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肝健宁 (最后修订于2009/1/14 23:26:49)[共197字]
摘要:药品说明书别名保肝宁;肝健宁;水解肝素,肝宁适应症用于防治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放射性肝损害、肝原性骨质疏松、牛皮癣等。用量用法口服:每次1~2片,每日3次。肌注:第1日1ml,以后每日增加0.5~1ml,至3~5ml后,每隔1~2日注射1次,连续2~3个月。注射前先深部肌注0.1ml,作过敏试验。注意事项急性肝炎、肝昏迷患者忌用。应用注射剂时需先做过敏试验。规格片剂;针剂。......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读医随笔》:[卷四证治类]欲不可遏法宜疏肝健脾
肾主志,肝主怒,脾主思。凡肝热郁勃之人,于欲事每迫不可遏,必待一泄,始得舒快。此肝阳不得宣达,下陷于肾,是怒气激其志气,使志不得静也。肝以疏泄为性,既不得疏于上,而陷于下,遂不得不泄于下,泄之不止,肾精为肝风煽尽,而气脱矣。治法∶酸凉、辛凉清肝之燥,疏肝之郁而升发之,使不下陷;若不应者,是脾虚不能升载肝气也,加健脾以托之。若以苦寒清心,心肝木火之邪一齐下溜,搏于肾阴,愈令勃勃欲出矣。大抵兼升、兼开
- 疏肝健脾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56例临床观察
2006年01月05日中医杂志2005年第5期19(北京)为了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的临床疗效。研究者56例FMS患者分为A组38例(原发性)和B组18例(合并其他风湿病),给予逍遥散加减治疗,疗程12周。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2.11%,B组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比较,A组疗效优于B组,疼痛、压痛、僵硬、疲乏及睡眠障碍等明显改善。可见疏肝健脾法治疗FMS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乙肝健片
乙肝健片药品名称:乙肝健片生产企业:青海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三普制药厂批准文号:ZZ-4252-青卫药准字(1997)第000002号规格:0.25g/片剂型:片剂省份:青海申请编号:97217公告号:20公告日期:1999-5-10保护级别:2级保护起始日:1999-5-10保护终止日:2006-5-10保护期限:7年批件号:99154证书号:99111保护品种号:ZYB20799111是否同品
- 应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
【关键词】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疏肝健脾法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称为“胃脘痛。从1999年至2007年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8年间共收集60多例患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其中38例应用疏肝健脾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8例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52~70岁,平均年龄61岁;病程5~30年,平均9年。均经胃镜检查及病
- 乙肝健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sAg)流行率分别为57.6%和9.7%,估计约7亿人曾感染HBV,其中1.2亿人为HBsAg慢性携带者[1]。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病,对人民身体健康危害很大。笔者1997年3月~2004年12月用乙肝健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8例,其中治愈36例,有效20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8例患者均参照1995年北京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均
- 平肝健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证候,以上腹不适症状诸如隐痛、嗳气、饱胀、反酸、烧心、食欲减退、便秘或腹泻等为主要症状。2000年7月~2005年5月,笔者用平肝健胃汤治疗本病6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120例病人,男48例,女72例;年龄20~64岁;病程2~23个月,平均4.6个月。临床表现:餐后饱胀87例,上腹
- 疏肝健脾法治疗肝源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肝源性腹泻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肝源性腹泻35例,并设30例对照组,做疗效性观察。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肝源性腹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对照组。肝源性腹泻是指肝脏各种实质性疾病所引起的慢性腹泻,排除原发性肠病和继发性感染者。常伴有上腹不适、嗳气少食、
- 田淑霄:疏肝健脾治乳癖
