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复合支链氨基酸 (最后修订于2009/1/14 23:26:52)[共258字]
摘要:药品说明书别名3-复合结晶支链氨基酸,复合支链氨基酸适应症用于急性、亚急性、慢性重症肝炎以及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性脑病(肝昏迷);肝胆外科手术前、后患者。用量用法静滴:一日250~500ml,或用5~10%葡萄糖注射液适量混合后,缓慢静滴,每分钟不超过40滴。一般昏迷期可酌加量,疗程根据病情遵医嘱。注意事项输注过快时,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故输注速度宜慢;高度食管静脉曲张时,要注意输注速度和用量以免静脉压增高;高度腹水、胸水时,应注意水的平衡,避免输入量过多。规格注射液:每瓶250ml。......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摄入过量支链氨基酸和高脂食品易导致胰岛素抵抗
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细胞-代谢》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最新完成的动物实验发现,同时摄入过多支链氨基酸和高脂食品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引发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研究人员在对实验鼠进行的研究中发现,同时摄入过量高脂饲料和支链氨基酸的实验鼠出现胰岛素抵抗状况的几率明显高于那些摄入普通饲料及适量高脂饲料的实验鼠。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实验鼠体内一种特定蛋白质被激活,进而引发了胰岛素抵抗。
-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研究表明:高浓度支链氨基酸有利于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
中国医药报陕西讯日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张洪伟博士等在其完成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高浓度支链氨基酸能有效改善直肠癌病人术后免疫状态和蛋白质代谢。 肿瘤病人多伴有免疫抑制和营养不良,而手术又可加重免疫抑制和加速机体的分解代谢。常规肠外营养支持在调节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和代谢方面存在着缺陷。近年的研究发现,添加免疫营养基质,可有效改善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和代谢。其中,氨基酸的成分可影响病人的免疫状
- “支链氨基酸”延长小白鼠寿命实验首获成功
日电讯报》10月5日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够延年益寿的药物,而且已经在小白鼠身上进行实验,首次获得成功。这种神奇的药物就是由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这3种氨基酸组成的混合物,学名“支链氨基酸。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给被试小白鼠喝的水里加入了这3种氨基酸,结果发现它们的寿命平均达到了869天,而普通小白鼠则只能存活大约774天。也就是说,“支链氨基酸使小白鼠的生命延长了1
- 支链氨基酸对外科危重患者作用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液对外科危重病人氮平衡和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对照、单盲的原则,将2003年7月~2005年6月入住大庆油田总医院普外科、大庆龙南医院普外科,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使用等热量、等氮量的全肠外营养(TPN),检测血浆氨基酸谱的变化、测定氮平衡。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精氨酸的浓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
- 牛磺酸和支链氨基酸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胶原代谢的影响
病理特征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间质(ECM)在肝间质内的过量沉积。研究结果表明,牛磺酸(Tau)可以保护肝细胞功能[1]。而支链氨基酸(BCAA)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已广泛用于肝性脑病的预防和治疗,但其对HF的作用未见报道。本研究将Tau和BCAA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复合物(TB),旨在探讨其对HF模型大鼠肝组织胶原代谢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剂 牛磺酸购自上海生物化学试
- 39.3要素膳的组成
维持适当的营养、增进肝脏功能的恢复与组织再生及防止脑病的发生或减轻其症状。解释产生肝原性脑病的假神经递质学说是制备肝功衰竭用要素膳的基础。肝功衰竭时,胰岛素不能在肝脏灭活以致血浆内的水平升高,增加BCAA在肌肉内代谢与利用,从而使血浆内BCAA降低。中性氨基酸包括芳香族氨基酸(aromaticaminoacid,AAA)及蛋氨酸在肝脏仅部分降解,以致在血浆内的水平升高。在正常情况下,血浆的BCAA
- 异体脱蛋白松质骨复合纤维蛋白BMP修复兔桡骨缺损
【摘要】探讨以纤维蛋白复合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载体修复兔节段性骨缺损。[方法]于36只青紫蓝兔两侧桡骨干处造成1.5cm缺损,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处理:A组,植入脱蛋白松质骨、纤维蛋白、BMP的复合物;B组,植入脱蛋白松质骨;C组,空白对照。术后2、4、8、12、16周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和电镜检查。[结果]A组骨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骨再生量和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B组,使
