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3 注解
伏兔疽(Futu abscess)是指生于大腿正面的痈[1]。
4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伏兔疽
- 《外科十法》:[外科症治方药]附骨疽
(伏兔疽)附骨疽,肉里浮肿,而皮色不变也。宜用艾炷灸之。俾其转阴为阳乃吉。若生于膝上三寸,名曰伏兔...
- 《外科证治全书》:[卷一]痈疽部位名记
夹阴缝折纹中为阴疽,大腿正面膝盖上六寸高肉处为伏兔疽,大腿肚为肚痈,大腿里侧近膝为箕门痈,绕腿为腿...
- 《医学心悟》:[卷六外科症治方药]附骨疽(伏兔疽)
炷灸之,俾其转阴为阳乃吉。若生于膝上三寸,名曰伏兔疽,法在不治。《医学心悟》清程国彭公元1644-...
-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股部证治(计四证)]痈疽就简
附骨疽,生大腿外侧。咬骨疽,生大腿内侧。伏兔疽,生大腿正面,用力肉高处。肛门痈,生大腿肚。箕门痈,...
-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股部]伏兔疽
。溃后最难收敛。初治同附骨疽,溃按溃疡门。伏兔疽图\p04-34a187.bmp《外科心法...
- 更多古籍中的伏兔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