就被采收,然后浸泡在发酵的浓盐水中六至十二个月再装瓶;有时会将橄榄去核塞入红甜椒、洋葱或杏仁。现在,这些腌渍橄榄在台湾许多超市都买的到。深色的Mission Olive是一种完全成熟的橄榄,以碱液腌渍及氧化作用让它有着相当独特的乌黑色泽;这个品种也最常用来制成橄榄油。另外,有着杏仁形状及深茄子色的希腊橄榄Greek Kalamata(通常浸泡在醋里),以及形状娇小椭圆、混合黑与咖啡色泽的法国橄榄French Nicoise(通常浸泡在橄榄油里),是两种常见成熟橄榄的范例。也有橄榄使用盐巴腌制,消除果实大部分的水分后,橄榄就变得皱皱的,再以橄榄油摩擦,与香料草混合装瓶。所有的橄榄或橄榄制品都富含单元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多酚类。

橄榄树从种植到结果,大概需要五到七年的时间,而榨成的橄榄油,因其质量稳定、易达高温、不起油烟等特性,成为地中海各国美食中,不可或缺的大功臣;在意大利料理中,使用率更高达九成。

5 橄榄的别名

青果、忠果、谏果

6 橄榄的营养价值

1. 橄榄果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鲜食有益人体健康,特别是含钙较多,对儿童骨骼发育有帮助;

2. 新鲜橄榄可解煤气中毒、酒精中毒和鱼蟹之毒,食之能清热解毒、化痰、消积。

7 橄榄的选购

1. 色泽变黄且有黑点的橄榄说明已不新鲜,食用前要用水洗净;

2. 市场销售色泽特别青绿的橄榄果如果没有一点黄色,说明已经矾水浸泡过,为的是好看,最好不要食用或吃时务必要漂洗干净。

8 橄榄的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9 橄榄的食疗功效

橄榄味甘酸、性平;

具有清热,利咽喉,解酒毒的功效。

10 橄榄食用建议

每次3~5枚

1. 应用于解酒:鲜果5~10个,去核取果肉捣烂,加白糖50克,水煎取煎汁,一次服完;

2. 应用于咽喉肿痛:鲜果或盐榄去核,取果肉含服,每次1个,每天数次。

11 橄榄油

橄榄油主要分类为冷式初榨橄榄油 Extra Virgin Olive Oil(酸度低于1%)、初榨橄榄油 Virgin Olive Oil(酸度1~3%)和一般橄榄油 Olive Oil 或 Pure Olive Oil(精炼与初榨橄榄油的混合体)。

冷式初榨橄榄油颜色较深,通常接近绿色;价格最高,但也蕴藏着最深沉的橄榄风味。冷式初榨橄榄油与初榨橄榄油,顾名思义,都为初榨,并未完全净化,遇热则燃烧、变色,因此不适用于高温烹饪,适合用于色拉、浸泡食材或低温烹饪。

如需高温烹调食物,包括煎、煮、炒、炸等,使用一般橄榄油是最合适的,因为它的发烟点(Smoke Point)较高,仍含有丰富营养成分,也较前者平价。

另外还有一些是加料橄榄油,譬如说:加入香料草、辣椒等,为料理增添风味用。所有橄榄油一旦被开封,应该要保存在清凉干爽的地方,可放置大约六个月。

而橄榄油含有单元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多酚类等,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在「国际橄榄油协会」出版的《橄榄油与健康》一书中,整理出超过两百五十项国际性的科学研究报告,详列橄榄油对人体的益处。

12 《*辞典》:橄榄

12.1 出处

《日华子本草》

12.2 拼音名

Gǎn Lǎn

12.3 别名

橄榄子(《南州异物志》),橄棪(孟诜),忠果(《记事珠》),青果(《宛陵集》),青子(《东坡诗集》),谏果(《齐东野语》),青橄榄(《海槎余录》),白榄(《广东新语》),黄榄、甘榄(《陆川本草》)。

12.4 来源

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实。果实成熟后采摘,晒干或阴干,或用盐水浸渍后晒干。

12.5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10米以上。树皮淡灰色,平滑;幼芽、新生枝、叶柄及叶轴均被极短的柔毛,有皮孔。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30厘米;小叶11~15片,对生,矩圆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偏斜,全缘,秃净,网脉两面均明显,下面网脉上有小窝点,略粗糙。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与叶等长或略短;萼杯状,通常3裂,很少5裂;花瓣3~5枚,白色,芳香,长约为萼之2倍;雄蕊6枚;雌蕊1枚,子房上位。核果卵形,长约3厘米,初时黄绿色,后变黄白色,有皱纹。硬核内有种子1~3颗。花期5~7月。果期8~10月。

12.6 生境分布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台湾等地。产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

