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gài

2 英文参考

calcium[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钙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基本药物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位零售指导价格类别备注
917140肝素钙注射剂1万单位:1ml瓶(支)15.7元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918140肝素钙注射剂5000单位:1ml瓶(支)9.2元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919140肝素钙注射剂7500单位:1ml瓶(支)12.6元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033168葡萄糖酸钙片剂500mg*100盒(瓶)4.8元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034168葡萄糖酸钙片剂100mg*300盒(瓶)4.0元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035168葡萄糖酸钙片剂500mg*60盒(瓶)2.9元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036168葡萄糖酸钙注射剂1g:10ml瓶(支)0.92元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钙(calcium)是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1]。钙是人体矿物质数量最多的元素,占体重的1.5%~2%,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1%存在于血浆和其它体液中[2]。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构成成分[2]。钙可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参与调节和维持细胞功能、体液酸碱平衡;参与血液凝固、激素分泌[2]。长期缺钙可致儿童佝偻病;中老年人骨质软化症[2]。长期摄入过量可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2]

5 钙的特性

钾 - 钙 - 钪 镁

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钙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Ca,它的原子序数是20,是一种银白色的碱土金属,具有中等程度的软性。虽然在地壳的含量也很高,为地壳中第五丰富的元素,占地壳总质量3%[3],因为它的化学活动性颇为活泼,可以和水或酸反应放出氢气,或是在空气中便可氧化(形成致密氧化层(氧化钙)),因此多以离子状态或化合物形式存在,而没有实际存在的"钙矿"。在工业上的主要矿物来源如石灰岩,石膏等,在建筑(水泥原料)、肥料、制碱、和医疗上用途佷广。

自然界有六种稳定同位素存在,另有11种放射性同位素。

5.1 总体特性

名称, 符号, 序号:钙、Ca、20

系列:碱土金属 族, 周期, 元素分区:2族, 4, s

密度、硬度:1550 kg/m3、1.75

颜色和外表:银白色

地壳含量:3.39 %

5.2 原子属性

原子量:40.078 原子量单位

原子半径 (计算值):180(194)pm

共价半径:174 pm

范德华半径:无数据

价电子排布:[氩]4s2

电子在每能级的排布:2,8,8,2

氧化价(氧化物):2(强碱性)

晶体结构:面心立方晶格

5.3 物理属性

物质状态:固态(顺磁性)

熔点:1115 K(842 °C)

沸点:1757 K(1484 °C)

摩尔体积:26.20×10-6m3/mol

汽化热:153.6 kJ/mol

熔化热:8.54 kJ/mol

蒸气压:254 帕(1112K)

声速:3810 m/s(293.15K)

5.4 其他性质

电负性:1.00(鲍林标度)

比热:632 J/(kg·K)

电导率:29.8×106/(米欧姆)

热导率:201 W/(m·K)

第一电离能:589.8 kJ/mol

第二电离能:1145.4 kJ/mol

第三电离能:4912.4 kJ/mol

5.5 最稳定的同位素

同位素丰度半衰期衰变模式衰变能量

MeV

衰变产物
40Ca96.941 %稳定
41Ca人造103,000年电子捕获0.42141K
42Ca0.647 %稳定
43Ca0.135 %稳定
44Ca2.086 %稳定
46Ca0.004 %稳定
48Ca0.187 %> 6×1018β衰变4.27248Ti

5.6 核磁共振特性

43Ca

核自旋 -7/2

灵敏度 0.0064

6 钙元素的发现

1808年,英国的戴维、瑞典的贝采利乌斯、法国的蓬丁,使用汞阴极电解石灰石制得在电解质,在阴极的汞齐中提出金属钙。

从此钙被确定为元素,并被命名为Calcium,元素符号是Ca。Calcium来自拉丁文中表示生石灰的词calx。

7 钙的制备

有电解法及还原法两种方式。

其中电解法是拉特瑙(W.Rathenau)于1904年首先应用的,所用的电解质为CaCl2和CaF2的混合物。电解槽阳极用石墨等作内衬,阴极用钢制成。电解析出的钙漂浮在电解质表面,同钢制阴极接触而冷凝在阴极上。

