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

目录

1 拼音

fēn miǎn

2 英文参考

deliver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childbirth[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分娩(delivery[1])为生理学名词。是指妊娠足月,胎儿和胎衣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1](指妊娠二十八周以上的胎儿,娩出母体的过程[2])。娩,古作免、㝃[2]。又名分诞、分解、免身、免乳[2]。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七。《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七“治难产五、六日不得分娩、疲困虚乏者……”

分娩是发育成熟的胎儿及其附属物自子宫排出母体的过程。分娩过程通常分成3个产程期:第1产程为开口期,子宫出现有规律的收缩,子宫颈口开大,胎膜破裂,羊水排出。第2产程叫娩出期,子宫口开全,胎儿娩出。子宫节律性收缩频繁、持久、有力。在腹肌和膈肌收缩的协调下,子宫内压极度增加,迫使胎儿经阴道排出体外。第3产程是胎盘娩出期,子宫继续收缩,胎盘与子宫壁剥离而排出体外,并阻止继续流血。分娩全过程一般为十多个小时。通常产妇的精神状态、腹肌的情况和分娩的次数均能影响分娩时间的长短。

4 分娩并发症

4.1 羊水栓塞

4.1.1 诊断

1.常见于第一产程末,胎膜破后,子宫收缩较强,或在催产素引产时,或前置胎盘、剖宫产时,产妇突然发生呛咳、气急、烦躁不安等前驱症状,继之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抽搐、昏迷,脉速而弱,血压下降,转入休克状态。如有肺水肿则出现粉红色泡沫状痰液。大量子宫出血可引起血不凝固,如注射处、会阴创口及阴道可出血不止。

2.检验可见血小板计数进行性减少,纤维蛋白原减少,早期呈高凝状态,以后转为低凝状态,出血时间、血凝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P试验阳性。

抽动脉或静脉血加抗凝剂后高速离心,取沉淀染色镜检,如见到胎儿毳毛及鳞状上皮,则可确诊。

3.X线胸片常见肺内散在小片状或点状阴影,心脏轻度扩大。

4.本病确诊不易。有时仅在切除的子宫血窦内或宫旁及卵巢静脉丛内查到羊水内容物,或死后取心腔血或于肺小血管内查见羊水内容物,方能确诊。

4.1.2 治疗

清除宫腔羊水内容物及控制DIC为治疗本病的关键。

1.分娩过程中一旦发现DIC早期征象,应立即以肝素30-40mg加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稀释后静注;继而在血液学检查的监护下以肝素100mg稀释后缓慢静滴。

2.迅速进行抗休克,防治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的治疗。①立即输液,补充血容量;②加压给氧,必要时气管内插管给氧;③给予血管舒张药以改善微循环,可用酚妥拉明、山茛菪碱、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或罂粟碱等稀释后缓慢静注或滴入;④哌替啶50-100mg肌注或吗啡10mg皮下注射;⑤于首批输液后或有心衰征象时,予毛花甙丙0.4mg稀释后静脉缓注。必要时,2-4h后可再注射0.2-0.4mg。⑥注意纠正酸中毒及水与电解质紊乱。

3.迅速结束分娩,清除宫腔羊水内容物。闭合创口,局部压迫止血。在肝素应用前不宜输血及应用皮质激素或抗纤溶制剂。

4.抗感染,全身支持疗法,静脉输入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

4.2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4.2.1 诊断

1.有明显的诱因,如胎盘早剥、羊水栓塞、胎死宫内、过期流产、重度妊高征、严重感染、严重肝功不良及休克等。

2.临床上突然出现难以控制的不凝性出血、休克。严重者常伴有血管栓塞性急性肺,心,肾功能衰竭表现。

3.实验室检查:与羊水栓塞同。

4.2.2 预防

1.胎盘早剥确诊后应尽快结束分娩。

2.早期治疗妊高征,防止重度妊高征发生。重度妊高征应适时终止妊娠。

3.预防羊水栓塞。

4.积极处理胎死宫内及过期流产。

5.预防及治疗感染。

4.2.3 治疗

1.治疗原发病。胎盘早剥引起的DIC,应尽快结束分娩。感染引起DIC者,应在控制感染基础上清除感染灶。羊水栓塞应及早终止妊娠,必要时切除子宫,以阻止羊水继续进入母血循环。在抗休克同时防治DIC等。