□刘少灿 郭圆圆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外科正定》有云:“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垂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这句话描述的病症与现代西医的乳腺增生的症状是相符合的。癖,同义于痞,痞是形容气机不畅,在人体任何部位出现胀满疼痛,病情时轻时剧,疼痛时隐时现,乳癖的临床表现是与这些症状相一致。田淑霄教授为河北省十二大名医之一,是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
- 田淑霄疏肝健脾法治乳癖验案
《外科正定》有云:“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垂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这句话描述的病症与现代西医的乳腺增生的症状是相符合的。癖,同义于痞,痞是形容气机不畅,在人体任何部位出现胀满疼痛,病情时轻时剧,疼痛时隐时现,乳癖的临床表现是与这些症状相一致。田淑霄教授为河北省十二大名医之一,是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尤善治疗妇科疾病,现举田教授治疗乳癖一则并谈
- 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治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临床以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肝脏肿大及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出现发热及黄疸,尤以急性甲型肝炎为多见。目前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5种。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甲型和戊型以消化道传播为主,乙型、丙型、丁型以血液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母婴传播。本病归属于中医“肝热病、“肝
- 《本草简要方》:[卷之五果部]吴茱萸山茱萸食茱萸
主治温中。下气。止痛。解郁疏肝健脾。起阳去痰。化滞。逐风。通关节。开腠理。治霍乱转筋吐泻。阴毒伤寒。咳逆。咽膈不通。痰冷气逆。胃冷。噎膈中恶。心腹绞痛。痞满症结。食积。奔豚。阴毒腹痛大肠壅气。肠风血痢多年脾泄。肾气。阴疝。血痹。腰脚软弱。水肿。香港脚冲心。产后余血心痛。子肠脱出。阴下湿痒蛇虫毒。山萸食萸。功同力小茱萸丸。吴茱萸木瓜各等分。研末酒煮米糊丸。或木瓜蒸烂研膏丸。梧子大。每服五十至百丸。温
- 肝气犯脾
肝气犯脾 病证名。又称肝木乘脾土。肝主疏泄,肝气盛则疏泄太过,横逆犯脾胃,影响消化功能。症见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胸胁胀痛等肝气横逆症状,以及腹胀纳呆,嗳气吞酸,大便溏泄等脾失健运症状。治宜疏肝健脾,以疏肝为主。作者:
- 正大天晴新药“异甘草酸镁”被列入“863”计划
一难题。 据介绍,目前江苏正大天晴药业在专业肝病治疗药物研发领域,以卓越的表现,异军突起,以主力品牌的卓越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成为行业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17年来,正大天晴平均每2—3年就推出一个肝健康新药:相继研制开发“强力宁”“猪苓多糖”“甘利欣”“天晴复欣(苦参素)”“天晴康欣(拉克替醇散)”“天晴顺欣(苦参碱)”“甘平(甘利欣肠溶胶囊)”等一系列肝健康产品。目前,正大天晴的肝健康产品在技
- 《时方妙用》:[卷一]中风
猝倒无知。牙关紧闭。痰涎上壅。危在顷刻是也。李东垣主气虚。刘河间主火盛。朱丹溪主湿盛生痰。三子皆言中风之因。如作文之推原法。薛立斋赵养葵。言真水竭。真火虚。肝郁脾伤。及诸虚所致。更推展言之。总非正面文本。其曰风者。主外来之邪风而言也。其曰中者。如矢石之中于人也。此时因风治风。尚恐不及。其他奚论焉。小续命汤为第一诸说。不足凭也。若谓是气虚火盛痰多水竭火虚肝郁脾伤及诸虚所致。为病日久。即未中风之前。以
- 《邵兰荪医案》:[卷三]泄泻
遗风王舌浓黄滑,便泻不化,脉弦濡,小便不利,此属湿热。脘闷,宜和中清利。(六月初八日。)藿香梗(二钱)焦六曲(四钱)蜜银花(二钱)猪苓(钱半)原滑石(四钱)炒川连(七分)扁豆衣(三钱)通草(钱半)川朴(一钱)省头草(三钱)新会皮(钱半)(引)荷叶(一角)二帖。介按∶湿胜便泻而小便不利,治以清利湿热。又佐消食扶脾,确是双方兼顾之疗法。安昌夏舌滑白,脉弦细,便溏,患小便不多,脘闷,气冲欲呕,藉猪苓汤加
- 《慎柔五书》:[卷二]医劳历例第二
尝治虚损,脉缓五六至,但咳嗽、发热、无恶寒、喉痛、喉梗等症,以为可治。服保元君之类十余剂,咳嗽略可,热亦微退。至二十剂外,咳嗽反甚,热又如故,而身反不能展侧,两足渐无力,至不能行而足。此何也?缘下焦肾气衰惫,而百骸间无津液涵溉,且阳气不能四达,脾肺之气不能下输。(数语实括尽虚损机关,但保元、四君、八味、补中,断难治此大症,偶有治愈者,必其血分犹未甚虚甚痹也。)故足无力而蜷,虽药有效,病难暂减,终不
- 再障生血片
:吉林省申请编号:2001182公告号:延长保护期第4号公告日期:2001-10-9保护级别:2级保护起始日:2001-10-13保护终止日:2008-10-13保护期限:7年批件号:2001381证书号:20011950保护品种号:ZYB20720011950是否同品种:功能主治: 本品具有补肝健脾,益气养血的功能。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作者:自动采集
- 中药治腹泻名方显神效
