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

目录

1 拼音

fú bǐ luò fēn

2 英文参考

flurbiprofe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氟比洛芬药典标准

3.1 品名

3.1.1 中文名

氟比洛芬

3.1.2 汉语拼音

Fubiluofen

3.1.3 英文名

Flurbiprofen

3.2 结构式

3.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15H13FO2   244.27

3.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2-(2-氟-4-联苯基)-丙酸。按干燥品计算,含C15H13FO2不得少于99.0%。

3.5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乙醚中易溶,在乙腈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3.5.1 熔点

本品的熔点(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C)为114~117℃。

3.6 鉴别

(1)取三氯化铬的饱和硫酸溶液约1ml,置小试管中,转动试管,溶液应能均匀涂于管壁;加本品约2mg,微热,转动试管,溶液应不能再均匀涂于管壁,而类似油污存在于管壁。

(2)取本品,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制成每1ml中约含5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测定,在247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1169图)一致。

3.7 检查

3.7.1 有关物质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溶剂[乙腈-水(45:55)]使溶解并稀释制成每Im1中含2.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2-(4-联苯基)丙酸(杂质Ⅰ)对照品,精密称定,加溶剂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1ml中含1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另取氟比洛芬对照品与杂质Ⅰ对照品,加溶剂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氟比洛芬2mg与杂质Ⅰ 10μg的混合溶液,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冰醋酸(35:6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另取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出峰顺序为杂质Ⅰ与氟比洛芬,并使氟比洛芬与杂质Ⅰ的峰谷高度低于杂质Ⅰ峰高的10%;再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峰高约为满量程的40%;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3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与杂质Ⅰ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其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品溶液的主峰面积(0.5%);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品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1.0%)。

3.7.2 残留溶剂

3.7.2.1

取本品约0.5g,精密称定,置20ml顶空瓶中,精密加入二甲基亚砜5ml使溶解,密封,作为供试品溶液;另苯适量,精密称定,用二甲基亚砜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各约含0.2μg的溶液,精密量取5ml,置20ml顶空瓶中,密封,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残留溶剂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P第二法)试验。以甲基聚硅氧烷(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起始温度为45℃,维持6分钟,以每分钟60℃的速率升温至180℃,维持7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顶空瓶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30分钟。取对照品溶液顶空进样,各成分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要求。再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均应符合规定。

3.7.3 干燥失重

取本品,以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在60℃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3.7.4 炽灼残渣

不得过0.1%(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

3.7.5 重金属

取本品2.0g,加甲醇23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pH 3.5)2ml,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3.8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5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10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数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4.43mg的C15H13FO2

3.9 类别

非甾体抗炎药。

3.10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3.11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氟比洛芬说明书

4.1 药品名称

氟比洛芬

4.2 英文名称

Flurbiprofen

4.3 别名

苯氟布洛芬;氟苯布洛芬;氟吡洛芬;氟布洛芬;氟联苯丙酸;艾氟洛芬;BTS-18-322;Cebutid;Flurbiprofene;Froben

4.4 分类

神经系统药物 > 解热镇痛药 > 其他

4.5 剂型

1.片剂:50mg,100mg;

2.注射剂(粉):50mg;

3.滴眼剂:0.03%。

4.6 氟比洛芬的药理作用

氟比洛芬是丙酸类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起作用,具有止痛、抗炎及解热作用。氟比洛芬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分别为阿司匹林的250倍和50倍,比布洛芬强,且毒性更低,是目前已知的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中作用最强的一种。氟比洛芬对血小板的粘着和聚集反应也有轻度的抑制作用,故有可能诱导出血。由于氟比洛芬有较好的耐受性,故对阿司匹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可选用氟比洛芬。前列腺素是眼内某些炎症的介质,可致血-房水屏障破坏、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趋化、眼压升高,在眼部手术时引起与胆碱能作用无关的瞳孔缩小。临床研究表明,氟比洛芬滴眼剂能抑制前列腺素,故可抑制白内障手术时的瞳孔缩小。氟比洛芬对眼内压无明显影响。

4.7 氟比洛芬的药代动力学

氟比洛芬口服易自胃肠道吸收。1~2h血药浓度达最高峰,血浆t1/23~4h。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9%。在体内通过肝脏代谢,主要以羟化物和结合物形式,从尿中排泄。局部点眼眼内通透性良好,无晶状体眼中,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内的含药量将增加。组织分布广泛,少量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和胎盘屏障,并可进入乳汁。在肝脏中代谢,24h内以代谢物形式自尿中排泄,排泄率为35%~90%。原形和代谢产物由尿和粪便排出。年龄对半衰期无明显影响。肝病患者的药动学情况尚待进一步研究。健康受试者一次口服氟比洛芬100mg,tmax1.67h,Cmax8.2mg/L,t1/24.21h,CL每分钟1.23L,Vd7.23L。

4.8 氟比洛芬的适应证

1.(1)预防眼科手术摘除晶体后发生无晶体囊样斑点状水肿。(2)治疗白内障及小梁成形氩气激光手术后眼睛前段炎症。(3)抑制手术中瞳孔收缩。

2..临床用于抑制内眼手术时的瞳孔缩小及术后抗炎。治疗激光小梁成形术后的炎症反应和其他眼前段组织的炎症反应。对接触镜引发的巨乳头性结膜炎、前葡萄膜炎和黄斑囊样水肿亦具有治疗作用。

3.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4.9 氟比洛芬的禁忌证

1.因滴眼液的某些成分有被透镜吸收的危险;