- 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吗啡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比较
【摘要】目的对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吗啡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择期妇科手术80例、需静脉PCA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组(KF组)和吗啡复合芬太尼组(MF组),每组40例。镇痛药物配方为:KF组:氯胺酮60μg·kg-1·h-1+芬太尼0.15μg·kg-1·h-1+氟哌利多5mg;MF组:吗啡10μg·kg-1·h-1+
- 复合机制房颤:导管消融无法回避的挑战——层层剥笋水落石出
:进行左房激动顺序标测,发现左房后下部最早,考虑该部位局灶房速,消融中终止房性心律失常。重复多次心房猝发刺激未诱发任何心律失常。图4:终止房速部位(LAO)讨论:从本例的消融经过可以看出,该患者为一复合机制的房颤,即有肺静脉起源的房颤,也有上腔静脉起源的房颤,还有左房局灶驱动的房速。通过分析整个消融过程可以看到,通过肺静脉前庭部位消融,去除了左房房颤发生的基础,猝发刺激诱发了第二种形态房颤,经标测
- 游离足背复合组织瓣修复手背复合损伤
修复缺损的皮肤和指伸肌腱,皮瓣面积6cm×8cm~8cm×12cm,带4条趾伸肌腱的2例,带2条趾伸肌腱的2例。共行肌腱移植12根,肌腱长度8~12cm。见图1~5。 2结果 本组4例,游离足背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5年,皮瓣外形良好,痛、温、触觉已恢复。按美国手外科协会于1983年制定的TAM评定标准,评定手指伸指功能如下:优7指,良4指,可1指,屈指功能均恢复
- 特定复合糖类可抑制癌细胞扩散
据美国物理网7月6日报道,美研究人员发现,特殊的复杂糖分子(多聚糖)可对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起到抑制作用。该发现有助于重新理解复合糖类在癌症中扮演的角色,为癌症的治疗指明了一个新方向。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美国伯纳姆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多聚糖能够与层粘连蛋白结合,并依附于α-DG细胞表面蛋白。这种结合有助于增强上皮细胞及基底膜细胞的附着力,防止细胞转移。一种名为β3
- 上消化道复合病变和多发病变的内镜形态学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上消化道多发发病病变和复合病变的发病情况,对指导临床研究有一定意义。方法将1233例消化道检查资料中151例(12.25%)复合病变和多发病变根据内镜下同时存在的特点,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归纳出七项多发复合病变和胃内多发病变部位,并对此进行了分析。结论上消化道复合病变和多发病变为胃镜检查之常见、多发病变,在临床中应予以重视。【关键词】胃镜;多发病变;复合病变将我院2002~2003
- 一种运用复合病因造模法复制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的研究
2007年06月19日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2(6):439医学空间(MEDcyber.com)6月19日消息---中国北京的研究人员近期探讨了一种新的复合造模方法建立中医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研究人员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结果显示,模型大鼠从造模第2周起即出现明显的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活动减少、倦卧、情绪低落等改变;D-木糖排泄率显著降低;海马5-羟色胺(5-HT)先降后升,去甲
- 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纤维蛋白修复骨缺损
摘要: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的体外培养,以及同种异体MSCs复合纤维蛋白修复兔股骨髁松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日本大耳兔双侧股骨髁制作06cm×10cm松质骨缺损,左侧植入同种异体MSCs纤维蛋白复合物,右侧单纯植入纤维蛋白。分别于术后2、5、8周行放射学、组织学检查,以了解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单纯植入纤维蛋白的一侧不能自行
- 常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靶控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胆道探查术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胆道探查术围手术期循环的影响及麻醉药用量和术终恢复时间差异。方法选择需要择期行胆道探查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20例,A、B两组均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A组常规间断经硬膜外注入局麻药,B组则均速经硬膜外泵入局麻药,观察并记录两组诱导后、切胆囊、胆总管探查及拔管时MAP、HR及麻醉药用量、术毕至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结果两组诱导前、后MAP、H
- 壳聚糖磷脂复合物的制备
【摘要】目的制备壳聚糖磷脂复合物并鉴定。方法分别采用溶剂分散法和湿态研磨法制备不同比例的复合物,所得产物用电泳法鉴定。结果电泳分析证实两种方法均可制备得到壳聚糖磷脂复合物,干燥复合物在稀乙酸中溶解良好,分散体系稳定。结论溶剂分散法和湿态研磨法均适用于制备壳聚糖磷脂复合物。 Thepreparationofchitosan-phospholipidcomplex WANGXue-dong,L
- 复合口服避孕药增加了宫颈内粘膜的CCR5
2005年03月25日(医药网)英国研究人员在《英国妇产科学杂志》(bjog2004;111:1468-1470)上报告,使用复合口服避孕药来增加女性子宫颈内粘膜的hiv-1趋化因子共受体ccr5可能增加了hiv传播的风险。“以往研究的证据表明,使用复合口服避孕药的女性hiv从宫颈的脱落多于不使用者”,资深研究人员、皇家科技和医学学院的s.kapembwa告诉路透社记者,因此“可能这种女性的传染性
