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皮

目录

1 拼音

fú líng pí

2 英文参考

Indian bread exodermi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辞典》:茯苓皮

3.1 出处

《纲目》

3.2 拼音名

Fú Línɡ Pí

3.3 别名

苓皮(《四川中药志》)

3.4 来源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的外皮。

3.5 性状

茯苓皮多为长条状,大小不一,外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疣状突起,内部白色或灰棕色。体软质松,具有弹性。

3.6 性味

甘淡,平。

《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淡,无毒。"

3.7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治水肿肤胀。

①《纲目》:"主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

②《医林纂要》:"行皮肤之水。"

3.8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3.9 附方

①治水肿:茯苓皮、椒目二味不拘多少。煎汤饮。(《经验良方》)

②治男子妇人脾胃停滞,头面四肢悉肿,心腹胀满,上气促急,胸膈烦闷,痰涎上壅,饮食不下,行步气奔,状如水病: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忌生冷油腻硬物。(《中藏经》五皮散)

3.10 摘录

《*辞典》

4 茯苓皮药典标准

4.1 品名

茯苓皮

Fulingpi

PORIAE CUTIS

4.2 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菌核的干燥外皮。多于7~9月采挖,加工“茯苓片”、“茯苓块”时,收集削下的外皮,阴干。

4.3 性状

本品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片,大小不一。外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疣状突起,内面淡棕色并常带有白色或淡红色的皮下部分。质较松软,略具弹性。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4.4 鉴别

(1)本品粉末棕褐色。菌丝淡棕色,细长,直径3~8um,密集交结成团。

(2)取本品0.5g,照茯苓项下的[鉴别](3)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4.5 检查

4.5.1 水分

不得过15.0%(附录ⅨH 第一法)。

4.5.2 总灰分

不得过5.5%(附录ⅨK)。

4.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4.0%(附录ⅨK)。

4.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6.0%。

4.7 性味与归经

甘、淡,平。归肺、脾、肾经。

4.8 功能与主治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4.9 用法与用量

15~30g。

4.10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

4.11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