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刚子为方剂名,出自《雷公炮炙论》,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巴豆之别名[1]。
3 刚子的别名
4 来源及产地
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种子[2]。产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四川、云南、湖北[2]。
5 性味归经
6 功能主治
1.治寒积停滞,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痰饮,水肿,腹水,癫痫,痴狂[2]。内服:巴豆榨去油取霜用,每次30~90mg,入丸、散[2]。
2.治泻痢,巴豆炒焦至内外黑透,研末,蜂蜡为丸,每丸含巴豆75mg,成人每次服4丸,每日一至三次,空腹服用[2]。
3.治白喉,巴豆仁与朱砂同研贴眉心;恶疮,疥癣,研末涂或以纱布包擦患处[2]。
7 使用注意
8 化学成分
巴豆油中含巴豆醇二酯十余种,去氧巴豆醇三酯多种,以及巴豆酸(Tiglic acid)、巴豆油酸(Crotonic acid)、亚油酸、花生酸等的甘油酯[2]。还含蛋白质,内有巴豆毒素(Crotin)[2]。又含巴豆苷、氨基酸等[2]。
9 刚子的药理作用
巴豆油对皮肤及黏膜均有极强的刺激作用,服半滴至一滴,口腔及胃黏膜即有烧灼感,呕吐,多次大量水泻,伴有剧烈腹痛,产生严重的胃肠炎[2]。服巴豆油1g,可中毒致死[2]。外用可引起皮肤发红、发疱甚至坏死[2]。巴豆油乳剂对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小鼠有保护作用[2]。巴豆油对小鼠有致癌或促进致癌物质产生肿瘤的作用[2]。煎剂或水浸剂对钉螺有杀灭作用[2]。巴豆毒素系原浆毒,能引起局部细胞坏死,溶解红细胞[2]。巴豆醇二酯有抗癌作用[2]。
10 参考资料
用到中药刚子的方剂
- 蓖麻丸
八二:蓖麻丸:别名:萆麻丸处方:蓖麻仁30枚,棘刚子(去皮)20枚,石燕子(烧)1枚,滑石(末)2钱...
- 雀瓮散
sǎn《杨氏家藏方》卷十七:方名:雀瓮散组成:棘刚子10枚(取虫,微炒),全蝎30枚(去毒,炒),蓖...
- 棘刚子丸
拼音:jígāngzǐwán处方:棘刚子(为末,如无以水银代之)1分,麝香(研)1分,蟾酥(研)1分...
- 碧霞丸
惊。用法用量:每服2岁2丸,冷薄荷汤送下;急惊风,用棘刚子、新薄荷汤研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 螳螂丸
:螳螂丸组成:螳螂1枚(大者,去翅足,炒干),棘刚子(去皮)30枚,乌头(炮裂,去皮脐)2枚,天南星...
- 更多用到中药刚子的方剂
用到中药刚子的中成药
- 金刚丸
:肉苁蓉800g猪腰子500g绵萆800g兔丝子800g杜仲(炒)800g制法:以上五味,先将猪...
- 抗栓胶囊
,有圆形毛窝,直径8~24μm,有的具长短不一的刚毛。体壁碎片淡黄色或黄绿色,有网状纹理及圆形毛窝...
- 清凉丹
不利,肌肉瞤动,面若虫行;及伤寒热盛,狂言昏冒,刚痉,一切风热。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临卧薄荷...
- 高血压速降丸
黄色至黄色,有网状纹理及圆形毛窝,有时可见棕褐色刚毛。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A...
- 小儿牛黄散
黄色至黄色,具网状纹理及圆形毛窝,有时可见棕褐色刚毛。体壁碎片无色,表面有极细的菌丝体。淀粉粒卵圆...
- 更多用到中药刚子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刚子
-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巴豆
(《本经》下品)【释名】巴菽(《本经》)、刚子(《炮炙》)、时珍曰∶此物出巴蜀,而形如菽豆,故以名之...
- 《雷公炮炙论》:[下卷]巴豆
雷公云∶凡使,巴之与豆及刚子,须在子细认,勿误用,杀人。巴颗小、紧实、色黄;豆即颗有三棱、色黑;若刚...
- 《本草备要》:[木部]巴豆
日,不利而愈。自是每用治泻痢,愈者近百人)。一名刚子(雷曰∶紧小、色黄者为巴,三棱、色黑者为豆,小而...
- 《雷公炮制药性解》:[卷五木部]巴豆
用之得宜,奏功甚捷。譬如雷公云∶凡使巴豆之与豆及刚子,须在仔细认,勿误用杀人。巴颗小紧实,色黄。豆即...
- 《证类本草》:[卷第十四]巴豆
豆,最为上等,它处亦稀有。雷公云∶凡使巴之与豆及刚子,须在仔细认,勿误用,杀人。巴颗小紧实,色黄;豆...
- 更多古籍中的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