2.肝素以及其他治疗详见羊水栓塞有关内容。

4.3 胎儿窘迫

4.3.1 诊断

1.孕期或分娩期中胎动频繁,继而过少,平均每12h少于10次或1h胎动少于3次。胎心音>160/min继而<120>

2.头先露,羊水中混有胎粪者。

3.胎心监护仪监护图形异常如NST为无反应型,OCT阳性,产程中出现晚期减速,或胎心基线变异性减速或消失等。

4.胎儿头皮血pH值<>

4.3.2 治疗

1.积极治疗高危妊娠,改善胎儿宫内缺氧并促肺成熟。

2.根据条件加强监护,包括胎心监护、B超、眙动监护、胎儿生物物理评分等。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胎儿窘迫。

3.加强产程监护,对有可能发生胎儿窘迫或有潜在高危因素者,避免产程过长,应尽快结束分娩。

4.缩短产程,宫口开全者,立即结束分娩;宫口未开全者,行剖宫产术。

5.胎儿娩出前勿滥用镇静、麻醉剂、催产素。

6.加强产程中护理。

(1)产母尽量左侧卧位,避免仰卧引起的低血压综合征。

(2)吸氧。

(3)及时补充热量及液体。

(4)指导屏气用力及呼吸,避免过度换气导致呼吸性碱中毒等。

7.作好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准备。与儿科医师合作,共同处理胎儿窘迫。

4.4 新生儿窒息

4.4.1 诊断

1.胎儿娩出时无呼吸或呼吸受抑制者。

2.窒息程度以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为准,总分4-7者分为轻度窒息,总分0-3分者为重度窒息。

3.若出生后1min评分为正常8-10分,而数min后又降至7分及以下者,亦为新生儿窒息。

4.对于窒息严重,新生儿情况较差者,可在婴儿室内每隔2-4h重新评分,直到24h。

4.4.2 治疗

1.胎头一旦娩出,立即挤出口咽鼻部的粘液,胎儿娩出后,放低儿头,用吸痰管插入喉部或气管内,吸出呼吸道的液体,断脐后头稍低位。

2.恢复呼吸后,即可吸氧直至呼吸规律,心率正常为止。

3.稍延迟断脐,距脐轮5-10cm处剪断,断端用止血钳夹住,保留脐静脉备输液用。

4.清理呼吸道后仍无呼吸者,可用手指轻弹足底或抚摸背部。

5.用以上方法仍无呼吸时,应立即行气管内插管,加压给氧。

6.药物治疗

(1)心率≤100次/min,用1:10000肾上腺素1ml气管内滴入。

(2)母亲用过麻醉药致呼吸抑制者,可用盐酸钠铬酮0.1-0.3mg/kg,气管内滴注。

(3)代谢性酸中毒可予5%碳酸氢钠2-3ml/kg静脉滴注。

(4)心音钝或处于休克状态,予多巴胺2.5-10μg/(kg·min)开始小剂量,渐增至10μg(kg·min)静脉滴注。

(5)有失血、血容量不足者予扩容剂如全血、血浆等。

7.心跳停止者,在左第四肋间乳头内方1cm处刺入,行心内注射0.1%肾上腺素0.2-0.5ml,随即做胸外按压。

8.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4.3 护理

1.抢救时注意保温。

2.复苏后严密观察呼吸、心率、面色及精神状态,记入特别观察记录。

3.抬高头部,少搬动,但疑有肺不张者,要定时轻拍背部。

4.间断吸氧,延期哺乳。

5.肌注维生素K15-10mg,1/d,共3d。

6.新生儿哭闹不安者,给予镇静剂。

4.5 子宫破裂

4.5.1 诊断

4.5.1.1 1.先兆子宫破裂

在分娩梗阻时可发生。

①子宫下段有压痛;

