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fēng tán xiào
2 英文参考
wind-phlegm wheezi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anemophlegmatic asthm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风痰哮(wind-phlegm wheezing[1])为病证名[2]。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是指风痰内扰,以喉中痰涎壅盛,哮鸣声高,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暗,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苔厚浊,脉滑实等为常见症的哮病证候[1]。
4 风痰哮的病因病机
风痰哮由风邪与痰气相搏所致[2]。风邪袭肺,痰阻气道,肺气壅阻而发哮[2]。
5 风痰哮的症状
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舌苔厚浊,脉滑实[3]。
喉中痰涎壅盛,哮鸣声高,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暗,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苔厚浊,脉滑实[1]。
6 风痰哮的治疗
6.1 治法
6.2 风痰哮的方药治疗
6.3 风痰哮的食疗方法
6.3.1 推荐食材
6.3.2 推荐食疗方
1.芡实内金饼《千家食疗妙方》:生芡实180g,生鸡内金100g,面粉250g,白糖适量。芡实水淘去皮,晒干,研细,鸡内金研细,与面粉、白糖一起和成薄饼,烙成焦黄色即成。随意食用。
2.橘皮粳米粥《饮食辨录》:干橘皮20g(或鲜者40g),粳米100g,先煎取橘皮汤,再与粳米共煮成稀粥。日服两次。
3.山药茯苓包(《儒门事亲》):山药粉100g,茯苓粉100g,面粉200g,白糖300g,碱适量。将山药粉、茯苓粉加水适量,蒸半小时后,加白糖、猪油、青丝、红丝各少许和成馅,包成包子,蒸熟即可。作点心食用。
7 关于哮病
哮病(asthma[4]、wheezing[1])为病名[5]。见《医学正传·哮喘》。又称“哮喘”[1][4]。是指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的疾病[5][1][4]。
哮病由痰火内郁,风寒外束所致。《医宗必读》卷九:“别有哮证,似喘而非,呼吸有声,呀呷不已,良由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或因坐卧寒湿,或因酸咸过食,或因积火熏蒸,病根深久,难以卒除。”《症因脉治》卷二:“哮喘之症,短息倚肩,不能仰卧,伛偻伏坐,每发六七日,轻则三四日,或一月,或半月,起居失慎,则旧病复发。”其证喘急而喉中有痰如拉锯声,重证可见张口抬肩,目胀睛突,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汗出似脱。反复发作,可致脏气虚衰,真元耗损。治宜培补脾肾。发作时宜祛邪,宣降肺气,涤痰平喘。虚实挟杂,扶正与祛邪并用。根据致病原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冷哮、热哮、痰哮、食哮、肾哮等。参见喘鸣、喘喝、呷嗽、喘呼、哮吼条。
内经虽无哮证之名,但有“喘鸣”的记载,与本病的发作特点相似。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篇》说“……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即指哮病发作时的证治。《痰饮咳嗽病》篇从病理角度,将其归属于痰饮病范畴,称为“伏饮”证,指出:“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𥆧剧,必有伏饮。”描述了哮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此后还有“呷嗽”、“哮吼”、“齁䶎”等形象性的病名。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阐明病机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明代虞摶进一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后世医家鉴于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哮喘,而简名哮病。[6]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因痰伏于肺,遇感诱发。发时痰阻气道,肺气失于肃降,表现邪实之证;如反复久发,气阴耗损,肺、脾、肾渐虚,则在平时表现正虚的情况。当大发作时可见正虚与邪实相互错杂。辨治原则根据已发、未发,分虚实施治。发时以邪实为主,当攻邪治标,分别寒热,予以温化宣肺或清化肃肺,病久发时虚实夹杂者,又当兼顾。平时以正虚为主,当扶正治本,审察阴阳,分别脏器,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6]
临证必须注意寒热的相兼、转化,寒包热证,寒痰化热,热证转从寒化等情况。了解邪实与正虚的错杂为患,一般病史不长者,发作时以邪实为主;久病可兼虚象,平时则表现正虚为主。治当根据病的新久,发作与否,区别邪正缓急、虚实主次,加以处理。重视平时治本的措施,区别肺、脾、肾的主次,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适当兼顾,因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其中尤以补肾为要着,精气充足则根本得固。[6]
采用推拿治疗,对轻、中型哮喘疗效较好,可以达到平喘化痰、利肺之效,对重型哮喘合并感染,应该综合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8]。
有条件者夏日三伏天与冬季三九天时可去中医院进行敷贴治疗和预防[9]。
此外,割治、埋线等疗法,对本病也有一定的效果,可综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详见哮病条。
8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3.
- ^ [3]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30-33.
-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22.
- ^ [6]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9-64.
- ^ [7]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6-48.
- ^ [8] 柴铁劬主编.推拿疗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9] 柴铁劬主编.灸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治疗风痰哮的方剂
- 半夏杏仁汤
紫苏各1.5克麻黄1.8克甘草12克功能主治主风痰哮喘,喉中痰声不断。用法用量上药哎咀。加生姜5片...
- 千缗导痰汤
。功能主治:《寿世保元》卷三方之千缗导痰汤主治风痰哮证,痰盛而喘,不能平卧者。用法用量:加生姜五片...
- 金仙膏
,胃咳用清胃膏,肾咳用滋阴膏,此膏勿用);痰喘、痰哮,贴胸背;痰饮,贴心口;嘈杂、噫气、吞酸、吐酸,...
- 金沸草散
二钱。功能主治:《千金翼方》方之金沸草散治肺经受风,头目昏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及时疫寒热。用法用...
- 更多治疗风痰哮的方剂
治疗风痰哮的穴位
- 气眼
乳中、俞府,有降气化痰,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咳嗽痰哮。研究进展:治疗乳腺增生:根据报道,选乳根配合屋...
- 薜息
乳中、俞府,有降气化痰,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咳嗽痰哮。研究进展:治疗乳腺增生:根据报道,选乳根配合屋...
- 胸薛
乳中、俞府,有降气化痰,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咳嗽痰哮。研究进展:治疗乳腺增生:根据报道,选乳根配合屋...
- 乳根
乳中、俞府,有降气化痰,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咳嗽痰哮。研究进展:治疗乳腺增生:根据报道,选乳根配合屋...
- 更多治疗风痰哮的穴位
古籍中的风痰哮
- 《幼科释谜》:[卷四咳嗽哮喘]哮喘原由症治
效。而又有食哮。宜清金丹。有水哮。宜水哮方。有风痰哮。宜千导痰汤。有年久哮。宜皂角丸。或青皮散。钱...
- 《儿科要略》:[第六章·咳嗽论治]第四节·杂证咳嗽
枣(六)十枣汤见本章第三节。(七)千缗导痰汤治风痰哮。半夏(七枚)天南星陈皮赤茯苓枳壳(各一钱)皂...
- 《药性切用》:[卷之一下草部]麻黄
关利窍,风寒表实者宜之。去节用,不可过剂。蜜炙,痰哮气喘,属邪实病痼者。根节,独能止汗。《药性切用》...
- 《本草便读》:[草部隰草类]麻黄
麻黄之能足以尽之。故一切咳嗽宿哮等疾。凡属肺中有风寒痰饮者。皆可用之。不必拘拘乎麻黄之但能出汗也。...
- 《针灸逢源》:[卷三群书汇粹]玉龙赋
针而讨论。原夫卒暴中风。顶门百会。乳根俞府疗气嗽痰哮。风市阴市。驱腿脚之乏力。阴陵阳陵。除膝肿之难熬...
- 更多古籍中的风痰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