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并发症

目录

1 拼音

fèn miǎn bìng fā zhèng

2 注解

分娩并发症包括脐带缠绕、脐带脱垂、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宫破裂、先兆子痫等

3 脐带缠绕

如果发生脐带缠绕,经常会使胎儿在子宫里发生缺氧、窘迫及内脏发育异常等不良结果,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应对策略

1.及早发现脐带缠绕

虽然脐带缠绕有时也能正常分娩,但为了及早发现,以便有计划采取恰当的分娩方式,孕妇要定期去做产前检查,特别是在怀孕中期、晚期进行的几次B超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胎儿的脐带是否正常。

2.必要时采取剖宫产手术

在分娩过程中,当胎儿因脐带缠绕发生危险时,可以采取产钳术或胎儿吸引术取出胎儿,必要时做剖宫产手术。

4 脐带脱垂

脐带脱垂时,脐带往往被压于胎先露和骨盆壁之间,导致脐带的血流循环受到阻碍,在数分钟内胎儿即可由于缺血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甚至死亡。

应对策略

1.避免引起胎膜早破

分娩开始后,胎头尚未入盆或胎位不正、羊水过多的孕妇,一定要注意静卧休息,尽量减少活动,以免引起胎膜早破。

2.以最快速度送往医院

妊娠晚期,一旦在家里发现胎膜早破或脐带脱出,家人要以最快的速度把产妇送往医院,以免脐带受到更严重压迫。提醒一点,在送往医院的路上要注意让产妇采取躺卧姿势。

3.必要时立即采取剖宫产手术

胎膜破裂时立即听胎心,如果胎心不好可以把床头摇低,床尾摇高,缓解脐带受压现象,同时给产妇吸氧,必要时进行剖宫产手术。

5 胎儿宫内窘迫

胎儿宫内窘迫一般是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贫血、母儿血型不合、过期妊娠、脐带异常、宫缩过频、胎儿太大或胎位不正,以及产妇过于恐惧和紧张而引发。

应对策略

1.积极与医生进行配合。

2.孕期认真做产前检查

3.胎位异常时注意休息

如果有胎头浮或胎位是臀位、横位等,在怀孕晚期应该注意休息,以防发生胎膜早破、脐带脱垂等并发症,引发胎儿宫内窘迫。

4.及早发现胎儿的异常表现

注意观察胎动及强度,尤其是在临产时;对于胎儿异常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分娩时如果发生胎儿缺氧,积极配合医生采取各种治疗措施,如吸氧等。

6 羊水栓塞

羊水中含有破坏凝血因子的物质,会导致凝血功能丧失,使产妇很快发生肺栓塞、休克及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应对策略

1.一定要按时做产前检查

通过产前检查,如做B超检查可以诊断出90%的前置胎盘;采用分娩监视装置,可以及早发现胎盘早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控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孕期出现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症状,应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治疗,避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病情严重发展。

3.积极配合医生的处理

30岁以上产妇、胎膜早破、子宫体或自宫颈发育不良等产妇,容易发生羊水栓塞,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正确处理。必要时配合医生做剖宫产手术,尽快结束分娩,避免发生子宫破裂。

7 子宫破裂

子宫破裂少数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大多都是发生在分娩中。大多数子宫破裂是避孕措施不妥,以及多次人工流产手术而使子宫内膜变得很薄。此外,胎儿过大、骨盆不相称、胎位不正、胎儿畸形、剖宫产术后时间过短、切口愈合不良及不恰当使用催产素等也容易引发子宫破裂。

应对策略

1.采取切实有效的避孕措施

避免意外怀孕,尽量减少人工流产手术。尤其是做过剖宫产手术者,应避免在术后很短时间内再次妊娠,最好间隔2年以上。

2.加强产前检查

发现胎位不正、胎儿畸形等异常时,及早配合医生进行纠正。如果存在骨盆狭窄、头盆不称等情况,听从医生的建议选择恰当分娩方式。

3.详细告诉医生自己以往的妇科病史

4.感到不舒服及时告诉医生

在分娩过程中,一定要严密观察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如有不舒服感觉马上告之医生。

8 先兆子痫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怀孕中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未能控制住病情,可能发生先兆子痫。先兆子痫是十分危险的产科并发症,如果未及时得到有效处理,短时间内就可能危及母子生命,或导致远期后遗症,长久影响产妇健康。

应对策略

1.认真做好产前检查

每次检查医生都会为产妇测量血压、化验尿液、称体重,并检查下肢是否出现水肿现象,这些均是判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重要指标。一旦异常马上会被发现,医生可以及早采取对症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不致于发展成先兆子痫。

2.孕期坚持科学生活

从妊娠中晚期开始,避免过于劳累和剧烈运动,每天保证8小时充足的睡眠,中午最好睡30分钟至一个小时。同时,注意保持平稳的心态,适量多做运动,不要长久看电视。

3.避免体重增长过快

孕妇体重增长过快,也容易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通常,怀孕晚期每周体重的增加,应该控制在500克以内。如果超过500克表明体内,需要马上去看医生。

4.居家进行自我观察

如果在妊娠晚期出现头痛、眼花、眩晕、恶心、呕吐、尿量和排尿次数减少、视物模糊等症状,及时与医生联系。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