- 应用腹直肌-后鞘-腹膜复合瓣游离移植再造半舌的初步报告
2005年02月21日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Vol.20No.4P.285-287为了探讨应用腹直肌-后鞘-腹膜复合瓣修复舌癌术后半舌缺损的可行性,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研究者采用带腹壁下动、静脉、胸神经的腹直肌-后鞘-腹膜复合瓣转移修复半舌缺损,将腹直肌与舌内肌缝合,后鞘-腹膜与舌黏膜缝合,腹壁下动、静脉与颈部血管吻合,胸神经与舌下神经吻合。该方法临床应用于2例因舌癌行半舌切除的患者,转
- 复合胰岛素液处理耳鼻咽喉科感染性伤口的疗效观察
自1985年以来,我们用复合胰岛素处理需手术治疗的耳鼻咽喉科感染性伤口17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系住院患者,年龄14~68岁,男13例,女4例。其中,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伴软骨部分坏死者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耳后骨膜下脓肿行中耳手术后引起耳后伤口裂开感染者3例,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者2例,严重刎颈伤后伴发咽瘘者1例,气管切开术后伤口未能完全愈合者1例;发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检查方法。然而胃镜检查时,患者比较痛苦,这使许多患者望而生畏。因对胃镜检查有恐惧心理而逃避检查,导致很多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不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进行胃镜检查,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病人400例,年龄30~50岁,体重43~68kg,ASA评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 复合持续性抗惊治疗毒鼠强中毒4例报告
我院于2003年10月16日收治了毒鼠强中毒患者4例,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4例,均为男性,年龄26~30岁,平均27岁,均来自某建筑工地民工,入院前均误食含有毒鼠强的食物,服药至发病时间10min~2h,其中3例在服用有毒食物后约10~15min发病,1例在2h后发病。4例患者均于服药半小时后来院。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意识不清、
- 三种蜱媒传染病在媒介蜱和鼠类中复合感染的研究
2005年07月11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Vol.26No.1P.9-136(北京)为了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埃立克体病和其他蜱媒传染病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研究者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北京市的蜱和鼠类标本粒细胞埃立克体、莱姆病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进行检测,对福建省的蜱和鼠脾脏标本中查菲埃立克体、斑点热立克次体及莱姆病螺旋体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内蒙古采集的全沟硬蜱
- 明胶海绵FE复合酶敷料治疗干槽症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明胶海绵FE复合酶敷料对干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干槽症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其中18例行明胶海绵FE复合酶敷料对干槽症作为实验组;10例行碘仿纱条治疗作为对照组,将两种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显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明胶海绵FE复合酶敷料对干槽症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明胶海绵FE复合酶干槽症局部治疗干槽症是口腔颌面外科拔牙术后常
- 自拟外用复合炉甘石洗剂治疗带状疱疹10例
从1989年1月~2002年1月笔者用自拟外用复合炉甘石洗剂治疗带状疱疹10例,患儿治疗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3~12岁,平均8岁,病程1~3天,平均1.45天,胸背及面部发病6例,腰部发病4例;对照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12岁,平均8岁,病程1~3天,平均1.45天,胸背及面部发病6例,腰部发病4例,均成簇带红晕水疱性皮疹,沿神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流术临床观察
人流术是终止早孕最普遍采用的方式,术时的疼痛是患者最恐惧的问题。目前有多种无痛技术应用于人流术,减轻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我院自2002年2月起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行无痛人流术,其无痛和安全的效果得到了患者的广泛接受。现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10月~2004年9月,在我院妇科门诊确诊为早孕(停经42~65天),要求行人流术共计396例,其中行无痛人流术(下称无痛组)293例
- 单纯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上腹部手术的比较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相比,既保留了各自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彼此的不足,并且充分利用两种方法合用时的循环和呼吸效应,有利于围术期病人生理功能调整[1]。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循环影响,以及麻醉用量和术终恢复时间的差异,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Ⅲ级择期上腹部手术20例,其中肝胆手术12例,胃癌根治术8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和硬膜外