用,具有良好的疏肝健脾之功效。‘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往往“肝郁脾虚,肝郁则气机郁滞,不通则痛,而肝郁又与情绪紧张不舒畅具有密切关系;脾虚则不能运化食物。从而造成腹泻。因此,采用疏肝健脾的痛泻方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肠易激综合征是慢性腹泻常见病因之一,好发生在任何年龄,以20岁~50岁为多,工作忙碌、精神紧张容易诱发本病,属于职业人士的高发疾病。本病的特点是肠道本身无器质性病变,但
- 从肝郁论治肝病失眠
案1患者余某,女,56岁。于2010年3月10就诊。因“乙肝病史3年余,乏力纳差1月余”,西医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经西药护肝降酶及抗病毒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患者轻度贫血面容。纳差,无明显口干口苦,偶有恶心欲呕,偶有腹胀,肝区隐痛,小便淡黄,大便黄软,日1次。患者性情抑郁,夜间难以入寐。舌质淡红,苔薄黄,中医诊为肝积,辨证为肝郁脾虚。治以柴胡疏肝散加味疏肝健脾,解郁安神。处方:柴胡1
- 赤白带下
赤白带下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赤白沥、赤白漏下、妇人下赤白沃等。指妇女带下,其色赤白相杂、味臭者。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下注,损及冲任、带脉,以致白带夹胞络之血混杂而成赤白带下。治宜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方用清肝止淋汤(方见赤带条),或用加减逍遥散(白芍、柴胡、茯苓、甘草、陈皮、茵陈、栀子)。此证尚应注意癌变之可能,当早期诊治。作者:
- 健胃愈疡片
健胃愈疡片药品名称:健胃愈疡片生产企业: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91)卫药准字Z-87号规格:0.3g/片剂型:片剂省份:湖南省申请编号:1998272公告号:24公告日期:2000-5-28保护级别:2级保护起始日:2000-5-28保护终止日:2007-5-28保护期限:7年批件号:2000071证书号:2000042保护品种号:ZYB2072000042是否同品种:功能主治: 本
- 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型如何辨治?
火,肝郁则热,伤及血络,则心烦不宁,便夹脓血;气滞壅塞大肠,则少腹坠胀,里急后重;肝气乘脾犯胃,气机升降失常,则脘痞不适,嗳气不舒,纳呆不振;舌质红、舌苔薄白而腻,脉弦均为脾虚肝强之象。 治法:抑肝健脾,理气化湿。 方药: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加减,共奏疏肝健脾之功。柴胡、白芍、青皮疏肝理气、缓急止痛;白术、茯苓、陈皮、山药理气健脾祛湿;防风、薄荷疏肝养肝,醒脾燥湿;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如两
- 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疏肝健脾化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60例脂肪肝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口服疏肝健脾化脂汤,对照组30例口服氟伐他丁、肝泰乐片,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证候积分及肝脏B超声像图改变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化脂汤治疗脂肪肝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疏肝健脾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6例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病情严重的影响到患者和家属的日常生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了当务之急。自1999年起,我们采用中药自拟方—疏肝健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通过和对照组的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1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86例。参照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治疗组男64例,女22例,
- 乙肝煎方剂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50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乙肝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取得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0年1月1日~2001年1月1日中的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3岁,病程2~5年者46例,5年以上者4例;治疗前出现乏力50例,胁痛者47例,腹胀者45例,纳差者48例,肝肿大者32例,脾大者26例,A
- 顽固性黏液便患者治验体会
笔者曾治一位60岁老年妇女,患者自述反复解黏液便2年,病程中服用过大量中西药物,但效果不明显。症见肠鸣腹痛,痛时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色白如鱼脑,日大便7~10次,伴有脘腹痞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纳呆滞、小便清长、形寒肢冷、腰膝困痛、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象沉迟。腹部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大便化验及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从其症见肠鸣腹痛、痛时欲泻、泻后痛减、脘腹痞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