12.7 性状

鲜橄榄:呈梭形,两端钝圆,或渐尖,长可达3~4厘米,粗约1.5~2厘米。外表碧绿或黄绿色,时日较久者呈乌黄色,平滑,微带光泽。顶端有细小黑色的突起,基部有果柄痕迹。果肉颇厚实,内面黄白而多汁液。果核呈梭形,棕褐色,具6条棱线;质坚硬不易碎。核的横切面可见3个孔洞,其中各有一粒细长梭形的种子;种皮红棕色,种仁白色,油润,有香气,无臭,味涩微酸,嚼之有回甜。以个大、肉厚、色青绿者为佳。干橄榄:外形同上,外表棕褐色或紫棕色,皱缩,有多数凹凸不平的皱纹。果肉较薄,棕褐色或灰棕色,质坚韧,可与果核分离,内核性状与鲜者无异。味甜,酸涩味较差。以个大、肉厚;色灰绿、无乌黑斑者为佳。

12.8 化学成份

果实含蛋白质1.2%,脂肪1.09%,碳水化物12%,钙0.204%,磷0.046%,铁0.0014%,抗坏血酸0.02%。种子含挥发油7~8%,以及香树脂醇等。

12.9 性味

甘涩酸,平。

①《本草衍义》:"味涩,久食则甘。"

②《滇南本草》:"味甘酸,性平。"

③《本草再新》:"味甘涩,性寒。"

12.10 归经

入肺、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12.11 功能主治

清肺,利咽,生津,解毒。治咽喉肿痛,烦渴,咳嗽吐血,菌痢,癫痫,解河豚毒及酒毒。

①孟诜:"主河豚毒,汁服之。"

②《日华子本草》:"开胃,下气,止泻。"

③《开宝本草》:"主消酒。"

④《本草衍义》:"嚼汁咽治鱼鲠。"

⑤《滇南本草》:"治一切喉火上炎,大头瘟症。能解湿热、春温,生津止渴,利痰,解鱼毒、酒、积滞。"

⑥《纲目》:"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鱼鳖毒。"

⑦《本草通玄》:"固精。"

⑧《本经逢原》:"令痘起发。"

⑨《本草再新》:"平肝开胃,润肺滋阴,消痰理气,止咳嗽,治吐血。"

⑩《随息居饮食谱》:"凉胆息惊。"

⑾《现代实用中药》:"治神经病癫痫,配合明矾煮成流膏用。"

12.1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烧存性研末、捣汁或熬膏,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12.13 附方

①治时行风火喉痛,喉间红肿:鲜青果、鲜莱菔,水煎服。(《王氏医案》青龙白虎汤)

②治酒伤昏闷:橄榄肉十个,煎汤饮。(《本草汇言》)

③治心痛、胃脘痛:盐腌咸(橄)榄去核,以鲜明人中黄人满,用纸及泥包好煅透,滚水调下。(《本草求原》)

④治肠风下血:橄榄烧灰(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本草求真》)

⑤治河豚鱼鳖诸毒,诸鱼骨哽:橄榄捣汁或煎浓汤饮。无橄榄以核研末或磨汁服。(《随息居饮食谱》)

⑥治唇裂生疮:橄榄炒研,猪脂和涂之。(《纲目》)

⑦治牙齿风疳:用橄榄烧研,入麝香少许贴之。(《圣惠方》)

⑧治下部疳疮:橄榄,烧存性研末,油调敷之,或加儿茶等分。(《乾坤生意》)

12.14 各家论述

《本草经疏》:"橄榄,《本经》味酸甘,今尝之先涩而后甘,肺胃家果也。能生津液,酒后嚼之不渴,故主消酒,甘能解毒,故疗鯸鲐毒。鯸鲐即河豚也。"

12.15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取鲜橄榄连核100克,加水200毫升,放入砂锅内用文火煎2~3小时。使成100毫升,过滤。成人日服3~4次,每次2S~30毫升,连续服至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每日1~2次后停药。一般疗程为5天。如大便性状未见改善,培养阳性者,则取煎液50毫升,加水50毫升行保留灌肠,每日1~2次,连续3天。临床治疗急性菌痢49例,服药后平均12小时退热,大便次数恢复正常为2.8天,大便性状改善为3.8天,大便培养阴性时间为4.1天。

②治疗皮肤病

用橄榄煎液湿敷治疗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有收敛、消炎及减少渗出的作用。据观察,阴囊溃疡、女阴溃疡及重型多型渗出性红斑,用药后溃疡面即迅速停止渗液,黄色分泌物减少,伤口疼痛减轻,肉芽生长,伤口很快愈合;对湿疹皮炎亦有停止渗液的作用,制剂及用法:取生橄榄2斤捣烂,加水1000毫升,用文火煎成药液1000毫升,静置半小时,去渣。用纱布浸荡液湿敷,每日3次。对溃疡早期以冷敷较好,至炎症稳定后可以改用热敷(溶液温度约40~50℃);湿敷后创面盖以凡士林纱布。对湿疹皮炎,同时配合抗过敏药、维生素C及外用锌氧油等。

12.16 摘录

《*辞典》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