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痉

目录

1 拼音

fēng jìng

2 英文参考

puerperal apoplex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wind type convulsive diseas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风痉为病名[1]

4 风伤太阳经脉,复遇寒湿所致的痉证·风痉

风痉指风伤太阳经脉,复遇寒湿所致的痉证[1]。出《黄帝内经灵枢·热病》。《圣济总录》卷八:“风痉者,以风伤太阳之经,复遇寒湿故也。其状口噤不开,腰背强直如发痫。盖风邪内薄于经,则荣卫凝泣,筋脉紧急,故令口噤不开,卒然倒仆,不知所以。凡发极则复苏,苏则复作。其或耳中策策而痛,身背直而不屈者,不可治也。”治宜祛邪为主,参以息风,用续命汤、天麻汤等方[1]

参见痉:痉为病名[2]。出《黄帝内经灵枢·经筋》。又称痓[2]。以项背强急,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症[2]。《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痉有虚实二证。实证多因风、寒、湿、痰、火邪壅滞经络而成[2]。虚证多因过汗,失血,素体虚弱,气虚血少,津液不足,筋失濡养,虚风内动所致[2]。《金匮要略心典》卷上:“盖病有太阳风寒不解,重感寒湿而成痉者,亦有亡血竭气,损伤阴阳,而病变成痉者。……阴阳既衰,筋脉失其濡养,而强直不柔矣。此痉病标本虚实之异,不可不辨也。”实证治以祛邪为主,可兼扶正[2]。虚证以益气养血为主,兼予息风[2]。痉有刚痉、柔痉、阳痉、阴痉、三阳痉、三阴痉、风痉、风寒痉、风痰痉、痰火痉、湿热痉、热甚发痉、血虚发痉、虚痉等[2]

5 产后中风·风痉

风痉指产后中风[2]。见《备急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卷三:“中风第三”:“产后百日,中风痉口噤不开,并治血气痛、劳伤。补肾。独活紫汤方。”又名在蓐中风。

参见产后中风:产后中风为病证名[3]。出《金匮要略·产后病脉证并治》。多因产后气血骤虚,腠理不密,外邪乘虚侵袭所致[3]。若感受风邪,连续十多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3]。治宜调和营卫,桂枝汤主之[3]。若症见发热面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若感受风寒,寒搏筋脉,症见筋脉挛急,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身如角弓,不宜当真中风治,华佗愈风散(荆芥穗焙干,研末,每服三钱,童便调,鼻饲下之)主之[3]

6 子痫·风痉

风痉指子痫[3]。见《济阴纲目》。出《济阴纲目》卷三:“羚羊角散:治妊娠冒闷,头项强直,角弓反张,名曰子痫风痉,羚羊角(镑)、独活、枣仁(炒)、五加皮、薏苡仁(炒)、防风、当归(酒浸)、川芎、茯神(去木)、杏仁各五分、木香、甘草各一分。右(口父)咀,加生姜五片,水煎服。”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8.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72.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9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