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风痉为病名[1]。
4 风伤太阳经脉,复遇寒湿所致的痉证·风痉
风痉指风伤太阳经脉,复遇寒湿所致的痉证[1]。出《黄帝内经灵枢·热病》。《圣济总录》卷八:“风痉者,以风伤太阳之经,复遇寒湿故也。其状口噤不开,腰背强直如发痫。盖风邪内薄于经,则荣卫凝泣,筋脉紧急,故令口噤不开,卒然倒仆,不知所以。凡发极则复苏,苏则复作。其或耳中策策而痛,身背直而不屈者,不可治也。”治宜祛邪为主,参以息风,用续命汤、天麻汤等方[1]。
参见痉:痉为病名[2]。出《黄帝内经灵枢·经筋》。又称痓[2]。以项背强急,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症[2]。《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痉有虚实二证。实证多因风、寒、湿、痰、火邪壅滞经络而成[2]。虚证多因过汗,失血,素体虚弱,气虚血少,津液不足,筋失濡养,虚风内动所致[2]。《金匮要略心典》卷上:“盖病有太阳风寒不解,重感寒湿而成痉者,亦有亡血竭气,损伤阴阳,而病变成痉者。……阴阳既衰,筋脉失其濡养,而强直不柔矣。此痉病标本虚实之异,不可不辨也。”实证治以祛邪为主,可兼扶正[2]。虚证以益气养血为主,兼予息风[2]。痉有刚痉、柔痉、阳痉、阴痉、三阳痉、三阴痉、风痉、风寒痉、风痰痉、痰火痉、湿热痉、热甚发痉、血虚发痉、虚痉等[2]。
5 产后中风·风痉
风痉指产后中风[1]。见《备急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卷三:“中风第三”:“产后百日,中风痉口噤不开,并治血气痛、劳伤。补肾。独活紫汤方。”又名在蓐中风。
参见产后中风:产后中风为病证名[3]。出《金匮要略·产后病脉证并治》。多因产后气血骤虚,腠理不密,外邪乘虚侵袭所致[3]。若感受风邪,连续十多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3]。治宜调和营卫,桂枝汤主之[3]。若症见发热面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若感受风寒,寒搏筋脉,症见筋脉挛急,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身如角弓,不宜当真中风治,华佗愈风散(荆芥穗焙干,研末,每服三钱,童便调,鼻饲下之)主之[3]。
6 子痫·风痉
风痉指子痫[1]。见《济阴纲目》。出《济阴纲目》卷三:“羚羊角散:治妊娠冒闷,头项强直,角弓反张,名曰子痫风痉,羚羊角(镑)、独活、枣仁(炒)、五加皮、薏苡仁(炒)、防风、当归(酒浸)、川芎、茯神(去木)、杏仁各五分、木香、甘草各一分。右(口父)咀,加生姜五片,水煎服。”
7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8.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72.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91.
治疗风痉的穴位
- 耳尖
者,加当阳(目瞳子直上入发际1寸处)、太冲;上肢痉挛者,加肩髃透极泉、外关透内关;下肢痉挛者,加阳...
- 天衢
风作用。可知本穴功能在于通也。所治为头痛、癫疾、风痉、龈肿、善惊及诸头脑之疾,而以通法为主。天衢穴主...
- 天冲
风作用。可知本穴功能在于通也。所治为头痛、癫疾、风痉、龈肿、善惊及诸头脑之疾,而以通法为主。天冲穴主...
- 大迎
及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等。《针灸大成》载本穴主治:风痉,口噤不开,唇吻口动,颊肿牙疼,寒热颈痛,瘰疬,...
- 舌横
言,诸阳热气盛,鼻衄血不止,头痛风,汗不出,寒热风痉,脊强反折,瘛疭,癫疾,头重。《针灸大成》:主舌...
- 更多治疗风痉的穴位
治疗风痉的方剂
- 芎活散
:胎前安胎,产后逐恶血、下胞衣。主治:子痫;孕妇风痉,脉浮细涩者。用法用量:水煎,入酒少许温服。各家...
- 荆芥豆淋酒
(炒令烟出,好酒1升沃之,去豆不用)。功能主治:风痉。其人本虚,风邪客于足太阳之经,忽尔摇头口噤,背...
- 白术酒
处方:白术。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产后风痉,兼治中风。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摘录:《...
- 天麻汤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二十二方之天麻汤主治中风伤寒,身体反强。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酒...
- 荆沥饮子
合,蜜1匙,竹沥2合,生地黄汁1合。主治:小儿中风,失音不语,手脚不能转动,心神烦热。用法用量:上...
- 更多治疗风痉的方剂
治疗风痉的中成药
- 黑锡丹
生疮,齿欲落者;兼治脾寒心痛,冷汗不止;或卒暴中风,痰潮上膈,言语艰涩,神昏气乱,喉中痰响,状似瘫...
- 紫雪
致休克,少数患者对细菌毒素发生过敏反应,临床出现风湿热、肾炎等疾病,败血症期主要表现为猩红热皮疹、...
- 二十五味珊瑚丸
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僵硬,神志不清,血压不调,抽风痉挛。用法与用量:一次1丸,一日2次。规格:每丸重...
- 娃娃宁
功能与主治:解热镇惊,祛风止搐。用于感冒发热,惊风痉挛,呕吐绿便,脾胃虚弱等。用法与用量:六个月~一...
- 乾元丸
主治:清热化痰,熄风止痉。用于小儿内蓄痰热,外感风邪引起;身热恶风,咳嗽多痰,烦燥口渴,大便秘结。...
- 更多治疗风痉的中成药
风痉相关药物
- 尼莫地平分散片
量】【规格】30mg【贮藏】置于阴凉处,干燥、通风保存。【包装】【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
- 尼莫地平胶囊
量】【规格】30mg【贮藏】置于阴凉处,干燥、通风保存。【包装】【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
- 地巴唑片
用,使外周阻力降低而使血压下降。对胃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药代动力学】【适应症】轻度高血压、脑血管...
- 全天麻胶囊
】本品为眩晕类非处方药药品。【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用法与用量】口...
- 富马酸比索洛尔胶囊
/压迫、流泪异常、耳鸣、耳痛、味觉异常。代谢:痛风。呼吸系统: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咳嗽、呼吸困难...
- 更多风痉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风痉
- 《普济方》:[卷九十六诸风门]风痉(附论)
摇头马鸣。竭。似。卒然风宜方牛黄丸(出圣惠方)治风痉。身体强直。牙关紧急。心神昏昧。牛黄(细研)麝香...
-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八]治金疮中风痉诸方
夫金疮风痉者。此由血脉虚竭。饮食未复。荣卫伤损。风邪乘虚入于五脏。五脏受寒。则令救者又治金疮中风痉。...
- 《幼幼新书》:[卷第十三]中风痉第四
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张涣通圣散治小儿中风痉病方。白附子(半两)蝎尾(二十一枚)天浆子晚蚕蛾(...
- 《太平圣惠方》:[卷第七十四]治妊娠中风痉诸方
计时候温服。治妊娠中风。腰背强直。时时反张。名为风痉。防风散方。防风〔一(二)两去芦头〕葛根〔一(二...
- 《太平圣惠方》:[卷第十九]治风痉诸方
夫风痉者。口噤不开。背强而直。如发痫之状。其重者。耳中策策痛。卒然身体痉直者。死治风痉。口噤身体强直...
- 更多古籍中的风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