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

目录

1 拼音

fēng hán gǎn mào

2 英文参考

anemofrigid cold

wind-cold type of common cold[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风寒感冒为病名[1]。指感受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喘急、头痛、身痛等表证[1]。《万病回春·伤寒》:“四时感冒风寒者,宜表解也。”

感冒·风寒证(common cold with wind-cold syndrome[2])是指感受风寒之邪的感冒证候[2]。轻者以鼻塞声重,喷嚏,时流清涕,痰清稀色白;重者恶寒甚,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苔薄白润,脉浮或浮紧等为常见症的感冒证候[3][3]。治疗宜辛散,风寒感冒者,宜辛温解表,如荆防败毒散等方[4]

4 风寒感冒的症状

风寒感冒因患者感受风寒而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喘急、头痛、身痛。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或浮紧[5][6]

5 证候分析

风寒外束,腠理闭塞,肺气失宣[7]

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故见恶寒、发热、无汗;清阳不展,络脉失和则头痛、肢节酸疼。风寒上受,肺气不宣,鼻窍不利而致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寒为阴邪故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或浮缓,俱为风寒在表之征象。[7]

寒为阴邪,其气凝闭,卫阳被遏,邪正相争,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7]

6 风寒感冒的治疗

6.1 治法

辛温解表[7]

6.2 方药治疗风寒感冒

治疗风寒感冒可用荆防败毒散、十神汤等。头痛身痛甚者,可用神术散、川芎茶调散。咳嗽重者,可用金沸草散。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可用荆防败毒散[备注]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方中荆芥、防风、生姜辛温散寒;柴胡、薄荷解表退热;川芎活血散风以治头痛;桔梗、枳壳、茯苓、甘草宣肺理气,化痰止咳;羌活、独活祛风散寒,兼能除湿,为治肢体疫痛之要药。如表寒重者,可配麻黄、桂枝以加强辛温散寒之力。[7]

6.3 针灸治疗风寒感冒

风寒型用风门、风池、外关、合谷等穴[7]。头痛加太阳、列缺;鼻塞加迎香、鼻穿;咳嗽、咳痰不爽者可于背部大杼、风门、肺俞等穴处加拔大号火罐[7]

治法:祛风散寒,解表宣肺。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7]

处方:列缺、迎香、支正、风门、风池、合谷[7]

随证配穴:头痛甚,加印堂、太阳。脊背酸楚甚者,可在背部膀胱经分布处用走罐法。[7]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并可加灸[7]

方义:寒邪外束,致毛窍闭塞,肺气失宣,故取手太阴络穴列缺配鼻旁的迎香穴,宣肺气、利鼻窍。太阳主表,为一身之藩蓠,阳维脉主一身之表,外感风寒先犯太阳,故用手太阳之支正、足太阳之风门、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风池,疏风散寒。合谷祛风宣肺,解表退热。[7]

6.4 推拿疗法治疗风寒感冒

选穴:印堂、太阳、迎香、风池、攒竹、风府、风门,眼眶部、前额部、背部膀胱经[8]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前侧,推印堂穴8~10遍。按揉双侧太阳、攒竹、迎香穴,每对穴位操作0.5分钟。用抹法在头颅两侧分别操作,每侧约0.5~1分钟。用分推法在前额、目眶上下及两侧鼻翼,反复推5~8遍。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体侧,用拇指、食指指面在风池穴上作拿法,再缓慢向下移动拿颈项部两侧直至颈项根部,如此由上自下反复操作8~10遍;从前发际到后发际用五指拿法,反复5~8遍。擦背部膀胱经(重点擦大杼至膈俞部位),透热为度。拿双侧肩井,稍用力,以酸胀为度。按揉法在风府、风门两穴重点操作,每穴2分钟,使项背部有轻松感为度。[8]

6.5 艾灸治疗风寒感冒

6.5.1.1 方法一

选穴:百会、大椎、风门、肺俞[9]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温热泛红、恶寒症状缓解即可,每日1~2次,病愈即止[9]

6.5.1.2 方法二

选穴:大椎、合谷、肺俞、列缺[9]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温热泛红、恶寒症状缓解即可,每日1~2次,病愈即止[9]

6.5.1.3 方法三

取穴:风池、风门、列缺、合谷、陶道穴[10]

配穴:头项强痛者加外关穴;鼻塞不通者加迎香穴;发热或高热者加大椎、曲池;喉痒咳嗽者加肺俞、天突穴[10]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每穴灸1壮,每日1次,连灸3~5日。本法用于风寒感冒。[10]

6.5.1.4 方法四

取穴:风门、大椎、肺俞、风池、合谷穴[10]

灸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3~5分钟。本法多用于风寒感冒。[10]

6.6 风寒感冒食疗方

6.6.1.1 推荐食材

黄酒、红糖、粳米、葱白、豆豉、苏叶等[10]

6.6.1.2 推荐食疗方

[10]

1.姜糖苏叶饮(《本草汇言》)苏叶、生姜各3g,红糖15g。生姜、苏叶洗净切成细丝,放入锅内,以沸水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即成,每日2次,乘热顿服。

2.葱豉黄酒汤(《孟诜方》)豆豉15g,葱须30g,黄酒50g。豆豉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钟,再加洗净的葱须,继续煎5分钟,最后加黄酒,出锅。每日2次,热服。

3.五神汤(《惠直堂经验方》)荆芥、苏叶、生姜各10g,茶叶6g,红糖30g。将荆芥、苏叶、生姜切成粗末,与茶叶一同开水冲泡10分钟后,与红糖搅拌,乘热服下,服后盖被,如出汗不畅,1小时后可再服一次。

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7.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3.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22.
  5. ^ [5]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8-42.
  6. ^ [6]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1-42.
  7. ^ [7]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23-25.
  8. ^ [8] 柴铁劬主编.推拿疗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9. ^ [9] 柴铁劬主编.灸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0. ^ [10] 林琳,战雅莲,李红珠编.灸疗治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