②子宫下段强直性宫缩,急剧腹痛;

③距耻骨联合10cm以上处,形成病理性缩复环,并逐渐上升,可发现圆韧带过度紧张;

④小便常不能自解,导尿检查有时可见血尿。

4.5.1.2 2.子宫破裂征象

①急剧腹痛继之宫缩消失;

②腹部膨胀,有压痛及反跳痛,宫体轮廓消失,

③胎心音消失,在腹壁可清楚摸到胎儿部分;

④阴道突然流血,胎儿先露部升高,宫口较前缩小;

⑤阴道检查,有时摸到子宫下段破裂口;

⑥出现休克症状。

4.5.2 预防

1.加强产前检查,早期发现头盆不对称、软产道梗阻及胎位不正常,及早作出分娩计划,并嘱产妇临产前入院。

2.凡有子宫破裂的诱因,如有剖宫产史、产后感染史、多次刮宫史及手剥胎盘史,应住院待产分娩,严密观察产程,必要时做剖宫产术。

3.禁止滥用宫缩剂。

4.剖宫产应采取子宫下段术式。

5.严格掌握阴道手术产的指征,操作宜轻柔,避免作高位产钳术及宫口未开全的产钳或臀牵引术,慎行忽略性横位内倒转术。

6.有子宫破裂先兆时,应尽快剖宫取胎,防止子宫破裂。

7.凡有子宫破裂因素的产妇,阴道分娩后,应常规检查子宫下段有无裂伤。

4.5.3 治疗

牢牢掌握补血、止血、控制感染3个重要环节。

1.子宫已经破裂者,在抢救休克同时行剖宫产术。

2.子宫破裂口小,边缘整齐而新鲜者,即行修补,必要时作绝育术。裂口大而不整齐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3.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

4.6 其他分娩创伤

4.6.1 1.会阴及阴道裂伤

①擦伤:表层粘膜及皮肤损伤,深度在0.2cm以内,不需缝合。

②Ⅰ度裂伤:皮肤、皮下组织及粘膜裂伤,未累及肌肉组织,深度在0.2-1cm之间。缝合时,皮肤或粘膜边缘对齐,缝合一层即可。

③Ⅱ度裂伤:会阴部裂伤涉及肌层及筋膜,深层组织用肠线间断缝合,注意止血,皮肤用丝线缝合。

④Ⅲ度裂伤:肛门括约肌断裂或合并直肠阴道隔裂开。缝合时,先用0号铬制肠线作粘膜下缝合,再将肛门括约肌两断端找到,以7号丝线缝合,然后分层缝合。术后卧床5-6d,吃少渣饮食,每次便后擦洗会阴,酌情应用抗生素及止痛药。产后第3d起每日内服液体石蜡30ml,至排软便为止。术后5-7d拆线。

4.6.2 2.子宫颈裂伤

第三产程后,如子宫收缩良好而阴道仍不断出血,则须扩开阴道,用两把海绵钳钳住子宫颈,绕宫颈检查一周。如有裂伤,可用海绵钳夹住裂伤之两边,以1号铬制肠线间断缝合。

4.6.3 3.外阴及阴道血肿

分娩后,外阴或阴道内有撕裂样疼痛甚至坠胀痛,或有排尿困难,直肠压迫及失血症状时,应检查有无血肿,并作如下治疗:①抗休克,必要时输血。②小血肿如不继续增大,可待其自然吸收;大血肿行切开术,取出血凝块,戴双层手套的一手指伸入直肠,托出血肿底部进行缝合止血。缝合困难者,可用纱布条填塞血肿腔,阴道内作对抗填塞,放留置导尿管。阴道内纱布条12h后取出,血肿腔内的纱布24h后取出。③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5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