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外伤剖腹探查术

目录

1 拼音

fù bù wài shāng pōu fù tàn chá shù

2 英文参考

exploratory laparotomy for injury

3 手术名称

腹部外伤剖腹探查术

4 分类

普通外科/腹腔手术

5 概述

腹部外伤在平时或战时均甚常见。平时以腹部闭合伤多见,战时则以开放伤为主。腹部外伤有时伤情严重,病情发展迅速,对生命的威胁很大,需要及时而恰当的手术处理。

6 适应症

腹部外伤剖腹探查术适用于:

1.病人有内出血甚或已有出血性休克的表现,腹腔穿刺有不凝血液者。

2.有腹膜炎症状,腹腔穿刺有胃肠道内容物,或X线检查有气腹者。

3.诊断不明确,但经观察病情无好转,甚而加重者。

4.为开放伤做腹壁清创时,发现伤口与腹腔相通者。

5.腹壁伤口有气体、胃肠道内容物或胆汁溢出者。

6.从弹道方向或子弹(弹片)存留位置,判断为涉及腹腔的贯通伤或盲管伤者。

7 术前准备

1.抗休克  快速输液和输血,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和低血容量。输液途径最好选用上肢静脉,因为若有下腔静脉系统的血管损伤,下肢静脉输液有加重内出血的可能。一般争取在病情改善、收缩期血压达90mmHg后开始手术。但若经快速输血1000ml以上休克无好转,或好转后又迅速恶化,说明有严重的内出血存在,应立即开腹,边抗休克边进行手术,切不可因抗休克而延误手术时机。

2.预防感染  兼顾需氧和厌氧两类细菌,选用抗生素。

3.留置胃管  胃肠减压可减轻腹胀,有利手术中操作和术后肠麻痹的恢复。

4.留置导尿管  留置导尿管保持膀胱排空状态,便于手术进行;又可观察单位时间尿量,对补充血容量和抗休克有指导意义。

8 麻醉和体位

一般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可使血压下降,加重休克。体位取平卧位。

9 关于腹部的切口与缝合

做腹部手术时,先要考虑腹壁切口的位置及其走行方向。理想的切口,应能充分显露手术野,使手术顺利进行,并可避免产生一些术后并发症。简言之,良好的腹部切口应满足三个要求:易达性(accessibility),可延长性(extensibility)及安全性(security)。

腹壁具有保护和支持腹内脏器、参与呼吸和躯干运动及产生腹压以利于咳嗽、排便等功能。腹前壁平整且富于弹性,开腹后容易获得较大范围的显露,绝大部分手术均通过腹前壁进行。

腹壁的上界为胸骨剑突、肋弓下缘、第11肋和第12肋下缘;下界为耻骨联合、腹股沟韧带和髂嵴;侧界是腋后线,与腹后壁相接。

腹壁的重要表面标志有剑突、肋弓、腹白线、脐、髂嵴、耻骨联合和腹股沟韧带。在确定腹部切口的位置和方向时,必须利用这些标志,才能表达清楚。

腹前壁由浅及深由6层组织构成。第1层为皮肤。其皮纹方向大致为横行。第2层为皮下组织。在下腹部,皮下组织又可明显分为两层,浅层为脂肪层,深层为纤维层。第3层为肌层(图1.4.2-0-1),分为两组。在两侧者为3层扁平肌,由浅及深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其纤维方向,前者由外上走向内下方,中者由外下走向内上方,后者为横行走向。此3肌的外侧部分为肌纤维,内侧部分为腱膜;腱膜部分约占全肌的1/3。开腹时,如循3肌纤维方向进行分离,便可减少损伤,又便于操作。在中间者为腹直肌,被腱鞘包绕,鞘分前后两层。腹直肌后鞘在脐与耻骨联合的中点处形成弧状游离缘,称为半环线。在半环线以上,腹直肌前鞘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所构成;腹直肌后鞘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所构成。在半环线以下,3肌腱膜均移行至腹直肌前面构成前鞘,而后面缺乏腹直肌后鞘(图1.4.2-0-2)。第4层为腹横筋膜。该筋膜在上腹部较薄弱,在半环线平面以下即有所增厚,对腹直肌后鞘的缺如有补偿作用,及至腹股沟区则更形增厚,构成坚实的腹股沟管后壁。第5层为腹膜外脂肪。此层在上腹部较薄,脂肪较少,在下腹部较厚,脂肪较多。第6层为壁层腹膜。

