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疮·风热蕴肤证

目录

1 拼音

fēng rè chuāng ·fēng rè yùn f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wind-heat sore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amassing in ski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风热疮·风热蕴肤证(wind-heat sore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amassing in skin)是指风热蕴肤,以发病急骤,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淡红斑片,中心有细微皱纹,表面少量细糠状鳞屑,伴心烦口渴,大便干,尿微黄,舌质红,舌苔白或薄黄,脉浮微数为常见症的风热疮证候[1]

4 症状

风热疮·风热蕴肤证发病急骤,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淡红斑片,中心有细微皱纹,表面有少量糠秕状鳞屑;伴心烦口渴,大便于,尿微黄;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5 辨证分析

血分蕴热,复感风热,风热蕴结于肌肤,故发病急骤,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斑片;风热伤津,肤失润养,故皮损中心有细微皱纹,表面有少量糠秕状鳞屑;心烦口渴、大便于、尿微黄为脏腑有热之征;舌红、苔黄、脉浮数为风热蕴肤之象。

6 治法

风热疮·风热蕴肤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

7 方药治疗

风热疮·风热蕴肤证可用消风散加减治疗。瘙痒甚者,加白鲜皮、地肤子以祛风止痒。

8 关于风热疮

风热疮(wind-heat sores pityriasis rosea[2])为病名[3]。见《外科启玄》卷八。又称血疳疮、风癣、母子疮等。是指以疹色如玫瑰,脱屑似糠秕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3]。为急性自限性皮肤病[3]。以淡红色或黄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斑,其长轴与皮纹一致,上覆以糠秕状鳞屑,先有母斑后有子斑为临床特征。好发于春秋季节,多见于青壮年。有自限性,一般4~6周可自行消退,但也有少数患者病程长达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外科正宗》:“风癣如云朵,皮肤娇嫩,抓之则起白屑。……初起消风散加浮萍一两,葱豉作引,取汁发散。久者服首乌丸、蜡矾丸,外搽大黄膏,用槿皮散选而用之,亦可渐效。”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风癣,即年久不愈之顽癣也,搔之痹顽,不知痛痒。”

风热疮相当于西医的玫瑰糠疹[3]

详见风热疮条。

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