匐形性回状红斑

目录

1 拼音

fú xíng xìng huí zhuàng hóng bān

2 注解

3 疾病别名

持久性回状红斑 持久性图状红斑

4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5 疾病概述

一般病理改变:

(1)可有灶性角化不全;

(2)表皮轻度限局性海绵形成;

(3)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周中等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

临床特点:

(1)本病罕见,好发于中年妇女,多伴发恶性肿瘤;

(2)病因不明,大多认为皮疹是对肿瘤组织的一种过敏反应;

(3) 皮损主要累及躯干和四肢近端皮肤,呈泛发性回状红斑,类似木板上的花纹,边缘宽1cm~2cm,稍隆起,缓慢地离心性向外扩展;

(4)附近淋巴结呈无痛性肿大,血中嗜酸性细胞可增多;

(5) 病程及预后与原发肿瘤的性质和恶变程度有关。

6 疾病描述

本病为一种少见红斑症,又称持久性回状红斑、持久性图状红斑等。红斑排列成特殊形态。Gammel(1952)作为一种奇异的红斑症进行过描述。

7 症状体征

初起为小丘疹,离心性扩大形成环状,环中央不断发生新疹形成同心环。多数同心环皮疹相互连接构成脑回状、水纹状、图案状等各种奇异的形态。环边缘略隆起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其内缘常附有鳞屑,环消退后留色素沉着。皮疹好发于躯干部,最后遍及全身。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瘙痒以及伴随内脏癌肿的其它症状。

8 疾病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为内脏肿瘤的皮肤表现,因患者通常合并内脏癌肿如乳癌、咽部癌、卵巢癌、霍奇金病等。Leavell报告1例并发脑部未分化转移癌,当肿瘤切除后,皮疹和瘙痒消失。国内余其斌等(1985)报告1例合并乏特氏壶腹部腺癌,切除肿瘤后皮疹和瘙痒均消失。Skolnick(1975)总结报告21例,指出支气管肺癌是最常合并的恶性肿瘤,切除恶性肿瘤后皮疹获得缓解。Holt(1977)报告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皮损区和非皮损区皮肤基底膜处均发现有IgG、C3沉淀物,指出本病发病可能为免疫机理。

9 病理生理

无特异性改变。表皮细胞内水肿和轻度海绵形成。真皮内血管周围有单核细胞浸润,有少数嗜酸性粒细胞与载黑素细胞。

10 治疗方案

对症处理和治疗并发的肿瘤。

11 相关出处

现代皮肤病学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