还原法是生产金属钙的主要方法。通常用石灰石为原料,经烧成氧化钙,以铝粉作还原剂。粉碎的氧化钙与铝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压制成块。

8 自然界中的钙

通常水中含钙镁离子即称之为硬水。而硬度是由水溶液中的矿物质含量多寡而决定,而且会特别指caco3mgco3含量。常用ppm (CaCO3)或mgCaCO3/L H2O表示。

9 钙对人体的影响

钙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营养素,所有的细胞都需要钙。钙离子Ca2+在生物体中是许多生化过程及生理过程的触发器,如触发肌肉收缩、释放激素、传递脉冲、促进血液凝结、调节心律和分泌乳汁等等。Ca2+尤为各种高级生物体所必需。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钙营养与体内免疫、神经、内分泌、消化、循环、运动、生殖等十多个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钙离子参与生命进化及生命运动的全过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研究已证实钙离子对生命的影响巨大,也就是说人类健康离不开钙[4]

9.1 人体的含量与分布

人体的钙含量约1~1.25kg,占体重1.5~2%,钙原子数目仅次于C、H、O、N等四种非金属元素。每千克非脂肪组织中平均约含钙20~25g。体内钙99%以上都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其余不足1%的钙分布在体液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中,是多种生理活动的参与者。这1%在人体的组织及血液中钙的浓度必需保持恒定,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则会威胁生命安全。

9.1.1 骨骼钙

钙是骨骼、牙齿和细胞壁形成时的必需结构成分。每天约有700毫克的钙进入全身骨骼,同时有等量的钙脱离骨骼[4]。骨钙的组成主要是羟磷灰石结晶,占骨骼重量40%以上,其次是碳酸盐、柠檬酸盐以及少量氯化物和氟化物的形式。骨钙对维持血钙的浓度极为重要,被称作人体钙元素的“储存库”。当血钙浓度降低时,可迅速动员骨钙补充,此过程即为骨质分解;反之钙则在骨骼“暂存”。

9.1.2 牙齿钙

牙齿的化学组成大部分与骨一致,牙齿的表层为牙釉质(又称珐琅质),除了5%水外,全部由嵌入有机基质中的无机物(羟磷灰石及氟磷酸石)组成。其中羟磷灰石所占比例超过98%,结构非常严密,成为人体中最硬的部分,对牙齿咀嚼、磨碎食物具有重要意义。牙本质中羟磷灰石占70%左右,牙骨质中约占40%,它们的结构与骨类似。牙齿一旦形成和钙化后,新陈代谢就降到最低程度。维生素A、C、D的摄取,对牙的正常发育及钙化是必不可少的。缺少维生素A会导致牙的不完全钙化,使其硬度小;缺少维生素C影响牙中有机基质的形成;维生素D不但能帮助钙的吸收而且明显地促使钙、磷在牙中的沉积。

9.1.3 血钙

血浆中的钙有48%为离子形式,46%与蛋白质结合,3%为复合物形式(Complex),还有3%未被确认。血浆中钙浓度大约为10~11 mg/100 mL,无年龄、性别差异。钙离子对神经组织有特殊且重要的影响,如果血钙离子浓度下降,神经组织会过度兴奋,导致手足抽蓄;另一方面,高血钙抑制神经兴奋。血钙的浓度相当稳定,由副甲状腺素(PTH)精密控制,使骨钙和血钙处于平衡之中。血钙浓度低,则由骨钙补充;反之,血钙浓度高,则将钙沉积于骨中储存,或经肾脏于尿中排出体外。

血液中钙的浓度为10毫克/100毫升(或表示为5毫克当量/升),其浓度变动范围很小[4]。血液和体液中的钙有一半与血浆蛋白结合在一起以离子钙形式存在。少量与有机物结合[4]