- 慢性肠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慢性肠炎属中医泄泻的范畴,以病情缠绵易反复发作为特点,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1温阳益气柔肝健脾法 本证多见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腹中雷鸣,攻冲作痛,痛则泻,泻后痛减,舌淡苔白,脉略沉弦。证乃脾阳虚弱,木不疏土。方用附子理中汤和痛泻要方加减。药用附子、炮姜、吴茱萸暖理温中,参、术、苓、草健脾益气,白芍、防风、木瓜柔肝疏肝,诸药合用,共奏温阳益气,柔肝健脾
- 慢性胃炎“药疗”五法
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其病病情轻重不一.按胃镜和病理所见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病因。可能与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某些食物(如烟、酒、浓茶、咖啡等)长期刺激、免疫功能失调、久服某些药物、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慢性胃炎病程较长。症状持续或有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用中药治疗本病效果较好,简述如下: 清
- 治肝腹水有妙方
。 方中生牡蛎、制鳖甲、珍珠母软坚散结;丹参、赤芍、白芍、牛膝、桃仁活血化瘀;丝瓜络、橘络通络止痛;大腹皮、车前子消胀利水;白术、枳壳健脾通腑;黄芪、肉桂益气扶阳;郁金、鸡内金理气开胃。全方共奏疏肝健脾、利水消胀、软坚活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丹参、赤白芍、怀牛膝、桃仁可改善肝血流及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有防治肝硬化、降低门脉压、促使腹水消退等作用;鸡内金能使胃的运动机能增强
- “阴吹”治验1例
1病历摘要患者,41岁。于2004年9月8日初诊。患者精神倦怠,四肢无力,纳呆,善太息,前阴频频矢气,日轻夜重,初始未予治疗,日趋加剧,行房时更甚,既削弱双方情绪,又影响双方快感。曾于多家大小医院妇科检查,未发现异常,无器质性病变。转中医治疗,前医辨证为脾气虚弱,肾阳不振,气机失畅,而投以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木香槟榔丸、肾气丸等治疗,几经周折,时达年余,皆为罔效。遂转余处治疗,诊见:形体较瘦
- 疏肝利水活血应对肝硬化腹水
。 方中生牡蛎、制鳖甲、珍珠母软坚散结;丹参、赤白芍、川怀牛膝、桃仁活血化瘀;丝瓜络、橘络通络止痛;大腹皮、车前子消胀利水;白术、枳壳健脾通腑;黄芪、肉桂益气扶阳;郁金、鸡内金理气开胃。全方共奏疏肝健脾、利水消胀、软坚活血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丹参、赤白芍、怀牛膝、桃仁可改善肝血流及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有防治肝硬化、降低门脉压、促使腹水消退等作用;鸡内金能使胃的运动机能
- 谢晶日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浅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本病从单纯性脂肪肝进一步发展.可能逐步形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早期治疗十分重要。谢晶日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颇有见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其临床经
- 乐食冲剂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疗效观察
生子女发病率较高。现代医学诊断为“神经性厌食,认为与锌、铁等微量元素缺乏有关。患儿除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明显不适,但病程迁延不愈者,可使气血生化不足,抗病能力下降,罹患他症。我们采用平肝健脾的方法治疗脾虚肝旺型厌食患儿,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吴瑞萍等主编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1)长期食欲不振,见食
- 王三虎治疗肝癌经验
g。方中以柴胡、人参疏肝健脾为君药:黄芩、垂盆草清利肝胆湿热为臣药;半夏、夏枯草、生牡蛎、山慈菇、土贝母、鳖甲化痰解毒散结,丹参、延胡索、姜黄理气止痛为佐药;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疏肝健脾、清利湿热、化痰解毒、软坚散结之功。 对于肝癌晚期最常见的腹水难消之症,王师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肝郁脾虚、气滞水停,故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创制专方——保肝利水汤:柴胡12g,人参
- 中医如何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胆囊炎?