- 应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部复合骨折的体会
面中部骨折在颌面部骨折中是比较常见的。由于面中部诸骨形态不规则,骨质薄弱、骨缝多,当遇到较大的暴力作用时,常发生严重移位的多处骨折,导致面部明显畸形及张口受限,咬合关系紊乱[1]。传统的面部小切口手术治疗时,由于切口小,术野暴露不清,常导致复位不准确,固定不可靠,且术后面部遗留疤痕影响美观,疗效不满意。我科从1997年开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部多处骨折1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
-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04年8月开展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93例的临床资料,初步总结分娩镇痛这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结果产妇镇痛后生命体征平稳,下肢均能活动,胎心无明显变化,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给予负荷剂量后15min内即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全部有效。无痛分娩93例,其中顺产62例(66.7%),胎头吸引
- 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366例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重复追加或较高浓度、较长时间应用而出现蓄积或毒副作用;另外,小儿对手术等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较强,易出现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紊乱。所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提高小儿手术的安全性很重要。我们采用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的麻醉方法,通过药物及麻醉方法的相互弥补,以最小药物剂量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既能有效降低手术等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又能减少麻醉药物毒副作用的产生,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现将我院自1999年1
- 不同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骨科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体会
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确切,能解除患者焦虑和减轻应激反应,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将不同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骨科术后镇痛的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硬膜外下肢手术46例,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0.1%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组(Ⅰ)组和0.15%布比卡因复合布比卡因组(Ⅱ)组。 1.2方法术前用药物均为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
-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的适用性和安全性。方法120例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成2组:丙泊酚组(P)、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组(K),2组均静注丙泊酚诱导量2mg/kg,速度40mg/10,K组诱导前静注氯胺酮0.2mg/kg,术中根据患者肢动情况追加丙泊酚0.5mg/(kg·次)。观察诱导前、诱导后、术中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动脉
- 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笔者比较了丙泊酚与芬太尼、曲马多或氯胺酮复合麻醉在门诊人工流产手术的效果,以探究合理的丙泊酚配方。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ASAⅠ级,年龄18~41岁,体重42~68kg,妊娠6~9周。术前血常规、心电图、胸透均无异常,既往无肝肾及内分泌疾病,无药物过敏史。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芬太尼-丙泊酚(F组)、曲马多-丙泊酚(T组)和氯胺酮-丙泊酚(K组)四组,每组30
-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开胸手术的临床观察
表2两组术毕清醒拔管时间(略) 注:P0.01 3讨论 作者认为单用全麻行开胸手术,机体对创伤的应激反应仍很明显。特别是循环功能不稳定,BP升高、HR增快,对原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尤为不利。复合应用硬膜外阻滞后减少了全麻药用量,有效控制了手术时有害刺激传入,抑制了应激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管理方便,麻醉易于控制,术后清醒快,并发症少[1],术后还可实施硬膜外镇痛[2],利于早期咳
