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冲之脉

目录

1 拼音

fú chōng zhī mài

2 注解

伏冲之脉又称伏膂之脉[1]。见《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冲脉循行于脊柱附近的分支,以其深伏于脊内,故称“伏冲”[2]。《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入脊内,注于伏冲之脉。”《黄帝内经素问·疟论》作“伏膂之脉”。《类经》十三卷注:“伏冲之脉,即冲脉之在脊者,以其最深,故曰伏冲。”一说“伏冲”乃“太冲”之讹误,“伏”为“太”之古体字,故“伏冲”即“太冲”[2]。太冲脉为冲脉的别称[3]。有充养女子的月经和胞胎的功能[3]。《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3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57.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7.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