1.肝胆郁滞证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或心烦易怒,胁肋及上腹部窜痛,脘闷不舒,善太息,嗳气频频,或大便不爽,舌淡苔白或白腻,脉弦紧。 治疗方法:疏肝利胆,行气解郁。 选方用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5g,枳壳15g,白芍20g,川芎15g,香附15g,川楝子10g,甘草10g。 本证以肝失疏泄,胆气不利,胁肋窜痛,胀闷不舒为主要临床特点。故方用柴胡、枳壳疏肝解郁,行气利胆;白芍养阴柔肝,缓急止
- 当归地黄合剂治疗经前期综合症100例
经前期综合征(PMs)是指反复发生在经前,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涉及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症候群。属祖国医学“经行情志异常、“经行乳房胀痛、“经行腹痛、“经行头痛、“经行浮肿等范畴。是-种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中西医治疗无特效药物,我们根据病人经前抑郁不乐、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烦躁易怒或见头痛、失眠、乳房胸腹胀痛等多种临
- 杨牧祥临证经验化斑汤治黄褐斑
病因病机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和蝴蝶斑,是临床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女性患者居多。中医学称之为“黧黑斑,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称之为“皯黑曾,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称“黑斑。此外,历代医家还有“肝斑、“褐黄斑、“蝴蝶斑等记载。 本病多见于妇女,宋代王怀隐所著《太平圣惠方》曰:“妇人月水久不通,年月深远
- 痰瘀同治法临床运用心得
干,舌胖大、苔白厚腻,舌系脉青瘀,脉弦滑。血压21/12kPa,血脂TCH12.5mmol/L,TG2.5mmol/L,HDL—C0.75mmol/L。诊断为高脂血症。证属肝郁脾虚,痰阻血瘀。治宜疏肝健脾消痰化瘀。药用半夏、白术、苍术、僵蚕、南星、泽泻、桃仁各12g,石菖蒲、蒲黄各15g,大黄、水蛭各8g,皂角刺30g,矾石3g(装胶囊分吞)。水煎30min,煎2次取汁500ml,分2次饭后20m
- 逍遥丸治疗11例不孕症临床分析
本院于2000~2002年对11例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的育龄妇女导致不孕症,采用口服逍遥丸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1例育龄妇女,年龄最小25岁,最大40岁,平均年龄32岁。原发不孕4例,继发不孕7例。不孕史2~3年。11例育龄妇女临床基本症状为:在月经来潮前5~8天开始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胁胀满、双乳渐进性增大变硬、胀痛。重者走路乳房都感觉振痛不适。月经前1~2
- 全国名老中医治肝脾不和经验
张海峰,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专家、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病证,对脾胃学说造诣很深。张老常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取效良好。张老认为,肝脾关系非常密切,肝脾功能失调可引起很多疾病,调和肝脾是临床常用治法,但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病理变化,采用不同的具体治法。如:疏肝健脾、抑肝扶脾、补脾抑肝、健脾养肝等。下面介绍张老调和肝脾法的临床应用。 一、疏肝健脾法:此法适用于因忧思日久而致肝气郁结,疏泄不及,
- 随师临证清热化痰法治愈不孕症1例
1病历摘要患者,女,25岁,2003年8月18日初诊,婚后7年不孕。平素月经35~60天一行,每次带经4~5天,经量少,经前两侧乳房胀痛,形体肥胖,两便尚调,末次月经2003年8月10日。经净B超提示子宫肌瘤1.1cm×1.1cm,左附件囊性占位5.3cm×4.6cm×6.6cm,右附件囊性占位4.6cm×2.6cm×4.3cm。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濡数。辨证分析:患者形体肥胖,肥人多痰湿。又脾为
- 张海峰调和肝脾法的经验
著名中医专家张海峰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病证,对脾胃学说造诣很深。我们随先师学习期间,对其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印象颇深。张老认为:肝脾关系非常密切,肝脾功能失调可引起很多疾病,调和肝脾是临床常用治法,但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病理变化,采用不同的具体治法。如:疏肝健脾、抑肝扶脾、补脾抑肝、健脾养肝等。下面介绍张老调和肝脾法的几个方面供同道参考。同时,也表达我们对先师的怀念之情。 1调和肝脾法的理论
- 刘道清治疗“瘀胀“病经验述要
刘道清主任医师,行医4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以治肝肾、脾胃病见长,尤擅治疑难杂症。如从肝脾调治,以疏肝健脾、理气活血法治疗“瘀胀病,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瘀胀病,中医文献中无此病名。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瘀胀且肿,或轻度指凹性浮肿,晨起颜面及手尤甚,傍晚下肢较重,腰酸乏力,善叹息,伴有焦虑不安、烦躁易怒等精神症状。心、肝、肾等化验检查多属正常。由于患者多以“瘀胀为