9.2 钙的消化与吸收

维他命D在小肠对钙的吸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可增加小肠细胞膜上和细胞质的钙结合蛋白质的总量。维他命D缺乏者会因为钙吸收不足而易患有软骨病(rickets)。

食物中的钙大约只有10%~30%能为人体吸收,钙的吸收主要在十二脂肠内进行,食物中的钙在酸性环境下才能游离出来被人体吸收,如果缺乏维生素D、脂肪过多、含磷过多、钙与草酸或植酸结合,碱性过高等,都可以影响钙的吸收。未被吸收的钙经肠道排出体外,代谢出来的钙主要经尿排出。维生素D和降钙素可促使钙在骨中沉积,降低血中钙的含量,甲状腺素可使钙脱离骨骼,提高尿中钙的含量。[4]

9.3 钙的主要作用

[4]

①形成骨骼和牙齿。

②代谢作用,如促进血液凝固,完成神经冲动的传导,参与肌肉的运动,维持细胞膜的通透性。对多种酶有激活作用。

③使神经兴奋维持正常水平,血钙浓度低会引起手足抽搐。

9.4 钙的建议摄取量

世界各地区的钙摄取量有很大的差异,欧美等发达国家平均毎人每日摄取850毫克,而非洲、拉丁美洲及大部分开发中国家只有344毫克,相差一倍以上。因此钙摄取不足在开发中国家是个严重的健康议题[5]

钙的建议摄取量

年龄别台湾(mg/day)[6]美国(mg/day)[7]
0~6个月400400
6个月~6岁500600-800
7~9岁600800-1200
10~12岁7001200-1500
13~19岁男800/女7001200-1500
20岁以上60024岁:1200-1500


25~64岁:1000


65岁以上1500
怀孕及哺乳11001200-1500
成年妇女停经后
服用雌性素:1000


未用雌性素:1500

10 钙的食物来源

含钙较多的食品有牛奶、奶酪、鸡蛋、绿叶蔬菜、豆类、干果,粗制谷物。正常情况下,一般人可以从普通饮食中得到所需要的钙,儿童、孕妇应增加钙的供应,并同时补充维生素D,控制磷的摄入。许多学者建议中年以后适当补钙,以防骨质疏松。但骨中钙多会形成骨硬化,也亦引起骨折。每日需要量:成人800毫克,妊娠和哺乳期妇女1200毫克。婴儿360~540毫克,幼儿800~1200毫克。[7]

食物来源[8]


自然的食品以牛奶和优酪乳所含的钙最多,其他食物如干豆类、鱼、豆腐、深色的蔬菜如花椰菜、甘蓝类蔬菜和芥兰菜等都含有丰富的钙。此外还有很多添加钙强化的食物,例如:橙汁、蔓越莓汁、早餐谷类食品等。也有人服用钙补充剂以补不足。然而摄取过量的钙可能导致肾结石 。最新的膳食标准指出钙的上限摄取量是每天2500 mg;一般人每天只须从自然食物和补充剂中摄取1500 mg的钙,便已经足够。

11 钙补充剂(Dietary calcium supplement)

钙补充剂的主要成分为钙化合物,如碳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等,其中吸收率最高的为柠檬酸钙约35%,碳酸钙为27%,乳钙质为29%,磷酸钙为25%。碳酸钙取材于牡蛎壳或珍珠贝等,葡萄糖酸钙的溶解度较大。选购钙补充剂应注意钙离子的含量与钙的来源。