两侧腹直肌鞘在剑突至耻骨联合的中线上交织,形成白线,白线的中点位置有脐。脐以上白线较宽,以下较窄。

腹前壁血供来自腹壁上动脉、腹壁下动脉、下6根肋间动脉和4根腰动脉。腹壁上、下动脉在腹直肌与其后鞘之间相吻合,在做切口时,应避免损伤之。神经支配来自下6根肋间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称为神经血管平面,肋间神经和动脉在此平面内斜向内下方走行。做腹壁切口时,应考虑神经、血管的走向,不使其损伤过多,导致肌肉萎缩和腹壁软弱。

脐位于白线上,与剑突至耻骨联合中点偏下处。是胚胎时期脐带的遗留痕迹。胚胎时有4条管道通过,即左、右脐动脉、脐静脉和脐尿管。出生后脐动脉闭塞成脐侧韧带,脐静脉闭塞成肝圆韧带,脐尿管则闭塞成正中韧带。

临床上采用的多种切口,都各有其利弊,显然不存在一种完美无缺的切口。但以下各项要求,有助于手术者作出恰当的切口选择。

1.位置适当 切口应接近病变部位,便于显露病灶。

2.长度合理 切口长度应充分,使手术操作能顺利进行。切忌做小切口,徒增手术的困难,并可导致意外的内脏和血管损伤;但也不可盲目延长切口。

3.延长方便 切口要便于向两侧延长,以迎合手术的需要,而不致受到解剖关系的限制。

4.损伤较少 切口对肌肉、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应尽量减少。

5.操作简便 切口的切开与缝合简单而省时。

6.并发症少 术后切口疼痛轻,愈合牢固,伤口裂开、切口疝等发生率低。

选择腹部切口时,还应考虑患者的体型、肥胖的程度、是否需紧急开腹以及有无过去手术的切口瘢痕等因素。例如横切口适用于肥胖且肋弓宽大的患者,而不适用于瘦削且肋弓狭小的患者;又如对严重腹部损伤伴内出血或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患者,显然应做正中切口方能迅速进腹,并根据需要向上下延长;如腹壁原有切口瘢痕,应争取切除该瘢痕,从原位进腹,而不另留一切口瘢痕;避免在原切口瘢痕的近旁做一与之平行的切口,如此将影响二切口中间皮肤的血供,导致该处皮肤的坏死。

腹壁切口可分为直切口、横切口、斜切口和特殊切口4类(图1.4.2-0-3)。直切口是腹部手术中最常用的切口。优点是切开与缝合迅速、出血少、组织损伤少,并能按手术需要向上、下方延长。故尤其适合于腹部外伤或诊断未定的剖腹探查术。直切口要求有较好的腹肌松弛,否则显露和缝合均较困难。由于张力较大,术后伤口疼痛较明显,伤口裂开和切口疝的发生率也较高。横切口的优点是切口方向与腹壁张力方向相同,故切口受到的张力很小,仅为直切口的1/30,术后疼痛较轻,不易裂开;对呼吸功能的干扰也较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直切口的1/4。横切口与腹壁的神经、血管大致平行,因而对它们的损伤较少;且又与皮纹方向一致,切口愈合后外观较直切口为完善。但横切口需切断腹直肌和一定量的两侧扁平肌,出血较多,开腹与关腹费时较长,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斜切口中常用的是肋缘下斜切口,虽然损伤较大,但显露良好,颇为常用。特殊切口用于特殊的病情需要。例如腹部巨大肿瘤或多次手术病例,可用特别设计的非典型切口;有时可在直切口的基础上附加横切口,使切口呈各种“L”形或“T”形,以增加显露。

10 手术步骤

1.对闭合伤可按受伤部位和可能损伤的内脏选择切口。上、中或下腹部的旁正中切口或经腹直肌切口均甚常用。在腹内伤情不明或疑有多脏器损伤时,可采用全长或近全长的正中切口;必要时再加做横切口甚至胸腹联合切口。对开放伤,原则上在伤口附近做正中、旁正中或经腹直肌切口。禁忌在原伤口处做探腹切口。

