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分气紫苏饮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
3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之分气紫苏饮
3.1 处方
五味子、炙桑白皮、陈皮、桔梗、草果仁、大腹皮、炙甘草、茯苓各三斤[1]。
3.2 炮制
上药为粗末,取二十斤,加苏梗叶十五斤,同捣碎拌匀[1]。
上八味,俰咀为粗末,称二十斤净,入拣嫩枝、叶、干紫苏十五斤,捣碎,同一处拌匀。
3.3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之分气紫苏饮主治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闷,呕逆不食[1]。
治男子、女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闷,饮食不思,呕逆不止。常服和胃进食。
3.4 分气紫苏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姜钱三片,入盐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
3.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之分气紫苏饮
4.1 分气紫苏饮的别名
4.2 处方
五味子(去梗,洗)3斤,桑白皮(炙,锉)3斤,陈皮(去白,净洗)3斤,桔梗(锉)3斤,草果仁3斤,大腹皮3斤,甘草(炙)3斤,茯苓3斤。
4.3 制法
上为粗末,称20斤,净入,拣嫩枝叶干紫苏15斤捣碎,同一处拌匀。
4.4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之分气紫苏饮功在和胃进食。主男子、妇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闷,饮食不思,呕逆不止。
4.5 分气紫苏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大盏,姜钱3片,入盐少许,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4.6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5 《丹溪心法》卷四方之分气紫苏饮
5.1 组成
枳壳、茯苓、大腹皮、陈皮、甘草、苏子、草果、白术、当归、紫苏、半夏、桑皮、五味子。
5.2 主治
《丹溪心法》卷四方之分气紫苏饮主治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闷。
5.3 分气紫苏饮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5.4 制备方法
上锉。
6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分气紫苏饮
- 《丹溪心法》:[卷四]破滞气七十九
气六合汤当归芍药川芎地黄木香槟榔上以水煎服。分气紫苏饮治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胸胁疼痛,气促喘急,心...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卷下]论诸气证候
可与匀气散、五膈宽中散、膈气散、沉香降气汤、分气紫苏饮、七气汤、嘉禾散、丁香煮散、分心气饮、小降气...
- 《医方集宜》:[卷之五腰胁痛门]治法
痛者宜用芎葛汤枳壳煮散聚气汤一右胁痛宜用推气散分气紫苏饮《医方集宜》明丁毅公元1368-1644年...
- 《普济方》:[卷一百八十一诸气门]一切气
水一大盏。姜三片许。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名分气紫苏饮。一方。治气滞留四肢浮肿。腹急中满。膈胁膨胀...
- 《邯郸遗稿》:[卷之四]产后
中汤去人参以治之。产后因受气而小腹胀痛者,以分气紫苏饮;如停食,加消食药治之。产后败血攻心,而胃口...
- 更多古籍中的分气紫苏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