- 严重复合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2001年3月~2002年9月,我院急救中心现场成功抢救严重复合伤患者56例,现将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6例中男40例,女16例,年龄8~76岁,平均34岁。其中交通伤42例,挤压伤8例,高空坠落伤4例,暴力伤2例。受伤2处者12例,3~4处者30例,5处以上者14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23例,内脏破裂16例,多发性骨折27例(包括腰椎压缩性骨折3例,颈髓损伤2例,骨盆骨折2例)
-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的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并与单纯氯胺酮麻醉对比。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氯胺酮麻醉组,Ⅱ组为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组。两组采用不同的麻醉维持方法,Ⅰ组单纯用氯胺酮维持麻醉,Ⅱ组用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维持静脉全麻。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清醒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Ⅰ组术中循环波动大,而Ⅱ组血压、心率平稳,Ⅱ
- 异丙酚安氟醚复合麻醉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异丙酚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种手术麻醉及镇静治疗,异丙酚全静脉麻醉中配伍安氟醚可产生明显的降低血压和颅内压的作用。利用这一特点,将其广泛应用于颅脑手术的麻醉,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颅脑手术100例,其中颅内占位性病变24例,脑溢血20例,脑外伤颅内血肿56例,年龄18~80岁,男57例,女43例,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升高,部分昏迷。患者入手术室后分别行动、静脉穿刺,测有创动脉压,
- 桉叶油及复合配方对痤疮病菌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桉叶油及其复合配方对痤疮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法和管碟法,用桉叶油及其复合配方对痤疮病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桉叶油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对革兰阳性菌的抑制作用较强。结论桉叶油复合配方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强,抑菌效果最佳的复合配方为复合配方Ⅳ。 【关键词】桉叶油复合配方痤疮病菌体外抑菌 Extracorporealantibacterialeffecto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腹部手术的应用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09-6614(2004)20-1844-01 为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我们观察了开胸及上腹部手术的318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开胸及上腹部手术31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共186例,男102例,女84例,平均年龄(49.60±15.09)岁,平均体重(62.60±7.31)kg,
- 骨水泥自体骨粒BMP庆大霉素复合体在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骨水泥自体骨粒BMP庆大霉素复合体在四肢骨干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骨水泥自体骨粒BMP庆大霉素复合体加髓内内固定物重建四肢骨干恶性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12例。从手术技术、肢体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等全面评价此方法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2例均为恶性骨肿瘤,均有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因远隔脏器转移死亡1例,局部复发1例,伤口感染1例,11例存活中肢体功
- 异丙酚-芬太尼复合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in后缓慢静注异丙酚至总量达2mg/kg。结果麻醉效果满意,对循环影响较轻。但对呼吸抑制明显,呼吸频率减慢发生率为47.1%,SPO2下降发生率为52.9%,但经吸氧很快恢复正常。结论异丙酚-芬太尼复合用于人工流产手术,诱导迅速,苏醒快而完全,但应注意其对呼吸、循环的抑制。关键词异丙酚芬太尼人工流产异丙酚是一种新的快速、短效静脉全麻药。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1],但异丙酚静脉快速给药对心血管有
- 短小手术患者不同靶浓度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喉罩的置入条件
2005年08月24日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Vol.25No.4P.245-24819(北京)为了比较以不同初始血浆靶浓度(Cp)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诱导下短小手术患者喉罩(LM)的置入条件,探讨LM置入时适宜的异丙酚Cp,研究者拟行短小手术的患者45例,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3组,Ⅰ组异丙酚Cp为4μg/ml,Ⅱ组异丙酚Cp为6μg/ml,Ⅲ组异丙酚Cp为8μg/ml,每组
- 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及复合移植研究进展