2.切开腹膜前观察其颜色,如腹膜呈紫蓝色,表明腹腔内有大量积血。切开腹膜时注意有无气体、血液、胃肠液或胆汁溢出;有无臭气可闻。进腹后迅速吸尽积血或积液,清除凝血块,造成一个清楚的术野。腹腔内探查要求顺序进行,避免遗漏,任何一个脏器损伤的遗漏都是不可原谅的;操作要轻柔,避免粗暴地来回翻动,使休克加重。

3.寻找出血来源,控制出血:一般在凝血块集中处即是出血部位。如发现脾破裂有猛烈出血,可用手指捏住脾蒂(图1.4.1-1)。暂时止血,同时快速输血,改善休克,然后将脾外置,切除。肝破裂大量出血时,也可用拇、示二指捏住肝十二指肠韧带血管,控制出血(图1.4.1-2)。小肠系膜血管损伤也是常见的出血所在,探查时应将小肠外置,先后将其向两侧搬移(图1.4.1-3),使小肠系膜能充分显露;同时后腹膜也可显露无遗;腹膜后大血管如有损伤出血,其势汹涌,应迅速用手指压迫止血。当后腹膜显露时,应趁机探查肾、输尿管和膀胱。如小肠系膜两层之间有较大血肿,应切开一侧浆膜,清除血块,处理破裂的血管。

4.一般渗液积聚、有纤维蛋白沉着和脓苔的部位,多有穿孔存在。发现穿孔后,立刻用肠钳控制两端肠管,防止肠液继续外溢。然后由此分别向远、近侧探查其余小肠。也可自屈氏韧带或末段回肠开始,向另一端逐段检查,详细观察肠管的两侧(图1.4.1-4)。肠壁血肿可将穿孔掩盖,可用止血钳将血肿撑开检查(图1.4.1-5)。小肠系膜缘的穿孔常表现为肠壁与系膜交界处的血肿(图1.4.1-6)。极易被忽略,应特别注意。

5.从盲肠开始,向远端检查至直肠。遇升、降结肠侧方有腹膜后血肿时,需切开结肠旁沟的后腹膜,将结肠向内翻转,寻找有无结肠破裂。结肠脾曲和肝曲固定,位置又深,不易检查,必要时可将其从后腹壁游离后再行检查。

6.此时若手套已污染,应清洗干净或换手套后再探查上腹部。先从贲门开始探查全胃。如有胃前壁穿孔,必须探查胃后壁,尤其是战伤,胃肠穿孔常为双数。再检查肝外胆道和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腹膜外部分的损伤,很容易漏诊,不可疏忽。凡十二指肠第2段外侧有腹膜后血肿、水肿、气肿或有黄染者,常指示该段十二指肠有破裂,应切开后腹膜,将十二指肠连同胰头翻起检查(图1.4.1-7);如横结肠系膜根部有血肿,则可能由十二指肠第3段破裂引起,也应将该段游离后检查。对胰腺前面的检查,有3条径路,即切开肝胃韧带、切开胃结肠韧带或切开横结肠系膜,以切开胃结肠韧带(图1.4.1-8)为常用。

7.腹腔探查的顺序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更改,但最终必须完成全面的检查,才能掌握伤情,统一考虑,决定处理方法。不能满足于找到一、两处损伤而疏忽了全面检查的原则。对脏器损伤的处理,要求先止血,后修补。其细节参见有关章节。

8.彻底清除腹腔内积血、肠液、异物、组织碎片、食物残渣及粪便等。用大量盐水冲洗腹腔,然后吸尽。有以下情况时,需做腹腔引流:①肝、胆、胰、十二指肠及结肠损伤;②胃肠缝合处有渗漏可能;③创面渗血不止;④局部脓肿形成。常用的引流物有烟卷引流及双套管等。引流物自腹壁适当部位的戳口穿出。

9.按层缝合切口。如病人情况差或切口有张力者,加做减张缝合。污染严重者,皮下放置乳胶片引流。

11 术后处理

腹部外伤剖腹探查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继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并记录尿量、腹腔引流量及性质。每日按病情规定补液量和液体种类。必要时输血。

2.保持胃管、导尿管和腹腔引流管通畅。

3.全身应用抗生素。

4.根据不同的内脏损伤做相应的术后处理。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