- 皮肤病治疗经验
阴耗血,阴血亏虚,发失濡养故毛发脱落,心烦寐差,情志抑郁,疲乏无力,纳谷欠香。熟地、当归、白芍、熟首乌、枸杞补肾养血;柴胡、香附、合欢皮疏肝解郁;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川芎、红花活血通窍,共奏疏肝健脾补肾养血,精生血养,头发生长。2清热活血化痰治痤疮王某,男,21岁,初诊日期2005年6月5日。患者面部粉刺反复发作2年,皮肤可见丘疹、脓疱、结节,色素沉着及轻度凹陷的疤痕,微痒疼痛,伴口干舌苦,
- 刘渡舟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经验浅述
刘渡舟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根据中医的理论,结合肝的生理病理特点,总结探索出一套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对慢性迁延型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尤以乙型肝炎更为突出。兹将治疗经验概括整理如下。1气血阴阳分型的辨证模式慢性病毒性肝炎多见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两种病毒以上重叠的复合型肝炎。刘老认为本病的致病因子是感受了外界的湿热毒邪,滞阻于肝脏,使肝的疏泄功能障碍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研究概况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病理学上和酒精性肝炎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病理状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运动的减少及营养过剩问题突出。造成NAFLD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并有低龄化趋势。在过去的7—10年,中国发达地区成年人脂肪肝患病率增加了近1倍。西医目前尚无完全有效、作用肯定的药物供临床使用,而中医治疗NAFLD
-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肝纤维化(慢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6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去除病因(如各种抗病毒治疗)及保肝抗炎等对症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中药,两组均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停药后6个月随访。结果比较治疗前的基线和治疗结束时与停药后6个月的相关指标,两组患者的主要观察指标治疗组如影像学和肝纤维化相
- 陈宝贵临证经验四逆散加味治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属中医的“胃痛、“胃痞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有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导致胃气郁滞,失其和降,胃气不通,不通则痛而发为胃痛;或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生痞满。临证时我们发现肝气犯胃致胃部不适者多见。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邪气脏腑
- 从肝浅议血证
血之功,以应人体动静之需。心脏健盛,则神志能藏,气机畅利,营血和调,又有助于肝气之疏调,故肝得心之助,营血有源,其体得养,生机乃荣。心得肝之助,则心脉畅利,心体得养,神志能藏,营血运行诸经而调之。且肝健则阳气生发有源,肝气调达,气机畅达,又能助营血之宣行,而无气郁血滞之虑,故言“肝健则心荣”。若因情志不节,肝气郁结,疏泄失调,气机壅滞,久郁犯心,可致心血失调,扰乱心神,心神不宁,胸胁胀闷,或心闷憋
- 杨牧祥临证经验慢性胃炎:疏肝健脾和胃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胃镜诊断的普及和病理组织学研究的进展,慢性胃炎的确诊病例逐渐增多,据统计,慢性胃炎约占门诊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由于浅表性胃炎可逐渐发展为萎缩性胃炎,甚至发生癌变,严重威胁患者健康,近年来引起中西医的高度重视。 病因病机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痛、“嘈杂、“吐酸等范畴,尤以胃痛为主症。本病的病因主要有外感寒邪,饮
-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妇科病的体会
调和肝脾,理气止痛;加柴胡、当归、茯苓、丹皮、香附、乌药、炙甘草等。(2)崩漏以行经期经量大,持续时间长,淋漓不断为主症;伴胸闷纳呆、面色黄或白,倦怠乏力,肢冷、便稀,舌胖,苔薄白,脉细弱。治宜抑肝健脾,固冲涩血;加熟地、黄芪、生牡蛎、山药、乌贼骨、茜草炭、鹿角胶、炙甘草等。(3)妊娠腹痛以妊娠期小腹疼痛,反复发作为主症;伴胸闷胁痛,烦躁易怒,嗳气吐酸,头晕,心悸,纳少便溏,舌淡苔少,脉细弦。治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