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风寒感冒为病名[1]。指感受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喘急、头痛、身痛等表证[1]。《万病回春·伤寒》:“四时感冒风寒者,宜表解也。”
感冒·风寒证(common cold with wind-cold syndrome[2])是指感受风寒之邪的感冒证候[2]。轻者以鼻塞声重,喷嚏,时流清涕,痰清稀色白;重者恶寒甚,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苔薄白润,脉浮或浮紧等为常见症的感冒证候[3][4]。治疗宜辛散,风寒感冒者,宜辛温解表,如荆防败毒散等方[5]。
4 风寒感冒的症状
风寒感冒因患者感受风寒而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喘急、头痛、身痛。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或浮紧[6][7]。
5 证候分析
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故见恶寒、发热、无汗;清阳不展,络脉失和则头痛、肢节酸疼。风寒上受,肺气不宣,鼻窍不利而致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寒为阴邪故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或浮缓,俱为风寒在表之征象。[6]
寒为阴邪,其气凝闭,卫阳被遏,邪正相争,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7]。
6 风寒感冒的治疗
6.1 治法
辛温解表[6]。
6.2 方药治疗风寒感冒
治疗风寒感冒可用荆防败毒散、十神汤等。头痛身痛甚者,可用神术散、川芎茶调散。咳嗽重者,可用金沸草散。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可用荆防败毒散[备注]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方中荆芥、防风、生姜辛温散寒;柴胡、薄荷解表退热;川芎活血散风以治头痛;桔梗、枳壳、茯苓、甘草宣肺理气,化痰止咳;羌活、独活祛风散寒,兼能除湿,为治肢体疫痛之要药。如表寒重者,可配麻黄、桂枝以加强辛温散寒之力。[6]
6.3 针灸治疗风寒感冒
风寒型用风门、风池、外关、合谷等穴[3]。头痛加太阳、列缺;鼻塞加迎香、鼻穿;咳嗽、咳痰不爽者可于背部大杼、风门、肺俞等穴处加拔大号火罐[3]。
治法:祛风散寒,解表宣肺。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7]。
随证配穴:头痛甚,加印堂、太阳。脊背酸楚甚者,可在背部膀胱经分布处用走罐法。[7]
方义:寒邪外束,致毛窍闭塞,肺气失宣,故取手太阴络穴列缺配鼻旁的迎香穴,宣肺气、利鼻窍。太阳主表,为一身之藩蓠,阳维脉主一身之表,外感风寒先犯太阳,故用手太阳之支正、足太阳之风门、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风池,疏风散寒。合谷祛风宣肺,解表退热。[7]
6.4 推拿疗法治疗风寒感冒
选穴:印堂、太阳、迎香、风池、攒竹、风府、风门,眼眶部、前额部、背部膀胱经[9]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前侧,推印堂穴8~10遍。按揉双侧太阳、攒竹、迎香穴,每对穴位操作0.5分钟。用抹法在头颅两侧分别操作,每侧约0.5~1分钟。用分推法在前额、目眶上下及两侧鼻翼,反复推5~8遍。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体侧,用拇指、食指指面在风池穴上作拿法,再缓慢向下移动拿颈项部两侧直至颈项根部,如此由上自下反复操作8~10遍;从前发际到后发际用五指拿法,反复5~8遍。擦背部膀胱经(重点擦大杼至膈俞部位),透热为度。拿双侧肩井,稍用力,以酸胀为度。按揉法在风府、风门两穴重点操作,每穴2分钟,使项背部有轻松感为度。[9]
6.5 艾灸治疗风寒感冒
6.5.1.1 方法一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温热泛红、恶寒症状缓解即可,每日1~2次,病愈即止[10]。
6.5.1.2 方法二
选穴:大椎、合谷、肺俞、列缺[10]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温热泛红、恶寒症状缓解即可,每日1~2次,病愈即止[10]。
6.5.1.3 方法三
配穴:头项强痛者加外关穴;鼻塞不通者加迎香穴;发热或高热者加大椎、曲池;喉痒咳嗽者加肺俞、天突穴[11]。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每穴灸1壮,每日1次,连灸3~5日。本法用于风寒感冒。[11]
6.5.1.4 方法四
取穴:风门、大椎、肺俞、风池、合谷穴[11]。
灸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3~5分钟。本法多用于风寒感冒。[11]
6.6 风寒感冒食疗方
6.6.1.1 推荐食材
6.6.1.2 推荐食疗方
1.姜糖苏叶饮(《本草汇言》)苏叶、生姜各3g,红糖15g。生姜、苏叶洗净切成细丝,放入锅内,以沸水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即成,每日2次,乘热顿服。
2.葱豉黄酒汤(《孟诜方》)豆豉15g,葱须30g,黄酒50g。豆豉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钟,再加洗净的葱须,继续煎5分钟,最后加黄酒,出锅。每日2次,热服。
3.五神汤(《惠直堂经验方》)荆芥、苏叶、生姜各10g,茶叶6g,红糖30g。将荆芥、苏叶、生姜切成粗末,与茶叶一同开水冲泡10分钟后,与红糖搅拌,乘热服下,服后盖被,如出汗不畅,1小时后可再服一次。
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7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7.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3.