2.活动性单纯疱疹性角膜性角膜炎患者(滴眼剂)。

4.10 注意事项

1.支气管痉挛者;

2.肾功能不全者;

3.因体液潴留和水肿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疾病恶化者;

4.有肝功能损害史者;

5.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

6.用药前存在感染者;

7.孕妇和哺乳妇女。

8.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肾功能。

9.眼科手术应慎重使用。

10.氟比洛芬无特效解毒药。

11.无抗菌作用,在抗感染的同时应谨慎使用。

4.11 氟比洛芬的不良反应

1.常见消化不良、恶心、腹泻、腹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15%的病例有肝脏氨基转移酶增高,继续用药,可能发展,亦可保持不变或消失。

2.中枢神经系统可见头痛、视力模糊等。

3.动物实验中,使用氟比洛芬50~100mg/kg,用药3个月,可引起肾乳头坏死。对人类亦可能有此作用。

4.应用直肠栓剂时耐受较好,但有局部刺激、不适、里急后重及腹泻等反应。

5.滴眼时可有轻度刺痛、烧灼感和(或)视觉紊乱。因系影响血小板凝聚而延长出血时间,有眼科手术应用氟比洛芬后眼内出血倾向增加的报道。

6.其他包括尿路感染样症状、皮炎等。

7.全身不良反应较轻,一般易于耐受。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其他偶有皮疹、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肾功能损害及久用后诱发消化道溃疡。

4.12 氟比洛芬的用法用量

1.口服:每天150~200mg,分3-4次用。病情严重或急性恶化期,剂量可增至每天300mg,分3次服用。

2.静脉注射:每次50mg,每4~6小时1次。

3.点眼:0.03%溶液,用于抑制内眼手术时瞳孔缩小。(1)术前2h开始滴眼,每0.5小时点1滴,共4次;(2)一般抗炎及术后抗炎:每4小时1滴点眼,维持2~3周;(3)激光小梁成形术后:每4小时滴入结膜囊,疗程1周,其他手术用2~3周。

4.13 药物相互作用

1.氟比洛芬与醋硝香豆素、双香豆素、苯丙香豆素、依替贝肽、低分子肝素、茴茚二酮、苯茚二酮、华法林等合用,引起出血的危险性增加。

2.氟比洛芬与阿仑膦酸钠合用时应慎重,因两者都可引起胃肠道刺激症状。

3.与钙通道阻滞药合用时,发生胃肠道出血的危险性增加。

4.野甘菊可增加氟比洛芬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尤其是胃肠道损害和肾损害,因为野甘菊也有抑制前列腺素的作用。

5.与酮洛酸合用时,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增加,严重时可出现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和(或)穿孔。应禁止合用。

6.与锂剂合用时,锂的清除率降低,锂剂中毒的危险性增加。

7.与甲氨蝶呤合用时,甲氨蝶呤的清除率降低,中毒的危险性增加,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中毒性肾损害等不良反应。

8.与环孢素合用时,后者的毒性增加,可能出现肾功能损害、胆汁淤积、感觉异常等反应,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9.左氧氟沙氟沙氟沙氟沙星、氧氟沙氟沙氟沙星与氟比洛芬合用,可使癫痫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可能的机制是抑制了γ-氨基丁酸,导致了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10.氟比洛芬与阿司匹林合用时,氟比洛芬的血清浓度降低约50%,故两者不宜合用。

11.氟比洛芬可抑制磺脲类药的代谢,使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增加。

12.氟比洛芬可降低β-肾上腺受体阻滞药的降压作用。

13.因氟比洛芬可减少肾前列腺素的生成,故与袢利尿药、噻嗪类利尿药合用时,利尿药的利尿和降压作用降低。

14.与保钾利尿药合用时,利尿作用降低,并可能出现高钾血症或中毒性肾损害。

1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与氟比洛芬合用时,前者的降压作用和促尿钠排泄的作用降低。

16.氟比洛芬与免疫抑制药合用时,可能引起急性肾衰竭,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17.有研究指出,服用氟比洛芬后再使用乙酰唑胺,氟比洛芬可使乙酰唑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氟比洛芬还可使乙酰唑胺的稳态分布容积轻度增加(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乙酰唑胺的清除率、半衰期或曲线下面积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对于接受乙酰唑胺治疗的患者,氟比洛芬比阿司匹林更安全。

18.与雷尼替丁合用时,氟比洛芬的曲线下面积可增加5%,但这种增加没有统计学意义。

19.氟比洛芬与西咪替丁无特殊的相互作用。

20.有试验证明,氟比洛芬(滴眼液)不会干扰噻吗洛尔或阿拉可乐定的降眼压作用。

21.食物可使氟比洛芬吸收和达峰时间延迟,但并不影响氟比洛芬的利用度。

4.14 专家点评

氟比洛芬为丙酸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止痛、抗炎及解热作用。其消炎作用为阿司匹林250倍,镇痛作用是阿司匹林50倍。氟比洛芬毒性低,有较好耐受性。故对阿司匹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可选用氟比洛芬。前列腺素是眼内某些炎症介质,可致血-房水屏障破坏,使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趋化,眼压升高,在内眼手术时引起与胆碱能作用无关的瞳孔缩小。氟比洛芬可抑制白内障手术时的瞳孔缩小,而对眼压无明显影响。临床研究表明,氟比洛芬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疗效与吡咯芬相似,而比布洛芬强。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