撑物而向四周扩散,不但植入局部的细胞浓度难以保证,而且会产生异位成骨等不利于治疗的后果;对于较长段的骨缺损,更因缺乏必要的空间形态和生物支撑作用而难以应用。因此,许多学者较早地就开展了成骨细胞与载体复合的实验研究。 4 成骨细胞与载体复合的体外研究 1992年Nolan[10]等将人成骨细胞接种到脱钙骨上继续培养,发现成骨细胞能在脱钙骨上分裂增殖并形成多层细胞覆盖脱钙骨。Vrouwerveld
- FE复合酶牙膏治疗牙龈炎症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FE复合酶牙膏对牙龈炎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双盲随机分为2组,每组77人,观察使用牙膏前后各项牙周指数(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变化。结果使用牙膏6个月后,两组各牙周指数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有效率为53.2%。结论FE复合酶牙膏能有效地抑制菌斑的形成,控制炎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型牙膏。 关键词FE复合酶牙龈炎症牙膏
-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复合型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学委会主任闻玉梅22日在这里透露,她领导的研究小组已研制出一种复合型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目前进展顺利。正在此间参加2004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的闻玉梅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说,疫苗的二期A组临床试验已于2003年底开始,36名乙肝患者参加了试验。她说:“试验效果目前看来不错,结果将于8月底向外界公布,我们对这个疫苗充满信心。”闻玉梅说:“
- 爱克丝复合树脂修复前牙美学探讨
【摘要】目的观察爱克丝复合树脂修复前牙牙体缺损中的美学效果。方法对前牙牙体缺损使用单一套装复合树脂修复失败的病例,重新用爱克丝复合树脂修复。结果125例共156颗患牙修复后1~3年随访,成功率达91.7%。结论爱克丝复合树脂是一种较理想的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材料。 我科自2001~2003年,对前牙牙体缺损使用单一套装复合树脂修复失败的病例,重新用爱克丝复合树脂修复,经1~3年随访,取得了较满意的效
- 大鼠模型的复合面部同种异体移植的耐受性诱导
2005年03月28日Plastic&ReconstructiveSurgery.114(7):1790-1801,December2004.复合组织同种异体移植的临床应用开创了同种异体移植修复面部畸形的讨论。美国学者DemirYavuz等人建立了半面同种异体移植模型,并研究了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屏障的功能耐受性发展的基本原理。研究对象为分为3组的18只大鼠。在路易斯-布朗挪威大鼠(RT1l+
- 非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
我们在非气管插管异丙酚与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乳腺手术,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期乳腺手术30例,ASAⅠ~Ⅱ级,年龄19~57岁,体重41~67kg。其中乳腺癌根治术22例,乳腺纤维瘤切除术7例,乳腺结核病灶清除术1例。术前心肺功能、电解质均正常,气管插管条件根据Mallampntis试验(咽喉部可见状况)Ⅰ~Ⅱ级。1.2麻醉方法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
O2、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比较A组用药量、术中体动反应例数、术后下腹疼痛例数明显多于B、C两组,尤以C组为甚。其中C组用药量最少,诱导时间最短,HR、MAP、SpO2几乎没有变化。结论异丙酚复合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不仅能够达到完全无痛,而且苏醒时间短,用药量少,术中呼吸抑制轻微,生命体征平稳。关键词异丙酚氯胺酮芬太尼人工流产1资料和方法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患者60例,年龄20~
- 异丙酚复合麻醉下开颅手术患者麻醉期体温的变化
2005年08月04日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Vol.25No.3P.176-17815(沈阳)为了观察异丙酚复合麻醉下开颅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体温度的变化,研究者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65例,年龄22~63岁,男38例,女27例,ASAⅠ或Ⅱ级,采用异丙酚复合麻醉。以鼻咽温度代表中心温度,臂-指温度差表示血管收缩程度,体表温度通过Ramanatyan公式计算。观察诱导前、诱导后即刻、15、30、45、60
- Dycal垫底复合体充填治疗乳牙深龋的临床疗效观察
乳牙深龋治疗在临床上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治疗不当,往往会带来一些后遗症。为此,我院对Dycal垫底复合体充填治疗的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451例乳牙深龋的患儿是1997~2000年内济宁口腔医院的儿科门诊治疗后来复查的病例,其中男231例,女220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7岁。 1.2方法常规备洞,检查洞底是否穿髓,干燥窝洞,Dycal(
- 麦通钠结合曲安奈德复合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麦通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80例)采用静脉注射麦通钠结合硬膜外腔注射曲安奈德复合液,对照组(76例)硬膜外腔注射曲安奈德复合液。结果治疗组80例,痊愈52例,占65%;好转22例,占27.5%;无效6例,占7.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76例,痊愈36例,占47%;好转28例,占37%;无效12例,占16%,总有效率84%。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