12 钙与其他营养素之关系

维生素D有利于钙质的吸收与利用。磷与钙会相互拮抗竞争,影响彼此的吸收。饮食的钙磷比例对婴儿非常重要,比例失调会导致抽筋,对儿童及成人则较无影响。理论上钙磷摄取是以1:1的比例最佳,但实际上有困难,因为钙只存在于少部份的食物,磷却几乎存在所有的食物。如果钙质摄取量偏低,又摄取大量的磷时(钙:磷<1:3),血钙会下降,骨矿物质会分解释出钙,最终造成骨质流失;这种情形在老年人及停经妇女最为明显。当钙摄取不足时,食物中的蛋白质有利于钙质的吸收;不过钙摄取充足时,蛋白质就没有促进吸收的效果。过量的蛋白质与脂肪则会促进钙质的排泄,造成钙质的流失。钙质摄取过量会影响铁、锌等微量矿物的吸收。

13 钙与疾病预防

摄取足够钙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直肠癌、降低男性前列腺癌的风险、维持血压平衡。每天至少补充约800毫克的钙质是最有效预防直肠癌的钙摄取量,更年期妇女补充足够的钙质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浓度,这代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与致命性。

14 钙信号

植物细胞能够探知病原体,从而激发一个让植物对感染产生抵抗力的防卫系统。植物防卫通道中一个最早的步骤涉及胞质溶解钙水平的增加。然而,Ca2+信号导致有效植物免疫响应的机制尚不清楚。

15 血清钙医学检查

15.1 英文名

calcium

15.2 别名

血清钙,Ca

15.3 正常值

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 钙总量: 儿童2.25~2.67mmol/L (9.02~10.7mg/dl) 成人2.03~2.54mmol/L (8.2~10.2mg/dl) 。

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钙:成人:1.13~1.35mmol/L (4.5~5.4mg/dl) 。

15.4 化验结果意义

(1)高血钙: ①骨吸收,肾小管再吸收,肠腔吸收增加: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等。 ②肠道吸收,骨吸收增加:维生素D中毒、肉芽肿类疾病(类肉瘤病等)、白血病。 ③肠腔吸收,肾小管再吸收增加:牛奶-碱综合征。 ④骨吸收增加:合并癌症的高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维生素A中毒。 ⑤肾小管再吸收增加:噻嗪类利尿剂、家族性低钙尿性高钙血症(FHH)。 ⑥原因不明:艾迪生病。

(2)低血钙: ①骨吸收,肾小管再吸收,肠道吸收下降(障碍):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手术,原因不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②骨吸收,肠道再吸收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佝偻病、软骨病等。 ③骨吸收下降:抗痉挛剂。 ④骨中钙蓄积亢进:甲状旁腺、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后、骨形成性转移性骨病变等。 ⑤肾小管再吸收降低:肾小管障碍(伴维生素D活性化障碍)、糖、盐皮质类固醇过剩等。 ⑥软组织钙沉着增加:胰腺炎(PTH分泌不全)。

15.5 化验取材

血液

15.6 化验方法

血液无机物测定

15.7 化验类别

血液生化检查 > 血液无机物测定

15.8 化验资料来源

《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16 参考资料

  1.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Z].2015-12-29.
  2. ^ [2] 高崇新等编著.养生保健汤茶谱[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296.
  3. ^ [3] 柯清水."(2000[民89]).【新世纪化工化学辞典】 The new century dictionar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chemistry".第一版,正文书局.ISBN 957-40-0253-5
  4. ^ [4] Gropper SS, Groff JL, et al."(2005)Advanced Nutrition and Human Metabolism, 4th ed., pp".380-392.Wardswirth, ISBN 0-534-55986-7
  5. ^ [5] WHO/FAO."(2004) Vitamin and mineral requirements in human nutrition".2nd ed, pp.59-93.WHO:Geneva
  6. ^ [6] 行政院卫生署."(2003)国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取量及其说明".修订第六版,pp.257-298。台湾行政院卫生署,ISBN 957-01-4677-X
  7. ^ [7] Institute of Medicine ."(1997)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Calcium, Phosphorus, Magnesium, Vitamin D, and Fluoride".pp.71-145.National Academy Press, ISBN 0-309-06403-1
  8. ^ [8] ."http://www.cfsan.fda.gov/~dms/ca-5.html".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