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马酸酮替芬口服溶液

目录

1 拼音

fù mǎ suān tóng tì fēn kǒu fú róng yè

2 英文参考

Ketotifen Fumarate Oral Solution

3 富马酸酮替芬口服溶液药典标准

3.1 品名

3.1.1 中文名

富马酸酮替芬口服溶液

3.1.2 汉语拼音

Fumasuan Tongtifen Koufurongye

3.1.3 英文名

Ketotifen Fumarate Oral Solution

3.2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富马酸酮替芬的含糖溶液。含富马酸酮替芬以酮替芬(C19H19NOS)计,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3.3 性状

本品为黄色黏稠液体;味香甜。

3.4 鉴别

(1)取本品约10ml,加45%氢氧化钠溶液10ml与正己烷10ml,充分振摇,静置使分层,分取正己烷层,置瓷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放冷,加二硝基苯肼试液1ml,置水浴中加热,逐渐生成红色絮状沉淀。

(2)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测定,在29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3.5 检查

3.5.1 相对密度

本品的相对密度(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A)为1.20~1.30。

3.5.2 pH值

应为3.0~4.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

3.5.3 其他

应符合口服溶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Ⅰ O)。

3.6 含量测定

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酮替芬0.5m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饱和氯化钠溶液10ml与45%氢氧化钠溶液10ml,摇匀。精密加正己烷50ml,强烈振摇30分钟,静置使分层,分取上清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在294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另取富马酸酮替芬对照品,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3mg的溶液,精密量取2ml,按上述方法自“置分液漏斗中”起,依法测定,计算,即得。另取本品适量,用比重瓶测得每1ml的重量,再将含量测定的结果换算成每1ml中含C19H19NOS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数,即得。

3.7 类别

抗组胺药。

3.8 规格

5ml:1mg(按C19H19NOS计)

3.9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3.10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富马酸酮替芬口服溶液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化学药品

4.2 药品名称

富马酸酮替芬口服溶液

4.3 药品汉语拼音

Fumasuan Tongtifen Koufurongye

4.4 药品英文名称

Ketotifen Fumarate Oral Solution

4.5 成份

富马酸酮替芬口服溶液为富马酸酮替芬的含糖溶液。含富马酸酮替芬以酮替芬(C19H19NOS)计,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4.6 性状

富马酸酮替芬口服溶液为黄色黏稠液体;味香甜。

4.7 作用类别

富马酸酮替芬口服溶液为平喘及耳鼻喉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4.8 富马酸酮替芬口服溶液的药理作用

富马酸酮替芬口服溶液兼有组胺H1受体拮抗作用和抑制过敏反应介质释放作用,不仅抗过敏作用较强,且药效持续时间较长,故对预防各种支气管哮喘发作及外源性哮喘的疗效比对内源性哮喘更佳。

4.9 富马酸酮替芬口服溶液的适应症/功能主治

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4.10 规格

0.02%(以酮替芬计)

4.11 富马酸酮替芬口服溶液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日1-2次,一次量:4-6岁2毫升;6-9岁2.5毫升;9-12岁3毫升。

4.12 富马酸酮替芬口服溶液的不良反应

1.常见有嗜睡、倦怠、口干、恶心等胃肠道反应。

2.偶见头痛、头晕、迟钝以及体重增加。

4.13 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2.4岁以下儿童用量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3.孕妇慎用。

4.对富马酸酮替芬口服溶液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富马酸酮替芬口服溶液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请将富马酸酮替芬口服溶液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富马酸酮替芬口服溶液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4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多种中枢神经抑制剂或酒精并用,可增强本品的镇静作用,应予避免。

2.不得与口服降血糖药并用。

3.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5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