-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22.
- ^ [6]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8-42.
- ^ [7]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1-42.
- ^ [8]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23-25.
- ^ [9] 柴铁劬主编.推拿疗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10] 柴铁劬主编.灸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11] 林琳,战雅莲,李红珠编.灸疗治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治疗风寒感冒的穴位
- 惺惺
的配伍:风府穴配风门、风池、列缺、合谷、复溜治风寒感冒。风府穴配后溪治后头痛。风府穴配阳谷治目妄视、...
- 鬼穴
的配伍:风府穴配风门、风池、列缺、合谷、复溜治风寒感冒。风府穴配后溪治后头痛。风府穴配阳谷治目妄视、...
- 鬼枕
的配伍:风府穴配风门、风池、列缺、合谷、复溜治风寒感冒。风府穴配后溪治后头痛。风府穴配阳谷治目妄视、...
- 曹溪
的配伍:风府穴配风门、风池、列缺、合谷、复溜治风寒感冒。风府穴配后溪治后头痛。风府穴配阳谷治目妄视、...
- 风门
风邪外感、上气咳逆诸病,有双重意义。风门穴有疏散风寒、清热调肺之功,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咳嗽头痛...
- 更多治疗风寒感冒的穴位
治疗风寒感冒的方剂
- 杏苏二陈丸
功能与主治: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舒郁。用于风寒感冒,鼻塞头痛及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用法与用量:口...
- 葱白粥
放入即可。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和胃补中。适用于风寒感冒。用法用量:每日1次。热服,取微汗。摘录:《济...
- 感冒疏风片
录ⅠD)。功能与主治:辛温解表,宣肺和中。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头痛怕冷,鼻流清涕,骨节酸痛,四肢...
- 柏叶蜜
次10~15克,1~3岁15~30克,4岁以上30克。注意:小儿风寒感冒咳嗽勿用。摘录:《中华儿科》...
- 复方四季青片
规定(附录11页)。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
- 更多治疗风寒感冒的方剂
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
- 风寒感冒冲剂
附录6页)。功能与主治: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感冒身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用法与用量:口服,一...
- 感冒清热冲剂
,每袋12g。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用法...
- 杏苏二陈丸
功能与主治: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舒郁。用于风寒感冒,鼻塞头痛及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用法与用量:口...
- 感冒疏风片
录ⅠD)。功能与主治:辛温解表,宣肺和中。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头痛怕冷,鼻流清涕,骨节酸痛,四肢...
- 细辛脑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等。西医...
- 更多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
风寒感冒相关药物
- 风寒感冒颗粒
】【性状】【功能主治】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 风寒感冒宁颗粒
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规格】每袋...
- 感冒疏风丸
方药药品。【功能主治】辛温解表,宣肺和中。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头痛怕冷,鼻流清涕,骨节酸痛,四肢...
- 感冒丸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
- 感冒药片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
- 更多风寒感冒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风寒感冒
- 《儿科要略》:[第二章·养育方法]第一节·哺乳时期
十个月或一周岁为止。有孕之乳母,不可哺儿。骤患风寒感冒者,哺乳亦宜暂行停止,代以乳粉或乳糕。人乳不足...
- 《经验麻科》:[附补疹子诸方]前后治疹总论
无害也,此乃毒瓦斯未解,内蕴实热,故不食耳。凡风寒感冒重者,毛孔如粟状,额青足冷,身热无汗,至六七日...
- 《三家医案合刻》:[卷一]震灵丹
三焦悉被其蒙。前言攻邪不效,盖客邪由吸而受,与风寒感冒不同,乃氤氲虚空,聚则为殃耳。故取淡渗无味气薄...
- 《明医指掌》:[卷九妇人科]胎前四
晕芎归荆芥奇。泄泻砂苍入二白,热须芩术倍之宜。风寒感冒参苏饮,不解黄龙汤勿疑。胸满本方加枳桔,热而无...
- 《医宗金鉴》:[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参苏饮
生姜五片 大枣一枚 ,右水煎,热服取汗.【注】风寒感冒太阳则传经,以太阳主表,故用麻,桂二方,发营卫...
- 更多古籍中的风寒感冒