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咳

目录

1 拼音

gān ké

2 英文参考

a dry cough[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a hacking cough[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dry cough[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ry cough[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干咳(dry cough[1][2])为病证名[3]。出自《理虚元鉴》。又名干咳嗽[3]、干嗽。

《中医药学名词》(2004):干咳是指咳嗽无痰;或痰极少,不易排出的表现[3]

《中医药学名词》(2010):干咳是指以咳嗽无痰或少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

4 干咳的病因病机

多因火郁伤燥或脏腑亏损所致[4]

5 干咳的症状

《赤水玄珠·干咳嗽》:“干咳嗽者,无痰出而欬咳连声者是也。此本于气涩。涩之微者,咳十数声方有痰出,涩之甚者,虽咳十数声,亦无痰出。”

6 干咳的治疗

《景岳全书·杂证谟》:“干咳嗽者,以肺中津液不足,枯涸而然。此明系内伤亏损,肺肾不交,气不生精,精不化气,所以干涩如此。但其有火无火,亦当辨治。若脏平无火者,止因肺虚故,必先补气,自能生精,宜五福饮之类主之;若脏气微寒者,非辛不润,故必先补阳自可生阴,宜理阴煎,或六君子汤之类主之;若兼内热有火者,须保真阴,故必先壮水,自能制火,宜一阴煎,或加减一阴煎,兼贝母丸之类主之。若以此证而但知消痰开郁,将见气愈耗,水愈亏,未免为涸辙之鲋矣。”

《类证治裁》卷二:“其脾肺亏损,致咳嗽喘促,畏寒呕泻,及脉见细弱,症见虚寒,咳久不已者,切勿清嗽,但补元气,嗽自止。六味回阳饮,或理中汤,劫劳散,八味地黄丸。”

《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干嗽,肺中无津液也。其脉细涩,必兼气弱或促,乃痰郁火邪于肺中。轻则连咳数十声,方有痰出,重则虽多咳亦无痰,故为干咳嗽,极难治。始宜用苦桔梗以开之,再用补阴降火之剂。不已,则成劳瘵,在不得志者多患此。宜干嗽补肺膏、加味二母丸、琼玉膏。”

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0.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